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竹流韵评课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0358112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丝竹流韵评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丝竹流韵评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丝竹流韵评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丝竹流韵评课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丝竹流韵评课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丝竹流韵评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丝竹流韵评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丝竹流韵评课丝竹流韵评课:本单元围绕“丝竹流韵”这个主题,让孩子们介绍水乡的歌、水乡的曲、水乡的景。本课着重欣赏了民乐合奏欢乐歌,在拓展部分欣赏了轻音乐紫竹调,教学内容都以江南水乡音乐为主线,通过听、看、唱、动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寻江南水乡音乐文化的热情。教者首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江南水乡的景色,从直观入手把孩子们带领到江南水乡秀丽的情境中去,激发学生学习江南乐曲的兴趣。在初次欣赏后,介绍“江南丝竹”这种器乐表演形式以及乐队的配置,以乐器实物展示和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看看、听听、奏奏,感受民族乐器的不同音色,让学生熟悉“江南丝竹”这种乐器体裁,知道这种体裁具有秀雅、委婉、明快、优美的特征,

2、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进一步欣赏、品味。再次欣赏完这首乐曲后,教者对乐曲的段落,速度、情绪变化以及表现的场景,引导学生进行了分析,接着进行分段欣赏,层次清晰、目标明确,揭示了乐曲由慢到快、不断高涨的音乐走向和欢乐的音乐主题。最后完整欣赏前,教者安排了现场演奏主旋律,学生觉得很新奇,亲身感受到了竹笛动人的音色和民乐优美的旋律,为之后完整欣赏时学生的模仿演奏作了铺垫,可谓是本课的亮点,学生模仿乐队表演的环节和之前的安静欣赏形成了动静结合,让学生参与到“江南丝竹”的演奏中,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不仅增进了对乐曲情绪的感悟,还体验到了积极参与表演的乐趣。这节课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清晰、流畅,学

3、生也能积极、有序地参与到音乐表演中,达成了教学目的。以下是几点建议:一、这节课在导入形式上如能设计得更加新颖、特别一点就更好了,如用动态的画面表现出那种绵绵江南雨,处处暖花香,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就更能表现出江南的特殊地域风情。二、教师如能在语言及体态动作表现方面再生动一点、放开一点,带动学生情绪,这样课堂气氛就更能活跃些。三、在处理歌曲,进行分段欣赏时如能出现相应的画面就更有助于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在感受乐曲情绪时产生共鸣。梅岭小学朱丹怡10月30日去梅岭小学听了姜婷婷老师的一节六年级音乐欣赏欢乐歌,感触颇多,让我对音乐欣赏课有了全新的认识。姜婷婷老师的这节课可以说是一节很成功的课,对学生

4、的审美观、审美情趣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首先从教者的设计思路来看:1、图片导入设计很有新意,能吸引学生的兴趣2、课堂结构环环相扣,层次很好3、要学生、老师演示环节设计很好,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下面提一点小建议:就是觉得教师有点放不开,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回答的,就让学生自己回答,比如各种乐器的共同点、特点等以上就是本人对这节课的看法,有不足之处请董老师批评指正。甘泉小学:卞丽娟02年1月日评梅岭小学姜婷婷老师的音乐欣赏课丝竹流韵本课设计层次分明,视觉与听觉相结合,音乐优美,教师语言清晰明确,富有诗意。教师通过乐器图片、听音色、模仿演奏姿势等颇有趣味的形式使学生了解江南丝竹这一器乐体裁,及各

5、种丝竹乐器的特点。建议:1、适当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动起来。2、课外拓展,让有兴趣的同学通过网络等方式收集有关丝竹的音乐,丰富音乐知识。苏敏X-113欣赏课评课一则一直以来我们在上音乐欣赏时总习惯先教歌曲,然后留十到十五分钟进行音乐欣赏,将乐曲或歌曲听一到两遍,简单介绍一下音乐背景,跟着哼唱就差不多了。这次接到音乐欣赏课的专题研究,就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我们梅岭小学音乐教研组的老师们做了探讨与摸索,应该说姜婷婷老师的课上得是比较成功的,整节课的构思与教学安排比较统一有层次,特别是姜老师的语言和形象都与所选内容吻合,给学生、听课者以美的享受。同时这节课还是引起了我的一些思索。1、开头以江南美景创设

