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0292790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第六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六单元 一、积累填空 1、默写课内古诗,能写上一两句送别名句。( ) 2.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 )是那么( ),前面的( ),后面的( )上去,( )的声音,像( )的音乐;( ),( ),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3.那( ),如同( ),必将( )传下去。 二、课内阅读搭石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2、;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紧走搭石慢过桥”是一句俗语,我也来写一句俗语。( )。 2、照样子写词语: 清波漾漾:( )、( )、( )。 3、读了这段话,我眼前仿佛展现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这段话先写一行人( )的美,我是从( )这个词知道的;再写( )的美,我是从( )这个词知道 的;最后写( )的美,我是从( )这个词知道的。 4、我来填一填: (轻快)的音乐: ( )的宫殿 ( )的万里长城 ( )的母亲 三、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针头向皮肤刺出,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

3、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暂(zhan zan)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小钱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xue xie)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用“ ”画出表现两岸人民关系的句子。 、“生命桥”的意思是 “生命桥”是由 架起来的。 、你对“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第七、八单元 一、积累填空 .周恩来站了起来,( )地回答道:“( )!” .我非常(

4、 ),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 )与( )都堪称( )的大作家。 .让我们一起记住“( ),( )”这句名言吧!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 )去比别人的( ),那么他不但会( ),还会( ),十分( );如果他能不断找出自己的( ),不断( )别人的长处,他就会飞快地( ),越来越( )。 3.世纪是一个( )的世纪。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 ),( )”来形容。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 ),是( )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4.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 )首次发现了保存有( )的恐龙化石,( )的发现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

5、( ),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 )涂上了“( )”之笔。 5.太空作物普遍具有( )、( )、( )等优点。 二、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 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1、

6、联系上下文,写一写下列词语的意思。 吵嚷: 衣衫褴褛: 撑腰: 2、认真读短文,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3、看到这一幕,在场的周恩来是怎么想的? 当你读到这一幕时,你是怎么想的? 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什么 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是外国租界地 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 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沙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我会给文段中缺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打破沙锅问到底 ”的意思是: 。 伯父叹了口气的原因是 : ,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 。 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改成陈述句) 四、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

7、次征文比赛获奖的20篇作文。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从文中划线的部分我体会到:_。我能体会到作者肖复兴此 时的心情是:_。课文说:“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我是这样理解这句话的_。 五、呼风唤雨的新世纪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

8、,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bo po)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使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我会在文段中括号划去不正确的读音。 、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在现实生活中分别指 、 和 。 、我会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六、飞向蓝天的恐龙 1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为什么说这是点睛之笔。 。 2、解词: 毋庸置疑: 。 欣喜若狂: 。 五彩斑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