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之积极倾听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0358369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亲子沟通之积极倾听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亲子沟通之积极倾听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子沟通之积极倾听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子沟通之积极倾听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子沟通之积极倾听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亲子沟通之积极倾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亲子沟通之积极倾听(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亲子沟通之积极倾听刚上一年级的儿子小虎嘟着小嘴,一脸不高兴地回到家里。“妈妈,我的老师真坏!”妈妈停下手里的工作,俯下身子,握着小虎的小手,“哦,听起来你好像对你的老师有意见?”“她把我的新文具盒没收了!”“噢,老师没收了你的新文具盒。你很喜欢你的新文具盒,被没收了,一定很心疼吧?”“当然啦!那是爸爸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我最喜欢了。”“是呀,换做是我,我也会心疼的!” “不就是上课的时候多玩了一会儿吗?有什么大不了的!”他忿忿不平地说。“你觉得上课玩玩文具盒没什么,不会对自己造成任何影响。老师这么做,你认为有点小题大做,心里很委屈?”“也不是”小虎有点语塞,“也会有点影响到我,今天的课就没大听明

2、白!”他的声音有点发虚,脸开始发红。“噢,其实多少还是会有影响的?”“嗯”他的头慢慢低下去。妈妈摸摸他的头,“我看到你好像有点后悔?”“是”“你希望你没有在课上摆弄你的文具盒?”他用力地点点头,眼里已闪出了泪光。妈妈一把把他揽进怀里,“你觉得老师为什么要没收你的文具盒?”“想让我好好听课。”“那你觉得老师还坏吗?”“不坏,是为了我好。”“宝贝能理解老师的苦心了。那你觉得老师在没收你的文具盒时,心里是怎么样的?”“老师很生气。因为我做小动作,听课不专心。”“你觉得你可以对老师做些什么呢?”小虎低头沉默。终于,他下定了决心。“道歉!”“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个男子汉!”妈妈拍拍他的肩。“那么你觉得

3、以后怎么才能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上课不做小动作,认真听讲!”他的语调也变欢快了。“妈妈相信你能做到!”遇到以上的情景,您会怎么做呢?可能有如下两种方案:方案A“定罪”式的指责“老师为什么会单单没收你的文具盒呀?肯定是你上课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讲了。要不,老师怎么不没收别人的呢?”这类“法官式的宣判”,一下子把责任扣在了孩子身上,且不容任何解释。即使错全在孩子身上,他的心里也必定因为不被理解而产生逆反,故而调动起全身所有的“刺儿”来进行防御,保护自己,对抗家长。这时候,情绪的对抗、交锋成了沟通的主导,而“事件”本身的对错反倒成了次要的了。这样的沟通,效率就很低,孩子很难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4、。方案B“理解”式的倾听像上文中虎子妈妈做的一样,首先关注孩子的情绪,让孩子释放出自己内心的情绪和想法。其次一步步诱导孩子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鼓励孩子向老师认错,并在最后与孩子探讨如何规避此类事件的发生。孩子从开始的“忿忿不平”到“后悔自责”、“勇于认错”,再到明确以后的行为方向,这些转变,都是与妈妈的“积极倾听”是分不开的。倾听分为两种,一种是封闭式倾听,这类倾听虽然也在听,却并不了解说话人的意思和感受,因此很可能中断彼此的沟通,如前面情景中的“A”类倾听。另一种是开放式倾听,即积极倾听,则是倾听者听懂了对方话中隐藏的感受讯息,而说话者也能感受到倾听者明白他的意思,如前面情景中的“B”类倾

5、听。两者的根本区就在于能否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否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如下所示:孩子的话封闭式倾听积极倾听这件事我做不好!先不要这样说,你才刚开始。这件事对你来说,好像很难?我再也不想和他玩了!没关系,他可能不是故意的。你好像真的生他的气了?妈,你是这个世界上最讨厌的人!不要这样跟我说话!你对我很生气?看我的新模型!做得很好、但我现在很忙,请你走开。你很开心啊!我没有准备好明天的考试,明天不想去上学了!知道没准备好,早干嘛去了?今天晚上不睡觉,给我准备好!你担心明天的考试考不好,是吗?别总拿我跟表哥比!你要是比你表哥强,我就不比了。你是不是觉得自尊心受伤害了?积极倾听的潜台词是:“你有权力

