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音乐心理学课件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0415512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音乐心理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应用音乐心理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应用音乐心理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应用音乐心理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应用音乐心理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音乐心理学课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表演者的表现是在作曲家规定的音响结构之上进行的二次创作。 不同的作曲家,对音响的规定程度不同,有些作曲家会详细标注作品的速度、力度等等细节比如拉赫马尼诺夫,而有的作曲家则连速度都不标示,一切尽由演奏者决定比如巴赫。 从总体来说,作品的音高、节奏相对规定得是比较死的,留给表演者的余地不是很多;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演奏家的理解空间有多大。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我们在此不对这种理解的差异做美学的评价。 我们拥有的手段是: 速度 是的,表演者不能改变作曲家规定的基本音高。 以钢琴为例:触键速度的快慢,明亮或暗淡。 对紧张度(音色)的解释: 紧张度由两种情况决定: 实际上,我们可以让任何一首作品具有我们

2、所希望的表现性! 让我们先回到概论中提出的问题 让我们回到联觉对应关系的理论 起音速度与节奏的例子 试一试,把所有你想到的情绪都用这种方式描述一下! 根据以上的原理,我们可以通过演奏的处理赋予作品我们所希望的表情特征, 比如: 如果希望强调积极、明朗、快乐的情绪表现,我们就可以将第二个音处理成强、起音速度快。则这个音程的积极情态特征就得到强化; 如果希望强调消极、阴郁、悲伤的情绪表现,我们将第二个音处理得弱、起音速度慢。则这个音程的消极情态特征就得到了强化。 一个音程, 或上行, 或下行 体验一下,以上四种奏法的情态变化 下面让我们来看几个具体音乐的例子, 让我们先从比较单纯的情绪开始: 下面

3、是一首实际的音乐作品,请大家感受一下两种不同的处理所产生的表情变化。 并用联觉对应关系的原理来分析产生这种表情差异的具体原因。 莫扎特第21钢琴协奏曲 K.467第二乐章 第一个版本 第二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 触键速度音色亮暗: 力度: 速度: 起音速度: 第二个版本: 触键速度音色亮暗: 力度: 速度: 起音速度: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些比较复杂的表现内容 拉赫马尼诺夫第2钢琴协奏曲 第一乐章 这是拉赫马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中的一个片段。 让我们先听一下 一个钢琴老师提出来的表情要求是: “压抑”情绪的情态特征是什么呢? 这需要我们仔细分析 如果不清楚“压抑”这种情绪的具体情态特征,就无

4、法清楚地落实到演奏中去! “压抑”具体是什么样呢? “压抑” 从心理体验上,我们把“压抑”描述为: 心理期待不能充分实现时的体验。 当期待受到阻碍而不能实现时,则产生“压抑”感。 如果期待可以充分实现时,产生的感觉就是 “豪放”。 要想表现压抑的感受,最高音应该奏成强音呢?还是弱音呢? 通过心理分析可以看出,压抑与“期待”有关。 应该用弱音! 请注意在旋律最高点上两个演奏的差异。 对, 版本二 版本一 请注意这两个音! 哪个版本的处理给人的压抑感略强呢? 版本三 版本二 版本一 请注意这两个音 如果音乐上升时,反而做渐弱处理,又会怎么样的呢? 内心的期待与音响的发展呈相反的状态,结果就是更压抑

5、的感觉! 让我们听听第三个版本的演奏处理 另一个例子 初学音乐时,老师对我们讲: “下行要渐弱,上行要渐强。” “下行要渐强,上行要渐弱。” 后来又碰到这样的情况: 到底什么时候渐强,什么时间渐弱,有没有一定之规呢? 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松花江上 我 的家 在 东 北松 花 江 上, 那 里有 森 林 煤 矿 我 的家 在东 北松花 江上, 开始的大幅度上行,是应该渐强,还是渐弱呢? 强激动 上行激动 弱远 高音小 上行+渐强 激情 上行 + 渐弱 远离 渐强还是渐弱?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上行还是下行, 而在于音乐的表现目的! 松花江上这首作品, 表现的是分别、思念、远离的心情 我 的家 在 东

6、北松 花 江 上, 那 里有 森 林 煤 矿 我 的家 在东 北松花 江上, 如果你同意这种表现内容,你会采用哪种处理呢? 在心里唱一下 感受一下两种不同处理的表情变化! 再举一个例子 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四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三) 应用音乐心理学 教师:周海宏 音乐表现的处理手段 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 (三) “压抑的情绪” ? 我明白!可具体怎么弹奏,才能表现出这种情绪呢? “思乡的情怀”? 我理解! 可具体怎么演唱,才能表现出“思乡” 呢? 本节课的任务是: 用“联觉”的心理活动规律, 解决在音乐表演实践中遇到的表现性问题, 从而加深理解与灵活运用这一规律。 不遵循作曲家的规定,人

