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绿色节能新工艺运用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0463837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现场绿色节能新工艺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施工现场绿色节能新工艺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施工现场绿色节能新工艺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施工现场绿色节能新工艺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施工现场绿色节能新工艺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现场绿色节能新工艺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现场绿色节能新工艺运用(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施工现场绿色施工节能新工艺应用南通四建四一二分公司郭建国QC小组二O一O年三月目 录一、 前言二、 小组概况三、 选题理由四、 现状调查五、 课题目标及可行性分析六、 原因分析七、 要因确认八、 制定对策措施九、 对策实施十、 效果检查十一、巩固措施十二、体会和下一步打算 一、前 言 当今世界,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迈向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低碳竞争力”也成为提升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能力的核心要素。为应对全球气候问题,政府已经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降低40% -45%,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将成为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对于碳排放量几乎占全国碳排放总量

2、50%的建筑业而言,发展绿色节能低碳建筑势在必行。 因此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证建筑行业的低碳排放、节能绿色施工将在今后的建筑施工管理方面占有日益重要的位置。 我公司承建的由世界500强排名第一的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兴建的亚太研发中心项目,位于上海市闵行区紫竹科学园内,项目总建筑面积为26458 m2,合同造价2.14亿元,主要由研发楼、加工实验室及公用站房组成。我们依靠现代先进的科学管理模式、分别采用钢结构预埋螺栓精度控制、激光自动整平测量控制及3D三维模拟管道布设交叉控制等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在现场施工的节能降耗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建筑节能绿色施工的成效在该项目上得到了集中体现。为此,我

3、们将“施工现场绿色施工节能新工艺运用 ”作为此次小组活动的课题。 项目效果图 项目施工图二、QC小组概况1、小组简介活动次数:30次 活动频率:3次/月 出勤率98% 小组人数: 7人 课题注册号: NTSJQC2009-19课题类型: 管理型本次活动时间:2009.62010.3课题名称: 施工现场绿色施工节能新工艺成立时间:2001年9月小组名称: 南通四建四一二分公司郭建国QC小组2、小组成员概况32小时27全面实施施工员助工男蒋建国32小时28全面实施资料员助工男张全民48小时28全面实施技术员助工男阚忠义48小时30制定QC方案总成果技术负责人工程师男郭建国60小时28全面指导项目经

4、理工程师男王志刚30顾问QC诊断师 高级工程师男周善荣60小时30指导小组活动工程处主任工程师男李正炎TQC培训时间活动次数组内分工职 务技术职称性别姓名3、小组历年获奖情况2006年 2007年2008年 2009年三、选题理由1、 “绿色低碳建筑”已成为国家建设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建筑业在我国是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节能减排的潜力很大。2、 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 3、集团公司十分重视该项目,要求“确保上海市节约型工地、上海市文明工地、上海市优质结构”,为公司再添佳绩。4、项目开工前对施工部署进行完善,制定了绿色施工管理计划,

5、降低了电、油、水等资源的消耗,提高了现场周转材料的二次利用率。5、本工程中对永久性道路路基及排水管道系统进行充分利用,省去了临时道路及排水系统的施工,节约了大量的施工材料,减少了现场垃圾的产生,提高了小组成员的管理能力,为以后绿色建筑施工的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四、现状调查2009年6月,在本项目工程开工前,针对项目的特点拟编了绿色施工计划,小组成员与集团公司的技术领导召开了专题会议,对该项目将使用的绿色施工节能新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及实施可行性分析,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同时我们小组成员对集团公司其他已完工的节能绿色施工项目进行调查分析, 并对检查点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数据整理,具体统计结果如下表并绘制

6、了影响因素排列图:施工现场绿色施工节能指标达标调查表30134913未达标频数合 计3029262213累计频数100其 他596.6混凝土节约率值486.6模板及木方节约率值373.3水资源消耗率值243.3电能消耗率值1累计频率 %检查项目序号制表人:阚忠义 制表时间:2009-7-2制图人:阚忠义 制图时间:2009-7-22由以上排列图可以看出A类因素为:1. 电能消耗率高、2. 水资源消耗率高。五、确定目标及可行性论证1、目标确定:活动的目标:通过现场绿色施工新工艺的运用,提高现场绿色施工的效果。活动的目标值: 1. 电能消耗率由70度/万元降低为60度/万元(项目部指标62度/万元

7、);2. 确保上海市节约型工地、上海市文明工地。 2、可行性论证:目标实施不利因素:现场设备更新的投入成本投入较高,将花费大量的劳动力协调辅助施工。目标实现有利条件:(1)绿色建筑的施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绿色施工符合国家“低碳、节能、减排”的建设指导思想。(2)小组成员进行过较多个节能环保方面课题的活动,有极强的管理能力及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很好的把讨论的措施方法付诸与现场的实施。(3)公司有完善健全可靠的管理保障体系,并把该项目作为公司节能绿色施工的样板工程,领导重视,所需人、财、物等资源能给予大力支持。(4)业主对该项目现场节能绿色施工很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 施工现场同时有着有良好的活动设施