6、表达自己的情绪”、“我对你说的很感兴趣”、“我不准备评价你”、“我有足够的耐心听你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何做到积极倾听呢?1、“停下来”暂时停止手上的事情,俯下身来,静静地、全神贯注地倾听。在沟通的过程中,父母千万不可以到处走动、边做事边听或背对着孩子,因为这些行为可能令孩子认为你不关心他,对他所说的一切没有兴趣,从而影响沟通的效率。2、“用心听”当孩子与父母分享情绪感受时,父母要用轻松地表情注视孩子,不随意打断孩子的讲话,并适时做出回应,如“是的”、“嗯”、“我了解”,重复他说的话,偶尔点点头、拉拉手、拍拍肩、摸摸头等来表示对他说话内容的关注与理解,间以适当的提问“那又怎么了?”、“怎么

7、回事儿?”,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这些表现都能流露出父母“我关心,我正在听”的信息。最重要的是要感受到并说出孩子此时内心的情绪和想法。如“你看起来有些生气?”、“这对你来说,好像有点难?”、“你心里有些委屈是吗?”、“你现在有些着急了,对吗?”这种共情既是表达关注和理解的需要,又是检测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的需要。如:车站入站口。妈妈来为女儿送行。“妈妈,我真的要一个人跟老师去演出啊?你真的不陪我呀?”妈妈俯下身子,面带微笑,轻轻握住女儿的小手,“怎么了,宝贝,你看起来有些担心啊?”“要是我走丢了可怎么办啊?”女儿眼角已经闪现泪光。“噢,这是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吗?”沉默片刻。“跟紧老师,听老师指

8、挥,不随便离开队伍!”“你真有办法!”妈妈摸摸女儿的头。“可是妈妈,我演出回来的时候,你会准时来车站接我吗?”“哦,你担心妈妈会迟到?”“万一我看不见你,我会害怕的!” “那你有什么要嘱咐我的吗?”“你一定要记准了时间,是晚上九点,注意是九点,千万别忘了!”“好,一定!但是万一,我是说万一,我有什么情况耽搁了,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吗?”“嗯”思索片刻后,“我就在这儿等你,不见不散!我会借老师或其他家长的手机给你打电话,你的电话可千万别关机啊!回去就给你的手机充电,开着机充!”“知道了,我一定照你说的去做!”妈妈重重地点点头,女儿终于释然一笑。3、“留心看”父母要想成为一位有效的倾听者,必须对孩子沟

9、通时的非言语行为进行关注。a、面部表情孩子的面部表情会随着情绪和感受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如:眼睛和嘴巴张大,眉毛上扬,是惊愕的表情;害羞会脸红;愤慨或挑衅时会皱眉头、斜眼瞪视、绷紧下颚的肌肉,昂首挺胸并紧握拳头;在深思问题或竭力解开疑惑时会皱起眉头或眯起眼睛。眼神集中表示专注、有兴趣;眼神逃避接触表示焦虑不安、缺乏兴趣或害羞;目光空洞可能是心不在焉。b、身体语言摇头意味否认、不同意;点头表示同意、承认、认同;打呵欠可能意味无聊、没兴趣、想睡觉或精神不济;双手紧绞在一起或者反复摆动,身体坐立不安,则往往表明情绪紧张;若僵化、紧缩的姿势转为松弛自在,则是内心的紧张、不安、害怕开始变为平静、轻松。c、

10、音调和语速音调提高:激动、兴奋,也可能是愤怒或惊喜;音调降低:怀疑、回避、失望、不快、软弱、心虚;语速变快:表明紧张和激动;语速变慢:则有可能是因为冷漠、沮丧,或正在思考是不是要表述,如何表述;说话结巴:可能是紧张、害怕、悲哀情绪的表现;不说话:可能意味正在思考或悲伤、沮丧郁闷、不高兴; 重声强调某些字:可能是谈话重点内容的强调。积极倾听能疏导孩子的情绪,净化孩子的心灵,也有利于把问题留在孩子的场地,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感,同时也有利于孩子学会去倾听父母的想法。“家”,多么温暖的字眼儿。之所以“温暖”,是因为它强大的情感支持功能:无论发生什么事,先放下事情本身,去关注孩子的感受,告诉自己,我爱孩子,无条件地爱,不为别的,只为她是我的孩子,我要与她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工作单位:滨城区市西办事处北赵联小姓 名:姬延香 联系方式:13854309676 34083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