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0385249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第二单元单元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23年第二单元单元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23年第二单元单元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23年第二单元单元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23年第二单元单元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第二单元单元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第二单元单元备课(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单元内容介绍: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二组成。五篇课文中,古诗三首海上日出西风胡杨是精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我家门前的海是略读课文。 单元学习目标: 1、随文识字21个,会写生字24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的语段。 3、学习作者是如何观察景物的,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景物描写的精妙之处。 4、引导学生在品味课文语言的过程,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5、积累四副以赞美自然景物为内容的楹联。 6、参与以“文明公民”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提高综合能力。 7、按照游览顺序写出自己的一次游览经历,注意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写,表达真情

2、实感。 单元的学习重难点: 1、注意作者是怎样观察大自然的,并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第 7、9课,百花园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6、 7、 9、10课)。 3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并受到美的熏陶(第 6、 7、9课)。 4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 6、9课)。 5学会质疑。 单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单元课时安排: 古诗三首 3课时 海上日出 2课时 西风胡杨 3课时 大自然的语言 1课时 我家门前的海 1课时 语文百花园二 4课时 6、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

3、情。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古诗。 3、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会写“吟、瑟”2个生字。 教学重点: 理解并背诵诗句。 教学难点: 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望天门山 1、学习诗的前两句: 在预习中,你对“天门”和“楚江”有哪些了解? 设问:想象一下,楚江的“开”与“天门”的“中断”有什么关系? 追问: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是啊,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它显示出的力量是神奇的,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想象着这幅动态的画面,读出“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气势来! 再读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你有什么疑

4、问吗? 围绕上述问题四人一组展开讨论,可以深入想一想,这句话突出描写的是谁的力量? 小结: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连起来读读诗的前两句,感受一下“山”的雄姿和“江”的汹涌,两相辉映,这种大自然的杰作令人震撼,要努力通过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2、学习后两句。 一望:“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再望:“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根据诗句展开想象,诗人李白在远望中看到了什么? (青山、孤帆、太阳) 自己读读这两句诗,你能体会李白当时的心情吗? 设问:你如何理解诗句中“出”这个字的含义? 3、语言创设

5、情境,引领学生吟诵诗句。 (教师用话音和手势提示学生进入角色,自由诵读古诗。) 二、学习山行 1、质疑问难 预习中,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订正字音:石径斜(xia)生(sheng)处 理解难词含义: 石径斜:不正,弯曲不直。(教师通过板画,帮助学生想象:诗人面前是一条石头铺成的小路,这小路弯弯曲曲,通向远方。) 白云生处:白云形成(出现)的地方,指山的高处。(引导学生翻看书中插图,了解“白云生处”这一特定的位置。 2、品读诗句 自由诵读,思考:诗人来到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眼帘?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语言训练:这些景物在作者眼中构成了一副秋山旅行图,你能按照诗句的描写顺序,说说

6、这幅画面的内容吗? 设问:在这些景物中,作者最钟情于哪种景物?从诗句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来? 学生发言,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师:同样写红叶的诗句,古人也留下不少,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 山好放船”,比较而言,杜牧的写法好在哪儿? 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结:这首诗中,作者杜牧用惊喜的目光把“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统摄起来,构成了一伏秋山旅行图,再加上“上”“生”“停车”这些动态描写,以及以“爱”为核心的情感表达,使这首诗情景交融,令人百读不厌。最后,让我们再次诵读,以求尽快地把这千古传诵的诗篇积累下来吧! 三、作业 抄写、背诵两手古诗。 四、板书

7、望天门山山行 (唐)李白(唐)杜牧 天门中断楚江开,寒山石径 碧水东流至此回。白云人家 两岸青山相对出,枫林 孤帆一片日边来。霜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又积累了两首古诗,我们一起背一背,好吗? 在背的过程中,我想同学们的脑海中一定出现了诗中描写的画面。的确,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今天,我们再学习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很有名的七言绝句,看看他带给我们的又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二、导入新课 1、解题导读。 板书题目:暮江吟 同学们看看老师写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有人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 对,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能看出什么呢?读读诗题,强调“吟”的读音。

8、什么是“吟”呢?请你们从老师的读中体会体会。 谁体会到了? 2、自主学习,合作解疑 请同学们充分利用书中的注释和手中的字典、资料,自学这首诗,遇到疑惑的地方,自己解决不了,就在书上作好记号,我们一会儿讨论解决。 现在,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说说自己学习后的收获? (1)一道残阳铺水中, 生初步理解后,师追问:“一道”是个数量词,我们现在常常说一道彩虹,一道光束,为什白居易在诗中说“一道残阳”呢? 讨论:“铺、照、射”有什么不同? 是啊,秋天的夕阳光线柔和,平缓的铺在江面上,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2)半江瑟瑟半江红。 补充讲解:瑟瑟,本是珍宝名,它的颜色是绿的,因此借它

9、来指碧绿色。始终是用来形容背阴处江水的碧绿色。 共同探究:诗人说,“半江瑟瑟半江红。”,是说江水一半绿色,一半红色吗?江水颜色的不同,真的界限那么清楚吗?这个“一半”应该怎样理解? 情境中诵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可以加上手势,美美得吟诵起来吧! (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设问:这两句诗中,哪些字、词的用法和含义与现在不同,在理解的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 (可怜可爱) (真珠珍珠) 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含义,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参考说法:更让人爱怜的,是九月初三凉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亮的露水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

10、 多美的景象呀!用心体会,放声读出来! 现在,我们配上音乐,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白居易的内心情感,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脍炙人口的暮江吟吧! 放音乐,学生开始吟诵。 三、拓展阅读 其实,白居易这样的写景诗词还有很多,如这首忆江南,同学们可以对照暮江吟,体会一下它们的相同与不同? 四、作业 1、在本上默写三首古诗。 2、搜集其他描写景物的诗词来读一读,背一背。 五、板书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五:幻灯片内容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7、海上日出 教学目标:

11、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帮助学生练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刹、痛、辨、镶”4个生字;掌握“一刹那、发痛、分辨、镶金边”等词语。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想像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前面,我们学习的暮江吟一首诗描写的是太阳落山时,江面上的迷人景象。今天,我们即将阅读的名家名篇海上日出选自著名作家巴金爷爷的海行杂记,它描写的是太阳从海面上升起

12、的壮观景象。 二、范读全文。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只要你用心,相信巴金爷爷的文字会把你带入那奇妙的景象之中。 说一说,在听老师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脑海中都涌现出了哪些画面? 三、指导自学。 出示学习建议: 1、轻声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义。 3、默读思考: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色? 四、交流反馈自学情况。 1、生字词 2、讨论思考题。 (1)课文25自然段描写了海上日出的景象。 分别写了天气晴朗时、有云的情况下日出的不同景象。 (2)体会开头、结尾的作用。 第一段: 指名读,

13、思考:这段文字,作者向我们交待了什么?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说明了什么? 这一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开头总起) 最后一段: 齐读这一段,提问:“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换成肯定的说法,怎么说? 联系上文思考,“这”是指什么? 那结尾这句话的意思表达得更直接些,就是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由此,你觉得结尾段在全文起的是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那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呢?这个问题我们留待下节课再深入探究。 五、作业 抄写生字词,继续朗读课文。 有条件的同学明天早早起来,观察一下日出的景象。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整体把握第一感受。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文中哪句话概括写出了巴金爷爷在海上看日出的感受?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二、顺着探究点,深入品读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