7、们会认为你是错了 而力度、速度的余地则比较大,对起音速度则很少有明确的规定。 这是我们表演者的用武空间! 这是巴赫的前奏曲与赋格第一卷第8首的前奏曲 S.李赫特 R.图雷克 挺拔而雄健 忧伤而孤独 因为巴赫的原稿上没有任何规定, 留给演奏家进行二度创作的空间就很大! 这可是一首有着几成定论的表现内容的作品哟! H.克纳帕尔兹布什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指挥:H.卡拉扬 如盛年,热情、果敢、坚强有力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指挥:H.克纳帕尔兹布什 如老者,沉着、稳重、留有余地 H?卡拉扬 这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向我们表明,即便对那些似乎作曲家有更多规定的作品,演奏者也还是有很大的二次创作的空间。 下面让我们

8、看看,通过什么样的具体手段来表达出我们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以联觉对应关系规律为指导,这些工具才能够帮助我们表现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力度 起音速度 紧张度(音色) 音高(音色) ? 解释一下! ? 请解释一下! 点击这里跳到下一张幻灯片 但是能够使同一个音获得不同的亮暗感就像音高变化引起的联觉反应一样。 对“音高”的解释: 音色的“亮”、“暗” 与音的高低的联觉反应相同。它是我们实现表现目标的重要手段。 欢快、明朗的情绪明亮的音色快速触键;悲伤、阴郁的情绪暗淡的音色慢速触键。 点击这里返回去 一、协和性关系: 不协和的音程使人产生紧张感, 协和的音程使人产生松弛感。 二是音色: 泛音越少的音色

9、越纯净、松弛比如长笛; 泛音多的,特别是不协和泛音突出的,音色紧张,比如提琴与萨克斯。 点击这里返回去 当然应该以遵重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为前提, 如果你知道,也们想顺应通常要求的话。 这是法国作曲家拉威尔的钢琴曲帕凡舞为死去的公主而作 Werner Haas的演奏 Lado Perlemuter的演奏 你觉得谁的演奏更令人“悲伤”呢? 谁的演奏更“悲伤”? 对! 所有人都认为Werner Haas的演奏更令人觉得悲伤! 那么为什么呢?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原因了: 联觉 让我们从联觉对应关系的角度来分析使我们产生这样感受的原因。 首先从起音速度上看: G A #F E D G A F E D 其次从

10、音色亮暗上看: A F E D 悲伤旋律的特征是:下行+渐慢+渐弱 G A F E D 下面是将原来录音中F-E-D三个音减弱后的效果, 从这个例子可以使我们看出:每一个音对于准确传达音乐表情的重要性。 要想准确地表达某种内容,就必须严格控制每个音按照联觉规律与被表现对象形成严格的对应关系。 任何一点点偏离联觉对应关系的声音出现,就有可能偏离了自己的表现目的,当这种偏离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使得整个音乐完全不能达到所要求的表现目的。 让我们来掌握一个前面已经出现数次的“新”的概念“情态”。 要想把握音乐表现情绪与情感的奥秘,就要了解某种情绪具体形态上的特征。 音乐是情绪的艺术! 如何才能抓住音乐作

11、品的表情?或者如何才能意识清楚地为自己的演奏赋予明确的表情。 情态就是我们具体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点。 情态它是我们表现情感与情绪的操作性切入点。 日常生活中笼统而言的“感情”、“情感”或 “情绪”、都包含着某种“情”的“状态”。 我们在此要指出的是:人们所体验到的“情”是综合的,它其实是由几种“情”的基本状态组合而成的。 我们用五个方面的属性来描述“情”的状态情态: 变化起动状态 兴奋度 强度 紧张度 活动速度 “情态”的这五种属性状态恰恰与五种声音属性可以形成联觉的对应关系。 “情态”就是“情”的状态 起音状态与节奏 高低/音色亮暗 力度 紧张度 速度 “情态” 声音 要想用音乐表现“情感”或“情绪”,就要首先明确这种“情感”或“情绪”的“情态特征”是什么样的。 分析某种表情的“情态特征”是我们使自己的表演具有“表情”的关键, 具体分析情态的每个方面的特征,是我们揭示音乐表现性的方法。 比如:我们把情绪分为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