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励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0377502 上传时间:2022-07-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激励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激励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激励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激励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激励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激励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激励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浅谈激励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圭峰小学:曹丽 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语言是一门艺术。这是因为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是通过语言来鼓励和激活的。适时、真切、慷慨地使用一些赞美、激励、启发性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的学习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刺激学生中枢神经,强化学生的行为,扩大和释放思维能量。法国教育家第惠斯多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这句话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适时妙用激励性语言,课堂教学效果会更好。针对于此,接下来我就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我对课堂激励性语言运用的研究结果。 一、课堂激励性语言运用的重要

2、性 我们龟峰小学的学生多来自农村或单亲家庭。他们自小缺乏鼓励关爱,缺乏对学习的主动性和对生活的热情。他们多数没有目标,没有信仰,对学习没有太大的兴趣。他们的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比较差,课堂上不愿意展示,课下不愿意复习,对自己要求不高,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思想懈怠、懒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脑科学研究的成果表明:“语言在改变大脑化学物质方面有巨大的影响,而且是非常个性化的影响。负面、否定性的语言能产生阻碍大脑有序思考和学习的化学物质,而积极、肯定的语言则能产生帮助脑细胞生长和加强左右半脑交流的有益化学物质,这些物质能让大脑做好准备,有效地处理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就应该时刻注意用积极

3、的语言建立起有效的反馈机制,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创建积极的氛围,使他们能建立起一个有利于学习的良性循环的习惯与机制。 二、课堂激励性语言运用的形式 经过多次调研我校和外校老师的课堂,我总结出了激励性语言运用的几种形式。 1.口头语言激励 这是课堂中最常用的激励方法。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前的鼓励、完成过程中的引导和完成任务后的评价,都可以使用口头语言激励法。“不是聪明使人受到表扬,而是表扬使人变得聪明”。在我的课堂上,我一般都会用口头表扬对学生进行激励。 只要发现学生出现异常情况,我便忽略孩子正在进行的错误现象,用稍带夸张的语言激励去调控,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保证了课堂的高效率。 2.书面语言激励 这是口头

4、激励的重要的必不可少的补充。无论是学生作业还是周记,一个“”,一个笑脸,一个竖起的大拇指,或者是几行发自心底的赞扬与鼓励的文字,都能表达我们对学生的肯定。书面沟通有时候比口头教育的效果更好,特别是师生之间存在了误会或者学生比较固执的时候,心灵中流淌的文字更能架起信任的桥梁。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学生的心里。”教师用书面语言去激励孩子,只要发自内心,充满关心、信任和宽容,就能打动学生,产生无与伦比的内驱力。 3.肢体语言激励 我们都习惯于口头和书面的激励,往往会忽略肢体激励的方法,忽视了肢体语言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你对学生的某个表现

5、比较满意,可以竖竖大拇指,鼓两下掌;可以向他们点点头,笑一笑;还可以坐在他们的座位上,与他们同挤一条凳子,耐心地听学生的发言;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握握学生的手;做个V形表胜利,用手比划个OK表赞许。作为女教师,给女孩子一个轻轻的拥抱;作为男教师,可以同男孩子用力击一下掌。学生们都能心领神会,默契的接受到老师表扬的信号。这些充满信任与肯定的肢体语言会让学生倍感荣耀。 激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激励,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有效地获得知识;激励,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使用激励性语言的注意事项 1.激励学生必须建立

6、在关爱、尊重、理解、宽容的基础之上。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孩子不犯错是长不大的。”我们的学生每天犯的错误要比普通的孩子多,如果我们一直用挑剔的眼光去看他们,可能就会觉得他们一无是处,更谈不上发现他们的优点并表扬了。而一直生活在批评声中的人是很难成长好的。给他们的比其他孩子多一点的关爱、尊重、理解和宽容更利于他们成长。 2.不同的学生激励的方式要不同。 孔夫子要求“因材施教”,激励也一样,应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学生采用的激励方式和方法,应视其性别、性格、年龄等的不同而具体化、细致化,千万不能千篇一律,否则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善于捕捉细节,善于把握学生个性的

7、细微差别。教师善于鉴别,方法灵活,因人而异,行使“激励”就会事半功倍。 3.激励要友善、及时而不做作。 “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所以,干巴巴的没有饱含真情与爱的表扬是换不回学生的乐学之心的。 我们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发自内心地去赞美学生的哪怕是不起眼的优点和进步;千万不要等到他们的下一个错误来到时才想起去表扬他们曾经的进步。 四、总结 通过这一年对激励性语言运用的探究与实践,我惊喜地发现,激励性语言的使用不仅改变了学生,也悄悄地改变了我的教育思维习惯,让我有了更多的进步,让我真正地去努力做到把学生作为一个能动发展的主体来看待,让我通过各种外部诱因来满足学生兴趣、情感的需求,点燃他们的求知、进取、发展的火花,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