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了纸上》课堂练习设计案例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0305412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游到了纸上》课堂练习设计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鱼游到了纸上》课堂练习设计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鱼游到了纸上》课堂练习设计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游到了纸上》课堂练习设计案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八册(四年级 下)27、 鱼游到了纸上(第一课时30分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语言表达的训练,初步理解课题“鱼游到了纸上”,明确学习目标。2、 自读课文,抓住事情的要素概括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聋哑青年的用心、执着。3、 理解生字词,品读想象聋哑青年的作画专注。初步感悟“鱼游到了纸上”缘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品味聋哑青年作画专注,对生活的热爱。初步感悟“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教学媒体:PPT课件、一幅国画、生字卡教学过程:一、 由“游”入题,初识“游”蕴1、激趣引入:古往今来,我国涌现出了许多有名的国画家,你知道有哪

2、些?2、欣赏交流:简介“国画”。欣赏了这些名家名画,你想说些什么?3、语言训练(同一个意思换个说法)4、 读题,明确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鱼游到了纸上。【设计意图:通过导入互动,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丰富课外知识。在氛围创设下,用句子表达练习,既调动他们参与学习,参与表达的积极性,也为感悟本文中心,引导学生思考普通人也能收获的缘由伏下暗笔。体现我校教学“三七模式”的第一环节是里的“导”。借鉴“先行组织者“策略,先给学生一个知识的准备,激发兴趣,明确学习内容和目的。遵循“非智力因素优先”原则】二、 自读概括,整体初感“游”于心1、翻开课本,初读全文。2、抓事情的要素,概括主要内容:梳理:主要人

3、物举止特别的聋哑。(指导生字:徽)青年课文通过一件什么事来描写他?(相机点拨:“一丝不苟”)这位聋哑青年给你留下的印象是?概括:同桌根据板书串讲主要内容。小结【教学的第二环节整体感知课文,是“三七模式”里的“读、练、讲”有机整合。优化组合读与练、写,促使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关键环节。在整体感知内容时,融合了生字词的学习,以理解关键词为原点,潜移默化中把握课文的主旨,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联系上下文的阅读方法。】三、 品读想象,层层体味“游”于心1、 过渡: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特别的聋哑青年,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一段直接点题,具体描写他画的鱼“游到了纸上”?把它划出来。2、汇报,层

4、层品读,体味:师范读,初感体会:什么叫“静静”地画画?看着青年画鱼,什么地方最让你佩服?谈体会读。抓词品句,对比体味读:工笔细描、挥笔速写想象练习,感受体味读:聋哑青年画鱼一慢一快,娴熟地勾画出金鱼的灵动。你看到他工笔细描了金鱼哪个部位?挥笔速写了有哪些动态?(完成练习)启发思考,感悟品味读:当那位青年在画金鱼每个部位、每个动作的时候,他还需要边看边画吗?为什么?升华小结:画得真像活的,难怪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他的心里只有金鱼。这才叫“静”啊!胸有成竹的“静”! 这位聋哑青年给你留下的印象是?(完成练习)【教学的第三环节探究体验环节里 “读、议、讲、练、思”五个步骤交叉进行,遵循“掌握知识技能

5、方法相统一的原则”,多种教法优先组合。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品读、欣赏、运用的技能和方法,以读为圆点,感受想象品味感悟,训练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师范读自主比读想象赏读感悟品读,层层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多种形式的读中,从师生交流中,从生生交流中理解人物具体描写语句的运用,逐步深入感悟聋哑青年的专注。培养他们的语感,加强情感和品质的熏陶,遵循了非智力因素优先的原则。领悟和掌握阅读方法,进一步落实课时目标,使学生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四、小结点睛,初步感悟“游”于心1、启发:聋哑青年画鱼如此栩栩如生,文中那句话直接道明了原因?“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用一对关联词把两句话连起来。2、品中心小结鱼游到了纸上课堂练习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生字填空: 厂 二、想象填空: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 )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 )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