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锂电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0438121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45 大小:13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锡锂电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无锡锂电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无锡锂电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无锡锂电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无锡锂电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锡锂电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锡锂电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锡锂电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 项目投资背景分析8一、 负极材料技术发展趋势8二、 技术水平和技术特点8三、 负极材料发展态势12第二章 行业、市场分析15一、 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态势15二、 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态势19第三章 项目概况23一、 项目概述23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25三、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26四、 资金筹措方案26五、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26六、 原辅材料及设备27七、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27八、 环境影响27九、 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28十、 研究范围28十一、 研究结论29十二、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29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29第四章 项目选址31一、

2、 项目选址原则31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31三、 创新驱动发展38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42五、 产业发展方向44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48第五章 建筑工程说明50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50二、 建设方案52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55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56第六章 法人治理57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57二、 董事61三、 高级管理人员66四、 监事69第七章 SWOT分析71一、 优势分析(S)71二、 劣势分析(W)73三、 机会分析(O)73四、 威胁分析(T)74第八章 发展规划分析80一、 公司发展规划80二、 保障措施86第九章 工艺技术及设备选型88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88二、 项

3、目技术工艺分析90三、 质量管理91四、 项目技术流程92五、 设备选型方案93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94第十章 环保分析95一、 编制依据95二、 环境影响合理性分析95三、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95四、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97五、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97六、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98七、 营运期环境影响98八、 环境管理分析99九、 结论及建议103第十一章 劳动安全生产104一、 编制依据104二、 防范措施106三、 预期效果评价109第十二章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110一、 人力资源配置110劳动定员一览表110二、 员工技能培训110第十三章 项目投资分析112一、 投

4、资估算的编制说明112二、 建设投资估算112建设投资估算表114三、 建设期利息114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14四、 流动资金115流动资金估算表116五、 项目总投资117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17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18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8第十四章 经济效益评价120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120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20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20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2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24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24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26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27五、 偿债能力分析127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29六、 经济评价结论129第十五章

5、风险分析130一、 项目风险分析130二、 项目风险对策132第十六章 附表134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34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34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35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3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3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37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39建设投资估算表139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40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41流动资金估算表142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43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43第一章 项目投资背景分析一、 负极材料技术发展趋势1、石墨负极材料多元化因下游行业多样化的产品需求,石墨负极材料现已呈现出产品多元化的特征,石墨负极材料有高端材料、高性价比材料、

6、快充长寿命材料、高能量密度低膨胀等多种评价体系。因石墨负极材料多元化的需求和多维度的评价指标,在客观上要求行业内的企业在研发、生产流程、工艺方面进行全面布局,以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2、硅基负极材料的应用成为技术难点石墨负极材料的理论能量密度上限为372mAh/g,而硅材料的理论能量密度上限可达4,200mAh/g,硅基负极材料在能量密度方面有明显优势,但是硅基负极材料的膨胀较大、循环性能差,无法单独使用,现阶段必须与石墨负极材料混合使用。因此,硅基负极材料的高效、安全应用成为锂离子电池材料企业和电池生产企业的共同关注点。二、 技术水平和技术特点1、石墨负极材料从产品角度,石墨负极材料的技术特

7、点主要体现在天然石墨负极材料的高能量密度和优异的加工性能上,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技术特点主要体现为高循环、低膨胀特征。石墨负极材料有克容量、倍率性能、循环寿命、首次效率、压实密度、膨胀、比表面积等多项性能指标,且各项指标难以兼顾,如大颗粒的压实密度高、克容量高,但倍率性能不佳;小颗粒反之。负极材料制造商需要通过持续优化生产工艺以提高负极材料的综合性能。从技术指标角度而言,石墨负极材料的性能逐渐趋于理论值:石墨负极材料的理论克容量为372mAh/g,目前部分产品可以达到365mAh/g,基本达到极限值。由于天然石墨负极材料的克容量已经接近理论容量,提升空间较小,目前改进方向主要集中在提升循环性能和

8、降低循环膨胀方面。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优势在于循环性能、电解液的兼容性能、低温性能和快充性能均较好,但是其在能量密度和加工性能方面仍有持续改善的空间。从工艺角度,石墨负极材料的工艺仍处于持续改善和提高过程中。目前,商业化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能量密度可达310370mAh/g,首次效率可达到93%96%,循环寿命最高可达到5,000次以上。但是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性能受焦类原料品质的影响很大。针状焦是业界广泛采用的人造石墨原料,但是,高品质针状焦价格昂贵,导致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价格居高不下;目前国内外人造负极石墨生产企业正在探索以低成本的石油焦等原料代替针状焦,同时研究通过表面修饰、氧化、掺杂、整形等

