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复习重点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0471765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论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伤寒论复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伤寒论复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伤寒论复习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伤寒论复习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伤寒论复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复习重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伤寒论复习重点06 临床 1 班一、名词解释1、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指 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即为“伤寒有五”中之“伤寒”。2、白饮:指米汤3、并病:凡一经证候未罢,继而又见一经证候者称并病4、面垢:面部如蒙油垢5、消渴:指口渴而大量饮水的症状,并非内科杂病中的消渴病6、直中:素体虚弱,感受外邪,病情无三阳之过程,而直犯三阴出现三阴证候 者7、虚烦:吐下后余热所致的心烦。虚,非正气虚,乃无形的邪热。8、喜呕:喜,容易发生。喜呕,即易呕。9、谷道:即肛门10、将息:调养、休息、护理之意。指服药后的调护法。11、周时:指一昼夜,即 24 小时12、霍

2、乱:是一种猝然发病,以上吐下泻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胃肠疾病。霍,有迅 疾、急剧、骤然之意:乱,即变乱、混乱之状。13、寒格:指上热与下寒相格拒。14、蛔厥:因蛔虫窜扰而致的四肢厥冷。15、虚羸:虚弱消瘦。16、结胸:证侯名。指实邪结于胸膈脘腹部位,以胸膈脘腹部位硬满疼痛为主要 特征的证侯。17、法醋:即食用醋。18、脾家实:实,此指正气充实,即脾阳恢复之意。19、但欲寐: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或阴血不足,均导致神失所养,出现精神萎 靡不振,神志恍惚而呈似睡非睡的状态。20、麻沸汤:煮沸之水。21、口不仁:即口中麻木,言语不利,食不知味。22、寒热往来: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作止无定时。23、筋惕肉瞤:

3、近义,皆指抽动。筋惕肉瞤即指筋肉跳动。24、合病:凡两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出现者,称为合病。25、中风:中,伤也。中风,证候名,指为风邪所伤,太阳病的一种证候,与内 科突然倒扑,口眼歪斜之中风病不同。26、劳复:疾病初愈,因过劳而复发者。27、除中:指胃气垂绝,而反能食的反常之象。28、清脓血:即便脓血。29、脏厥:因肾脏真阳极虚而致的四肢厥冷。30、喜唾:时时唾痰涎沫。二、简答题1、伤寒提纲六大纲领及其病机 太阳病脉证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病机:外邪袭表,营卫不和。 阳明病提纲: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病机:燥热亢盛,正邪剧烈相争。少阳病脉证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

4、也。病机:邪犯少阳,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之间,致胆火内郁,枢 机不利。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功能障碍或三焦的决读失权。太阴病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病机:脾阳虚弱,寒湿内盛。 少阴病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病机:全身气血虚衰。厥阴病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 蛔,下之利不止。病机:阴阳错杂,虚风内动。2、小建中汤的原文: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药物组成:桂枝、甘草、大枣、芍药、生姜、加饴糖3、炙甘草汤原文: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组成:甘草、生姜、人参、生地黄、桂枝、

5、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4、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药物组成: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5、桃花汤证: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药物组成:赤石脂、干姜、粳米 临床所见应是脓血杂下,里急后重甚轻或无,且无臭秽之气,兼见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口淡不渴,舌淡苔滑等虚寒征象。本证虚多邪少,故宜桃花 汤温涩固脱。6、桂枝麻黄各半汤本方为桂枝汤,麻黄汤原方剂量的 1/3相合而成。其剂量之小意在缓行,为发汗之轻剂。正与日久邪微,表病不愈之病机相符。7、桂枝二越婢一汤证本方用桂枝汤原方剂量的 1/4,越婢汤原方剂量的 1/8 组成。 桂枝二麻黄一汤证本方用桂枝汤原方剂量的

