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解释不清晰的成语]形容路的成语解释例句有哪些?常用描写路的成语211个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0383800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容解释不清晰的成语]形容路的成语解释例句有哪些?常用描写路的成语211个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形容解释不清晰的成语]形容路的成语解释例句有哪些?常用描写路的成语211个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形容解释不清晰的成语]形容路的成语解释例句有哪些?常用描写路的成语211个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形容解释不清晰的成语]形容路的成语解释例句有哪些?常用描写路的成语211个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形容解释不清晰的成语]形容路的成语解释例句有哪些?常用描写路的成语211个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形容解释不清晰的成语]形容路的成语解释例句有哪些?常用描写路的成语211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容解释不清晰的成语]形容路的成语解释例句有哪些?常用描写路的成语211个(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形容解释不清晰的成语形容路的成语解释例句有哪些?常用描写路的成语211个成语解释:骑马赶路过久,劳累疲困。形容旅途劳累。 成语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兴儿,我一路上鞍马劳顿,我权且休息。” 例句:恐王侄一路远来,鞍马劳顿,故令王侄回营安歇。(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二回) 成语解释:比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找门路。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但有一二分才貌的,那一个不挨风缉缝,央媒说合。” 成语解释: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方与敌人决一死战。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说,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的境况来坚决将

2、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 例句:我军下定了背水一战的决心,最终杀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成语解释: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方做事愈接近胜利愈要仔细对待。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成语解释:比方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方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愿死心。 例句:这种人不到黄河心不死。现在我们横竖总不落好,干脆给他一个一不做二不休。(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 成语解释:不以千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上:“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成语解释: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方彼

3、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其余各探一隅,相与背驰于道者,其去弥远。” 例句:道学先生于是乎从而禁之,虽然很象背道而驰,其实倒是心心相印。(鲁迅坟从胡须说到牙齿) 成语解释:壶浆:以壶盛着酒浆;塞道:挤满道路。形容群众欢迎自己所拥护的军队的场面。 成语出处:周书于翼传:“襄城民庶等喜复见翼,并壶浆塞道。” 成语解释: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斗中,最终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 成语解释:形容走路不稳。比方简单动摇、不坚决。成语解释:避让: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

4、,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 成语出处:史记万石张叔列传:“愿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 成语解释:比方各走各的路,彼此不阻碍。成语解释:封建时代官吏出门时,前面开路的人敲锣喝令行人让路。比方为某种事物的出现,制造声势,开拓道路。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六:“时而作一得意想,便仿佛坐在四人大轿里,鸣锣开道的去接印一般。” 成语解释:日夜赶路。 成语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成语解释:辙:车迹,指道路。走别人走过的路。指因循旧说,无主见地人云亦云。 成语出处:宋朱弁曲洧旧闻第七卷:“秉笔之士所用故实,有淹贯所不究者,有蹈前人旧辙而不争论所以来者,譬侏

5、儒观戏,人笑亦笑。” 成语解释:比方道路遥远艰险。 成语出处:唐许浑将为南行陪尚书崔公宴海榴堂诗:“谩夸书剑无好处,水远山长步步愁。” 成语解释:道:走路。径:小路。走路要走大路而不走小路,以免遇到危急。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孝行览:“故舟而不游,道而不径,能全支体以守宗庙,可谓孝矣。” 成语解释: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成语出处:诗经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跋山涉水,蒙犯霜露。” 例句:同样的青春,同样的年龄,有人跋山涉水,为转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而感到莫大的幸福。(魏巍路标) 成语解释:走在野草里,睡在露

6、天下。形容走远路的人艰苦和匆忙的情形。 成语出处:晋书谢玄传:“闻内生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 例句: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成语解释:当道:横在道路中间。比方坏人当权。 成语出处:汉书孙宝传:“豺狼横道,不宜复问狐狸。” 例句:男子汉非不以功名为念,那堪豺狼当道,不如只在家中侍奉尊堂兄弟。(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一折) 成语解释:形容山路狭窄,曲折而险峻。 成语出处:唐玄宗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诗:“火龙明鸟道,铁骑绕羊肠。” 例句:千崖万壑供野宿,羊肠鸟道笑津迷。(陈毅乐安宜黄道中闻捷) 成语解释:跋涉:翻山越

7、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例句:岳夫人道:“怎敢劳姐长途跋涉,决难从命。”(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六回) 成语解释:顿:立即;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比方思想突然开窍,立即明白了某个道理。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例句:只不过短短十多分钟的谈话,可是他好象使林道静顿开茅塞似的,突然知道了好多事情。(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 成语解释:承:承接;启:开创。承接前面的,开创后来的。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拓道路。 成语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曾有菴赠文:“公承前草创,启后规模,此之功德,垂之永