9、手段对焦类原料和人造石墨成品进行改性,以期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产品性能。2、硅基负极材料石墨负极材料的理论能量密度上限为372mAh/g,而硅材料的理论能量密度可达4,200mAh/g,硅基负极材料在能量密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取决于电池的能量密度,因此,高能量密度成为乘用车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在传统的石墨负极能量密度的潜力已经得到充分挖掘的情况下,通过使用硅基负极材料来提高电池容量成为当前解决能量密度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硅材料在循环性能上存在较大的缺陷,在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出,嵌入硅晶体中,会造成硅材料的严重膨胀(膨胀率可达300%,而碳材料只有16%);在放电时,锂离

10、子从硅晶体中脱出,又造成材料的收缩。硅材料的膨胀和收缩带来的体积变化会产生硅颗粒破裂、材料粉化、极片脱落、活性物质消耗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容量。针对硅材料的上述缺陷,当前主要采用硅基材料纳米化以及与碳材料复合来解决硅材料的上述问题。较石墨负极材料而言,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复杂,大规模生产存在一定困难,且各家工艺均不同,目前没有标准化工艺。当前采用较普遍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高温热解法、机械球磨法。3、三元正极材料三元正极材料主要生产环节类似,但是不同厂家采用的具体生产工艺有较大差异。因生产工艺、设备型号、生产环境的差别会对产品性能有较大影响,三元正极材料

11、的生产工艺水平要求高、设备先进、生产环境要求严苛。从生产工艺角度,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高温固相法、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喷雾干燥法及熔融盐法等。虽然不同的生产工艺各有其优缺点,在不同工艺水平下,均需要确保产品具备较高的一致性、循环性能和首次效率。三元正极材料尤其是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对于生产工艺的要求较高,目前普遍采用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前驱体,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三元正极材料。在生产设备方面,设备规格型号会对正极材料的首次效率、可逆容量、循环性能等电化学性能造成影响。不同规格型号的设备对应的技术路线决定了产品特征,高镍三元材料需要使用更为先进的设备。以烧结炉为例,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烧结需

12、要使用氧气炉,而常规三元正极材料的烧结只需使用空气炉。在生产环境方面,三元正极材料尤其是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对于干燥度要求高,需满足严格除磁、多温区温度精细化控制、密闭的加工环境要求。对生产环境有严苛的要求是生产三元正极材料的技术特点。4、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形态、颗粒尺寸以及原子的排列,因此,其制备方法较为重要。磷酸铁锂的制备方式较多,但是同时满足环保、成本和品质要求的制备方法较少。目前,已有高温固相法、碳热还原法、溶胶凝胶法、微波合成法、水热合成法等多种制备方法,其中以贝特瑞采用碳热还原法制备磷酸铁锂,该制备方法避免了环境污染问题。三、 负极材料发展态

13、势1、负极材料出货量保持快速增长2014年以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增长,负极材料行业已持续多年维持高速增长趋势。根据高工锂电调研统计,2018年我国负极材料出货量为19.20万吨,同比增长31.51%,2019年我国负极材料出货量为26.5万吨,同比增长38.02%。市场规模方面,虽然负极材料的平均价格随着产业配套成熟、规模效应提升而有所下降,但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和高端天然石墨负极材料的占比有所提高,市场规模增长率仍保持较高水平。2018年,我国负极材料市场规模为105亿元,同比增长27.89%。2、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成为主要的负极材料品种根据高工锂电,2018年国内负极材料出货量为19.

14、20万吨,较2017年的14.60万吨增长31.51%;其中,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出货量为13.30万吨,出货量较2017年的10.00万吨增长33.00%,2018年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出货量占负极材料出货总量的比例为69.27%。2019年,国内负极材料出货量为26.50万吨,较2018年的19.20万吨增长38.02%;其中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出货量为20.30万吨,出货量较2018年的13.30万吨增长52.63%,2019年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出货量占负极材料出货总量的比例为76.60%。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出货量占比明显提升,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负极材料使用量增长,动力电池对人造石墨负极材料

15、的需求增长大幅拉动了行业增长。3、硅基负极材料出货量快速增长硅基负极材料的理论比容量可达4,200mAh/g,是石墨负极材料的10倍。在对能量密度要求逐步提升的行业背景下,硅基负极材料逐步成为产业关注焦点。已有包括贝特瑞在内的企业实现了硅基负极材料的量产,在行业下游,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汽车厂商已开始采用由硅基负极制造的动力电池。近年来,随着下游动力电池行业对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需求的增长,硅基负极材料出货量快速增长。第二章 行业、市场分析一、 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态势在市场规模方面,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快速增长带动下,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根据赛迪顾问数据,2018年,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市场规模首次突破400亿美元,2015年至2018年,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