6、 5/12,麻黄汤剂量的 2/9,相合而成。8、风温与温病学风温有何区别,为什么? 温病由外感热邪引起或由伏气化热,自内而发。热邪侵袭,正邪相争,必然呈现出亢奋状态。故发热,不恶寒。热盛伤津,故口渴引饮。温病变化 迅速。证侯繁多,其具备上述特征者,可断为温病,故从病情而言。 与后世温病并无分歧,且异于中风、伤寒。 然温病初期,其病在表(后世温病学所言“卫分”证)亦有恶寒。但多伴见微渴,舌红,脉数等。与中风,伤寒仍有区别。9、桂枝人参汤的组成及加减?组成:桂枝、甘草、白术、人参、干姜 加减:去桂枝,即理中汤,有温中散寒,补益脾胃的作用。10、当归四逆汤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脉细欲

7、绝为本证的辩证要点。11、桂枝甘草汤原文: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麻黄细辛附子汤原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 主之。麻黄附子甘草汤原文: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 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柴胡桂枝汤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 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12、柴胡桂枝干姜汤与柴胡桂枝各半汤各自的病机?柴胡桂枝干姜汤病机:邪郁少阳,水饮内结。柴胡桂枝各半汤病机:太少二阳合病。13、猪苓汤与五苓散区别?证型病因病机证侯治则方药鉴别要点五苓散证膀胱气化失职表邪入腑,水 蓄下焦发热、 口渴、 小

8、便 不利、 脉浮烦渴、饮不解 渴,水入即 吐,兼有表证利水通阳 化气 兼解 表邪猪苓茯苓泽泻桂枝 白术尚有表邪水蓄 下焦津液未伤猪苓汤证阳明病下后 伤津,水热结 于下焦心烦不得眠, 咳而呕渴,发 热不恶寒养阴 清热阿胶 滑石阴虚有热水热 互结津液不足14、阳明四个热证栀子豉汤证、白虎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猪苓汤证15、结胸三症?脉沉紧,心下痛,按之石硬是大结胸证的三个典型脉症。 因被医家称为“结胸三症“16、伤寒论中变证得治疗原则?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17、三阳经头痛有何不同? 太阳病头痛重在后枕部,发热与恶寒并见,且见脉浮。乃风寒郁滞,太阳经气不利,疼痛有紧束感, 阳明病头痛重在前额

9、,多但热不寒,其脉多洪大滑数。乃阳明里热循经,经气郁滞呈胀痛。少阳病头痛则以两侧为主,且往来寒热,其脉多弦。乃少阳经气不利,郁火循 经上犯18、试述阳明病初起恶寒有何特征,机理? 特征:初起恶寒,一般程度较轻,时间短暂,可以自罢。 机理:或表寒未罢,里热未发;或阳郁不伸,燥热未著。19、阳虚烦躁有何特点? 心阳虚烦躁:心悸、烦躁不宁、怵惕不寐、多汗、脉虚浮。选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脾阳虚烦躁:心中悸、烦躁不安、水饮内生、头晕目眩、脉沉紧。选方小建中汤肾阳虚烦躁:昼日烦躁不得眠多伴四肢厥冷,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 沉细,身无大热。选方干姜附子汤20、苓桂术甘汤证为什么出现“起则头眩”?

10、一者头目为上冲的水气所蒙蔽二者由脾转运之清阳为水饮阻碍不能上升于头目。21、厥证的病机和临床特点是什么?有哪几个厥?及各自代表方?厥证的病机:阴阳气不相顺接。临床特点:手足逆冷,冷甚者过肘膝关节。代表方:热厥一一白虎汤 寒厥一一四逆汤气郁致厥一一四逆散 血虚致厥一一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干姜汤水饮致厥一一茯苓甘草汤痰厥一一瓜蒂散脉厥四逆汤蛔厥 乌梅丸22、如何鉴别太阳蓄水证与蓄血证?证型病机证侯治法方剂特点蓄水证太阳 之邪 不解 循经 入里邪与水合,病 在气分,膀胱 气化不利口渴、发热、脉浮、小 便不利、少腹里急通阳 化气 利水五苓散与水结重在通阳 气机不利利水蓄血证邪入里化热与 瘀血结

