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指导中的重音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0457832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朗读指导中的重音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朗读指导中的重音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朗读指导中的重音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朗读指导中的重音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朗读指导中的重音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朗读指导中的重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朗读指导中的重音(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朗读指导中的重音、停顿、语速、语气、语调朗读指导中的重音、停顿、语速、语气、语调重音重音实为音强,在句子中可分为两类:一类与语法结构有关,称为“结构重音”;另一类与说话人强调的某个意思有关,称为“强调重音”。结构重音是指说话人无特殊需要强调的情况下反映出来的,与语法结构有关的重音。大致规律如下:1、 主谓句中谓语要重读。如:风停了,雨住了。大水冲来,房屋倒了。春天的脚步近了。2、 动宾句子中宾语要重读。如:这叫中国石。皂荚树像大伞。3、 补语要重读。如:跑得快,跳得高。在绿叶间,花儿显得更加艳丽。大家都乐得前俯后仰。4、 表示特指的疑问词要重读。如:谁在那里?你的家在哪里?5、 修饰语要重读。

2、如: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五星红旗高高地飘扬。强调重音无固定位置,要根据说话人强调的意思决定。朗读时可通过上下文联系得到启示。例如趵突泉第三自然段中一句:“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离开上下文,便可以赋予多种不同的强调重音: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强调水流的欢快不是吗?)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强调就是那样的。)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强调水花的透明与闪亮。)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强调总是那样。)但是,联系上下文,稍作思考就会知道,应是第四种情况,重音在“永远”上,这样才能与上文的“没昼没夜”,下文的“永远不知疲倦”相照应,充分表现原文的思想感情。除此之外,强调重音切忌割裂句子。往往

3、在把句子分段之后会产生片面性。例如“人们存心要干凶恶残酷的坏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这句话如果分段来看,很容易误认为重音在修饰成分“凶恶残酷”或者在宾语“借口”上。但是纵观全句(假设复句)就不难发现,作者愿意是说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所以很显然,重音应该放在“存心”和“很容易”上。这样,两个分句才能相互响应,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特别是作为故事的结尾,更不可能仍停留在事情的表面而不去提示道理,不是吗?在实际的朗读中,结构重音与强调重音往往并存,相比之下,强调重音更为明显,此时结构重音便要服从强调重音。停顿停顿是生理上的需要,说话需要气息,气息有长有短,但总得换气,所以必然有停顿;同时又

4、是表达上的需要,它是划分语言层次,表达语意的重要手段。停顿大体上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与结构有关的称为结构停顿。例如“咬死了邻居的狗。”到底是“邻居死了”,还是“邻居的狗死了”呢?显然有一个层次关系。“咬死了/邻居的/狗。”(第一处停顿时间长,第二处停顿的时间短,则死的是“狗”。)“咬死了/邻居的/狗。”(第一处停顿时间短,第二处停顿时间长,则死的便是“邻居”。)再如“花下,/成群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飞来飞去。”表面上看,两处停顿似乎是同级的,但其实并非如此。若两处停顿时间一样长或是后一处长于前一处,则感觉蝴蝶就不是在“花下”飞了,这是违背愿意的。一般说来,停顿可与标点一致,顿号最短,依

5、次为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再次为破折号、省略号等等。另一类是反映心理和感情变化的心理停顿。例如“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啊”之后有一个比较长的停顿,表示战士们看到黄继光突然站起来后激动,兴奋的心情。“有这么一个传说,很早很早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在“传说”之后有一个比较长的停顿,以引起听者遐想,起到引人入胜,使人神往的效果。在诗歌地朗诵中,停顿的运用往往更显重要: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通过停顿分成严整的节拍群,读起来音韵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语速语速,即说话的速度。这个问题与感情表达有关。一个人在遇到急迫的事情,内心焦急

6、时,说话速度就快;当心情闲适或思考问题时,语速就会减慢。首先,语速受感情的影响。“你这个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狼的这段专横、霸道的话应该既重又快,反映它想吃掉小羊儿的急切的心情。“我不明白,我怎么会把水弄脏呢?”小羊儿受到无中生有的指责被吓昏了,既疑惑,又胆怯,它的话就应该是慢一点儿的。其次,语速同一定的情境有关。“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段话描写了钱塘江大潮来势之快,之猛,应该快读。而“岸边的垂柳倒映在水中,上下都是绿的,幽静极了。”一段描写却给人以幽雅,静谧的感觉,又怎能快读起来忍心去破坏这种境界呢?