8、久。” 例句:至于青年之急待攻击,实较老年为尤甚,由于他们是承前启后的桥梁,国家的绝续,全在他们肩上的。(鲁迅两地书一一) 成语解释:蹈:踏;覆:翻;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方不吸取教训,再丢失败的老路。 成语出处:后汉书窦武传:“今不想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例句: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成语解释:迷了路知道回来。比方发觉自己犯了错误,知道改正。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袁术传:“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例句:夫迷途知返,往哲是也。(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成语解释:象蛾子扑火一样。比方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成语出处:梁书到溉传:“如飞蛾

9、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例句:不然进入他家,如飞蛾投火一般,坑你上不上,下不下,那时悔之晚矣。(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七回) 成语解释:径:小路;庭:院子;径庭:悬殊,偏激。比方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成语出处:庄子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例句:虽然结果一样,其“因”却大相径庭。(鲁迅集外集拾遗田园思想) 成语解释: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高傲神态。 例句:次日早晨,大摇大摆出堂,将回子发落了。(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 成语解释: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头的。比方事情的胜利,是从小到大渐渐积累起来的。 成语出处:老子第六十四章:“合

10、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例句: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明赵弼两教辨) 成语解释:辕:车辕;辙:车走过的痕迹,借指道路。转变车辕的方向,走新的路。比方转变原来的态度和做法。 成语出处: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张秦:“其初改辕易辙,如枯弦敝轸,虽成声而跌宕不满人耳;少焉遂使师旷忘味,钟期改容也。” 成语解释:不以万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上:“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成语解释:曲:弯曲;径:小路;幽:指深远偏僻之处。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偏僻的地方。 成语出处:唐常建题破册寺后禅院

11、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例句:曲径通幽处,园林无俗情。(清俞樾曲园楹联) 成语解释: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便利,歪歪倒倒的样了。 成语出处:唐皮日休上真观:“天禄行蹒跚。” 成语解释: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方看法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成语出处: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例句:我非不知银行之可以发财也,其如“道不同不相为谋”何。(鲁迅两地书六六) 成语解释:发财的门路。成语解释:比方恩情断绝,各走各的路。也比方精光,一点儿也不剩。成语解释:才:才识。短:短浅。涩:迟钝。见识短浅,思路迟钝。指写作力量差。 成语出处:宋楼钥攻媿集雷雨应诏封

12、事:“适当书诏填委之时,才短思涩,目不暇给。” 成语解释:殣:饿死。道路上饿死的人处处都是。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二年:“宫室兹侈,道殣相望。” 汉刘向新序善谋下:“相攻击十年,兵凋民劳,百姓空虚,道殣想望,槥车相属,寇盗满山,天下摇动。” 成语解释:继承前人的事业,开拓将来的道路。 成语出处:明王守仁传习录三:“文公(韩愈)精神气魄大,是他早年合下便要继往开来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将来昌明圣教,继往开来,舍我其谁?” 例句:将来昌明圣教,继往开来,舍我其谁?(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 成语解释:向瞎子问路。比方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唐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

13、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例句:比往来南北,颇承友朋推一日之长,问道于盲。(清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 成语解释:晓:天明。一早起来赶路,到夜里才住宿下来。形容旅途奔波劳苦。 成语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但愿你晓行晚宿无辞惮。” 例句:庄昭光从水路过了黄河,雇了一辆车,晓行夜宿,一路来到山东地方。(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 成语解释:骥:良马。路途遥远才可以辨别良马,世间的虚伪狡诈才能鉴别贤才。比方经过长期的磨练,才能看出人的优劣。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矫志“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成语解释: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拓山

14、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成语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例句:筚路蓝缕,孙公既开其先;发扬光大,我公宜善其后。(蔡东藩、许廑父第九回民国通俗演义) 成语解释: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曲折。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漂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成语解释:指醉酒之后胡言乱语或行为出路。 成语出处:我当着你大奶奶、姑娘们替你赔个不是,担待我罢! 成语解释:杜绝:断绝,堵塞;言路:进言之路。堵塞和断绝一切进言之路,指不纳谏言。 成语出处:后汉书袁绍传:“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 成语解释:趾高: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意气扬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傲慢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成语出处:左传桓公.年:“举趾高,心不固矣。”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得意也。” 例句:但是那种趾高气扬的神情总嫌有些不够大方罢。(闻一多复古的空气) 成语解释:筑:建筑;室:房屋;道谋:与过路的人商议。比方做事自己没有主见,缺乏方案,一会儿听这个,一会儿听那个,最终一事无成。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渍于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