11、于下焦 病在血分其人入狂、小便自利、 少腹急结或硬满、脉 沉、舌质红绛及有瘀点活血 化瘀桃核承气汤热与血结,经脉不 畅重在泻热逐瘀23、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病机是什么?邪入少阳,三焦气机不利,水饮内停。9、简述太阳伤寒、中风、温病的鉴别要点。 太阳伤寒的典型脉症:发热恶寒、无汗、体痛、脉浮紧,充分反映了寒邪致 病的病理特点。 太阳中风的典型脉症: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充分反映了风邪致病的 病理特点。温病的典型脉症:发热而渴、不恶寒。温病初期,其病在表(卫分证)亦有恶寒,但多伴见微渴、舌红、脉数等。与中风、伤寒有区别。24、简述少阴咽痛各证的证型及治疗方剂。 少阴阴虚,虚热上扰咽痛的猪肤汤证猪

12、肤汤 邪热客于少阴经,上犯咽部的甘草汤、桔梗汤证一一甘草汤、桔梗汤少阴痰热阻闭而咽伤生疮的苦酒汤证一一苦酒汤.少阴客寒咽痛的半夏散及汤证一一半夏散及汤25、附子汤和真武汤如何区别运用? 同:均为少阴阳虚,水湿为患。均用茯苓、白术、附子、芍药。 异:真武汤水湿泛滥(变动不居)见头眩,心下悸,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腹痛,自下利,四肢沉重疼痛,甚则浮肿,小便不利附术半量,重 用生姜以温散水饮,不用人参温阳化气,以散水饮 附子汤寒湿凝滞,经脉不利背恶寒,手足冷,身体骨节疼痛倍用术附, 去姜加人参以温补阳气温补元气,以祛寒湿26、根据有关条文,试分析如何鉴别阳明腹满和太阴腹满? 条文(255)腹满不减,减

13、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病因阳明腑实,腑气 不通,气机壅滞,故大实大满之候。属内实腹满,腹痛拒按,大便不通,舌苔黄 厚干燥等。太阴腹满为脾虚寒湿所致,根据条文(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 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从条文中可看出,阳明腹满拒按,大便不通,舌苔黄厚干燥:太阴脾主大腹,中 焦阳虚,寒凝气滞湿阻,气机不畅,脾络不通,则隐隐作痛,时作时止,喜温喜 按,腹部隐痛阵作,喜温喜按,27、试比较湿热发黄三方的证治、方名证侯病机治法茵陈蒿汤但头汗出、身无热、齐颈而止、小便 不利、渴引水浆、腹微满、大便不畅 或便秘湿热郁蒸,里实 发黄泻热利湿,退黄利胆栀子柏皮汤发热、

14、身黄、小便不利、或见口渴、 心烦懊恼湿热郁蒸,发黄清热利湿,退黄泻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身黄、发热、无汗、身痒、小便不利、 或见恶寒、身疼、脉浮湿热郁蒸,兼表 证发黄解表清里,退黄利湿28伤寒论中热利三方如何区别运用。热利方: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黄芩汤。同:发热、口渴、肛门灼热、大便臭秽、舌红、苔黄、脉数5 /8异:白头翁汤肝经湿热下迫大肠,及热痢下重,证以里急后重,下利脓血为 主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葛根芩连汤挟表而入里,热迫大肠。 证以喘而汗出为主,里热下利兼 表证。治以清热止痢兼以透表。 黄芩汤少阳郁火下迫阳明大肠下利,以口苦脉弦为主,少阳阳明合利 治以清热止利,泻少阳胆火。29、根

15、据有关条文,试分析如何判断寒热真假? 条文(11)病人身太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 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一般真热者,恶热:真寒者,恶寒。今“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则与常情不 符。因为真有大热之人,应不欲衣被。今身虽大热,而反欲覆被加衣,表明是阴 寒凝结于内,虚阳浮越于外,为内真寒外假热证。“病人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 亦非常情,因为确有大寒之人,必欲覆被加衣以御其寒。今身虽大寒,而病者反 不欲衣被甚至欲去衣被,则表明邪热壅盛于内,阳气不能透达于外,为内真热外 假寒证。30、试比较寒热错杂痞证证治。 同:脾胃不和,寒热错杂,气机痞塞,证都有心下痞满、呕吐、肠鸣下利, 药物配伍均用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