8、条件和环境。六、原因分析根据影响因素排列图,针对A类因素“1、电能消耗率高 2、水资源消耗率高”,我们QC小组全体成员做了进一步调查研究与分析,并画出了以下影响因素关联图: 七、要因确认 针对“电能消耗率高 、水资源消耗率高”关联图共找到11个末端因素,小组成员经过对各种因素的调查分析,召开了要因分析会,讨论结果如下: 要因确认表序号末端因素确认方法分析验证负责人是否要因1绿色施工宣传调查分析项目开工前分批对工人进行绿色施工教育,确保每位工人受到宣传培训阚忠义非要因2教育不足现场验证现场全部安装节水型水龙头,厕所安装手动冲洗水箱郭建国非要因3控水设备调查分析废水回收利用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现场水

9、资源的消耗量李正炎要 因4选择不佳现场分析现场各条用水分路均安装分路水表,能保证计量准确王志刚非要因5循环水利用率低现场分析现场废水回收系统完善,不影响循环水系统工作。阚忠义非要因6雨水收集系统不完善现场调查分析通过对其他项目现场调查发现雨水收集系统不完整,导致循环水利用效率低下从而加大了水资源消耗郭建国要 因7用电控制设备不足现场调查照明设备用电无控制,造成电能的不必要浪费王志刚要 因8老旧设备数量多现场调查分析现场老旧施工机械维护良好,不会对耗电量产生影响郭建国非要因9绿色节电设备利用少现场调查太阳能设备及节能灯的普遍使用,将大大减少现场电能消耗量阚忠义要 因10用电机械选择不佳现场调查大

10、型施工机械均配有节电控制开关,避免机械的空转运行,降低电能消耗蒋建国非要因11绿色施工交底不够调查分析绿色施工技术交底全面并派专人对工人进行了技术培训,不影响现场施工张全民非要因制表人:阚忠义 制表时间:2009-9-2八、制定对策措施 根据确认的要因,我们小组全体成员开会讨论研究分析,制定了对策措施,并制定了如下对策表: 序号要因对策措施目标负责人活动地点完成日期1循环水利用率低改进原来的使用方式扩大循环水的使用范围提高循环水利用率,降低清洁水用量李正炎施工现场2009.62010.32雨水收集系统不完善改进施工部署和配套设施利用永久排水管道组成完整的雨水收集循环系统确保循环水系统完整,提高

11、雨水收集效率郭建国施工现场2009.62010.33用电控制设备不足完善相应的控制设备现场照明系统安装光控+时控设备减少照明浪费,达到节能目标王志刚施工现场2009.62010.34绿色节能设备使用少加快配备绿色能源设备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使用 利用绿色能源降低能源消耗阚忠义施工现场2009.62010.3制表人:阚忠义 制表时间:2009-10-9九、对策实施 根据对策措施表,QC 小组全体成员分头逐项开展活动,主要进行了以下对策实施工作:实施一:针对循环水利用率低要因,决定扩大循环水的使用范围。现场文明施工要求很高,为了保证现场区域的卫生整洁,对扬尘的良好控制及办公区域的绿化管理,造成水的用

12、量较大。小组讨论确定:1、现场的厕所全部使用回收的废水进行冲洗,减少清洁水的使用;2、为了确保现场道路清洁及避免扬尘,积极利用回收的废水进行道路洒水及对进出车辆的清洗工作;3、充分利用收集的废水灌溉办公区的绿化带,避免清洁水的不必要浪费。效果确认:通过增加循环水的利用途径,大大减少了清洁水用量。实施二:针对雨水收集系统不完善要因,改进施工部署,完善收集系统各部位的设备更新,达到节能的目标。雨水收集系统的良好运行对循环水系统整体性要求高,从现场周边的排水沟收集雨水,经过地下排水管流到雨水收集池进行沉淀,再由高压泵泵送到高位水箱,分别流通到各用水部位。小组成员研究考虑,充分利用现场永久性地下排水管道系统,并更新了自吸式高压泵设备,提高雨水收集系统的工作效率,确保了整个循环水系统能良好、高效的运行。效果确认:通过利用永久排水系统和更新设备,确保了循环水系统的工作效率。实施三:针对用电控制设备不足要因,采取完善相应的用电控制设备的措施,加强对用电设备的管理,避免浪费现象产生。项目现场整个区域的用电系统由于缺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