7、两例对照,一动一静,一快一慢,相映成趣,很好地表达了文章的固有的思想内容。语调语调即声调。有四种:升调,降调,高调,曲调,用以表现不同的语气,一般以音的高低变化来表现不同的语意内容。例如: “他明天来。” (降调,表陈述)“他明天来!” (高调,表祈使,“一定来”)“他明天来?” (升调,表疑问)“难道他明天不来?” (曲调,表反问)语气以符合人物身份,当时当地条件、环境为宜。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写“碰壁”一段,共有三人:伯父一位慈祥的长者;当年的“我”一个不懂世事的小姑娘;现在的“我”对过去有了深刻地认识。读起来就应当注意不同的语气:孩子的声音稚嫩,语速较快;伯父的声音苍劲,沉稳,语速较

8、慢;“我”则可用“原声”。同时还要考虑到伯父的话并非表面上那么简单,应是为国家,民族命运而担忧,满腹辛酸与悲愤,正所谓“横眉冷对千夫指”,更要读得有力度些。如此一来,既协调一致,又别具风格,自然会读出一番滋味的。以上关于重音,停顿,语速,语调,语气五方面的技巧在朗读教学中地运用不是孤立的,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大致有如下效用与规律,望能善以用之,灵活处理。1、停顿与重音结合。在所要强调的词语前后加上适当的停顿,所强调词语再加重读,可起到更好的效果。如“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2、 停顿时间长,语速也就慢。3、语调的“抑扬顿挫”强化了重音,停顿,语速,语气的表现力。4、 重音,语调和语

9、气协同作用规律如下:重/慢:关切 轻/慢:思索高/慢:傲慢 低/慢:沉重重/快:粗暴 轻/快:轻松高/快:急躁 低/快:焦急朗诵中的语速和语调语速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说话的速度是由说话人的感情决定的,朗诵的速度则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以(雷雨)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对话为例,朗诵时应根据人物心情的变化调整语速,而不应一律以一种速度读下来。如:周: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吗?(

10、慢速。周朴园故作与鲁侍萍闲谈状,以便探听一些情况。)鲁: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慢速,侍萍回忆悲痛的往事,又想极力克制怨愤,以免周朴园认出。)鲁:我前几天还见着她!(中速)周: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快速。表现周朴园的吃惊与紧张)鲁: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慢速。鲁故意试探)周:不,不,不用。(快速。表现周朴园的慌乱与心虚。)周: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中速)鲁: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快速,表现鲁侍萍极度的悲愤以至几乎喊叫)句调 在汉语中,字有字调,句有句调。我们通常称字调为声调,是指音节的高低升

11、降。而句调我们则称为语调,是指语句的高低升降。句调是贯穿整个句干的,只是在句未音节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句调根据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升调、降调、平调、曲调。1升调(),前低后高,语势上升。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惊异等语气。2降调(),前高后低,语势渐降。一般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感情。3平调。这种调子,语势平稳舒缓,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 4曲调。全句语调弯曲,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词语拖长着念,这种句调常用来表示讽刺、厌恶、反语、意在言外等语气。 除了以上这些基本表达手段外,要使朗诵有声有色,还得借助一些特殊的表达手段,例如:笑语、颤音、泣诉、重音轻读等,这里我们就不详细介绍了。语气,是表达语义的重要手段,也是抒发感情的重要方式。同是一句话,由于语气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负载信息和交际效果。语气,是由说话人的态度、情感呈现在语流中的调子决定的。通俗地讲,语气就是指说话人的口气。如:强调和含蓄、肯定与否定、果断和疑问、粗野与温柔、激越和平淡、喜悦与悲哀,等等。狭义地讲,语气是专指说话人的语调高低,只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