6、教学情境,在肯定的同时我认为画面稍多了一些,毕竟音乐课还是要以音乐为主;2、在介绍乐器时的师生互动让我看到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可惜后来就很少了,以至于课堂气氛较沉闷,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老师要把握住度,要时时挑起学生的思想火花;、不同的人听相同的音乐会有不同的感受,老师要鼓励并肯定学生有不同的音乐体会,不要以标准答案扼杀学生充满灵性的回答,这也是音乐课评价机制带来的思考;4、选用的音乐拓展素材紫竹调可以挖掘得再深一些。本单元介绍的是吴江文化,完全可以从这方面入手,给学生讲讲丰富多彩的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其实一堂好课总是在不断改进不断探索中形成的,希望我们都能上好音乐欣赏课。梅岭小学吴春梅欢乐歌

7、听课感受欢乐歌为江南丝竹的“八大名曲”之一,是一首名清时流行的“俚曲”,多用以表现“欢天喜地”的节庆喜悦心情。原曲的旋律华丽、细柔,悠扬动听。歌曲忆江南的歌词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忆江南,是诗人晚年回忆江南风景时写的,诗的风格清新,语调轻松活泼,像一首动人的民歌。姜老师以这首诗为导入,学生很喜欢这首诗,随之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上课的整个过程中,执教的姜老师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语言流畅优美,感受真实,风格清新优雅,就像一幅水墨画。整节课的层次清晰,层层推进,过程流畅。用意境把学生引入到江南的美丽景色中,让学生有如身临江南之感。在歌曲学习中,层层递进,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跟竹笛的旋律模唱

8、歌曲,模唱歌谱时,帮助学生熟悉乐曲的旋律。这首乐曲的主旋律其实并不明显,因为有了竹笛的旋律演奏,学生对旋律有了兴趣,也有了印象,目标更进一步。在听这节课之前,我也很困惑怎么上欣赏课,这节课给了我一个指导作用,在本课教学中,吟诵学生喜欢的唐诗忆江南自然登台,学生在欣赏江南的风景、名胜后,很快领略到诗的意境,用优美动听的歌声表达出对江南景色的赞美和热爱之情。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为欣赏中为乐曲创设一个美的意境,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欣赏乐曲单纯的分段欣赏其实学生并不感兴趣。因为学生并不能够去理解作品,通过先让学生了解乐曲的意境,再通过分析,学习,演奏,律动。要多种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乐曲的印象

9、会比较的深刻,欣赏课的成与否在于是否能够完成目标,是否能够做到师生互动,这些都很重要,如何上好欣赏课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梅小杨森听音乐欣赏课欢乐歌这次的音乐教研活动安排了一节生动的音乐欣赏课,可谓是一场及时雨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平台,指导大家怎样上好音乐欣赏课,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在此抛砖引玉,就自己的一些小观点发表以下见解。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对江南丝竹这一常见乐器表演形式有初步认识;二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学生了解赞美江南水乡的民间音乐,从而激发他们了解江南水乡音乐文化的热情,主动地参与音乐表现活动,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10、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去感受音乐。音乐是一种奇妙的世界语言。在素质、性格、知识程度、爱好等等方面的不同和差异的人对音乐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在第一个环节中,教师通过设计意境、情景,带学生走进美丽的江南,看一看江南优美的景色,为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做铺垫。在听辩二胡音色的环节中,除了让学生听,还让他们动起来,学一学二胡的演奏方法,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二胡独有的音色,并欣赏身边同学的二胡演奏。整个过程环环相扣,过渡自然,目标明确。遗憾的是没有能够继续深入挖掘下去,给孩子自主创造的时间也少了些,导致了后期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如果在认识丝竹乐器的时候也找些实物让孩子去看一看,认一认,摸一摸,听一听,唱一唱,再吹吹拉拉,我想学生的体验就更具体,更实在,更难忘了。总的来说,这是一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的音乐感受能力和电脑多媒体课件运用的音乐欣赏课。教学内容紧凑丰富,教学目标简要明确,教学方法有趣多样,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工人子弟小学陆伟平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