《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及案例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0491041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及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及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及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及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及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及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及案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及案例 【教材简析】次北固山下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 单元)。它是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代表作,广为传诵的古典诗歌,千古名篇。备受称 赞的名句有“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全诗意 境优美,情景交融,描绘了秀美的江南景象,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浓郁的思乡之 情。【对象简析】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卖入中学的学生在古典诗词的学习中仍然带有 很浓的稚气,只停留于简单的背诵能力,缺乏分析和鉴赏的技能。【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七年级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 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读诗歌要“展开想

2、象,获得初步的情感 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教学设想】以学生诵读为基础,以赏析感悟为目标,通过对诗歌内容的感知和感悟,提高 学生的赏析能力,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教学过程以“乡愁”为线索,突出诗 歌的思乡之情。通过“创设情境朗读感悟拓展探究背诵领悟”的教学 环节,指导学生进行由情及理的学习活动,领略中国诗歌的思乡情感。【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并背诵全诗。2、培养学生品味诗句的能力,能有节奏的地朗读诗词。3、使学生认识古代地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旋律。【教学媒体】电脑教学平台及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共 1 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情感体验1、导语

3、:老师:同学们,立秋已过,前天正好是秋分。寒暑易节,今天让人感觉到一丝 凉意。中秋节即将到来,在你们的心中有没有“月是故乡明”的感觉?(学生:有) 离开家里,离开亲人,你们想回家与他们团聚吗?(学生:想)今天,科技非常发 达,只要我们信手发一条短信,或者打个电话,或者发一个 E-mail 就可以了。但 是,在古代我们就只好用书信来代替了。在我们所学过的课文中就有许多想家而又 回不了家古诗文(学生:议论)。今天所学的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2、作者:作者王湾是唐朝洛阳人,于先天元年,即公元 712 年,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 了进士。他曾往来于现在的江浙一带,在途经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时,写下

4、了一首 诗次北固山下。王湾是一个生卒年不详的唐朝诗人,今天我们还记得他的名 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诗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以诗传”。下 面让我们一起感受作者那份浓郁的思乡情怀吧。(展示目标,播放歌曲 FLASH 送 别)二、朗读感知,领略思乡之情1、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由朗读,学生代表范读。2、听配乐朗范读,纠正个别字词的误读。3、作划分节奏的指导,全班齐读课文。(提供舒缓背景音乐:马思聪的思乡 曲)投影: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将意思补充完整。

5、(老师巡视,帮助学生解决疑 难)投影: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 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 日。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 有托书于归雁之意。5、请一位学生讲述诗歌内容。(原意保持不变,但允许想象加工)三、赏析品味,研读思乡之情1、检查学生预习课文和搜集资料情况:老师:昨天,我布置了大家预习课文

6、,并结合文中诗句搜集相关图片。现在, 请交给老师(老师巡视,收取图片),思考回答“你为什么会找到这样的图片?”。学生:递交图片,思考原因。老师:用实物投影展示其中三幅图片,学生自述原因。学生一:我喜欢在青山绿水中泛舟的感觉。(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学生二:我喜欢太阳从天际徐徐升起的意境。(海日生残夜)学生三:我喜欢广袤无垠,一望无际的意境(潮平两岸阔、归雁/洛阳边) 老师:评价个别出色完成任务的学生,警示其他学生要向他们学习。2、“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来?请找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谈谈自己的看法。”在赏析诗歌的第一步,我提出 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并

7、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在全班交流时,学生们纷纷发 言。(投影: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距离的角度去领悟作者的思乡情怀。(讨论: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 出来?请找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谈谈自己的看法。)老师:从刚才的介绍中,我们都知道作者家住洛阳,他现在在什么地方呢?学生:北顾山(教师展示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中感受作者现正“远离家乡”) 老师:从诗句中我们还可以证实作者“远离家乡”呢?学生:“次”(注解上)、“客路”(客,是作者自己)、“乡书”(书,是指书 信)“归雁”(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老师:作者想家吗?想家里的亲人吗?学生:想!(齐

8、答)老师:你们现在也是离开“家里”,有的也是“远离家乡”,你们的心情与作 者相同吗?学生:相同,都想家呀!老师小结:文章所抒发的是思乡之情,我们可以从某些与地点有关的词句中感 受到。那么,你们在阅读其它诗词的时候就要仔细,要用心去品味。这样,才能品 味到作者渗透在文章的感情。(投影:思念家乡)引导学生从时间的角度去领悟作者的思乡情怀。 !-empirenews.page-(讨论:本诗所反映的时令是什么季节的什么时间呢?谈谈自己的看法。)老师:远离家乡,作者内心产生因距离而思乡的感情,那么传统节日到了,如 中秋节、春节等,你也会想家吗?学生:当然会啦!老师:那么,文章中有没有与时间、节令有关的词

9、句呢?请大家找一找。学生:有,比如:“残夜”(深夜)、“江春(春天)”、“旧年(去年)”。老师小结:这里,我们又可以发现作者用了时间、节令来抒发他的思乡愁绪。 除此之外,浓郁的思乡之情,还可以因砭官、生意不景气、战乱等原因引起的,同 学们可以在课外再结合其它诗词深入思考。(投影:思念亲人)四、小组讨论,探究诗情意境1、思考、讨论:诗句“海日生残夜”意境耐人寻味,所描绘的是实景还是虚 景呢?学生 1:在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里升出来。作者真的看到了太阳 从海里升起来吗?学生 2:可能是因为当时江面开阔,连接大海吧。学生 3:可能是作者看到太阳,想像它是从海里升起来的。老师:刚才两位的发言

10、,一个说是看到的,是实写;一个说是想到的,是虚 写。你们同意哪一种意见呢?学生:议论纷纷。老师明确:江面开阔,海天相接,“海日生残夜”可以是作者看到的,可以理 解为实写;抬头远望,一望无际,想象太阳从远处的水天相接处升起来,可以理解 为虚写。指出解决问题,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就可以了。2、结合诗句“风正一帆悬”,谈谈你对课本插图的看法。学生 1:画得很逼真嘛!学生 2:我也想象作者那样领略潮平水绿得风光。学生 3:插图有画错的地方!(学生哇然。)老师:引导学生结合“风正”一词的解释去进行探究,告戒学生要善于仔细观 察,养成发现问题的习惯。五、拓展延伸,再现诗情美感1、教师补充课外与“思乡”有关

11、的诗词(古代、现当代),开拓学生视野。 播放 FLASH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 涯。”(为联系其它古诗词举例子)播放 FLASH 乡愁(于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明确:作者巧妙地借用“距离”由远而近,再由近及远,让读者感觉到乡愁毕 现,乡愁的无奈,乡愁的内在。本诗所表达的感情,已经不是缠绵悱恻,也不是儿 女情长,而是一腔悲壮的爱国情怀。2、课外思考:信息社会中的我们还拥有乡愁吗?3、自由朗读,背诵体味。(附:音乐背景马思聪的思乡曲)六、拓展作业1、到图书馆找一首表现思乡主题的诗,抄写并背诵。2、背诵默写诗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