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0288660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4.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医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预防医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预防医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预防医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预防医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医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复习资料(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避免医学第一章 绪论一、避免医学概念1.避免医学的定义避免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拟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增进和维护健康,避免疾病、失能和早逝。其工作模式是“环境-人群-健康”。.避免医学的内容涉及医学记录学、流行病学、环境医学、社会医学、行为科学与健康增进、卫生管理学(涉及卫生系统功能、卫生决策和资源配备、筹集资金和健康措施评价等),以及在临床医学中运用三级避免措施。3.特点 (1)避免医学工作对象涉及个体及拟定的群体,重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 ()研究措施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健康的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3)采用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避免作用,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

2、健康效益。二、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1.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渥太华宪章中对健康的定义进一步延伸,指出:“健康是平常生活的资源,而不是生活的目的。健康是一种积极的概念,它不仅是个人身体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和个人的资源。2. 三级避免方略 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把避免方略按级别分类,称为三级避免方略。第一级避免针对病因所采用的避免措施。第二级避免初期发现,、初期诊断、初期治疗的“三早”避免工作。第三级避免对已患某些病者,采用及时的、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措施,使患者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与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历年真题预测回忆【例1】临床避免服务的对像是.遗传病人 病房病人

3、C.健康人 D.传染病人 E慢性病病人【解析】C临床避免服务对象为健康人,而非病人。【例】不属于避免医学的道德规定的是A.爱岗敬业,宜传大卫生法规,言传身教B.改善工作和学习环境,严把防疫和食品卫生规范严格监管,控制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增进社会文明,科学严谨,实事求是,信息透明公开D.防疫工作者有权在疫区采用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多种措施E.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保障妇女小朋友和老年人权益【解析】D避免医学的内容是三级避免。防疫工作者有权在疫区采用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多种措施属于传染病的治疗中,而非避免医学的的内容。【例1】有关社区卫生服务的理解,下列错误的是A.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B以一、二级避免为

4、主 C以家庭为单位开展.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引 .服务方式是以三甲医院服务为主【解析】E社区服务以积极服务,上门服务为主,属于三级医院中的一级医院而非三甲医院。第二章 医学记录学措施一、定量资料的记录描述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百分位数指标直接法频数表法直接法加权法-离散趋势1极差 2.四分位数间距.方差和原则差4.变异系数二、定量资料的记录推断均数的抽样误差和原则误三、分类资料的记录描述率构成比四、分类资料的记录推断 1.x2检查 2.行列表资料x检查的注意事项 (1)一般觉得,行列表资料中各格的理论频数不应不不小于1,并且T5的格子数不适宜超过格子总数的1/。 (2)多种样本率比较,若所得记录

5、推断为回绝0,接受1时,只能觉得各总体率之间总的来说有差别,但不能阐明任两个总体率之间均有差别。五、秩和检查1.非参数检查的概念 .秩和检查的合用范畴 3.秩和检查的优缺陷 4. 配对资料的符号秩和检查:一方面按差值的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次,再让秩次保持原差值正负号(即符号秩)。编秩时:舍去差值为0的对子数,同步样本例数相应减少;遇绝对值相等差值符号不同则取平均秩次,符号相似可顺序编秩,也可计算平均秩次。六、直线回归和有关 直线回归分析的作用,回归系数及其意义。 2.直线回归方程、回归系数及其计算七、Logiti回归分析八、生存分析 .将终点事件的浮现与否和达到终点所经历的时间结合起来分析的一种

6、记录分析措施。 2.生存分析的合用条件九、登记表和记录图历年真题预测回忆【例】两组呈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资料,但均数相差悬殊,若比较离散趋势,最佳选用的指标.全距 B.四分位数间距 C.方差 D.原则差 E变异系数【解析】两组呈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资料,但均数相差悬殊,若比较离散趋势,最佳的是变异系数。【例】正态分布中反映离散限度最佳的是A.原则差 B.原则差系数 C.方差 D平均数 .总体方差【解析】原则差系数是指原则差与均值的比率,反映单位均值上的离散限度。【例1】不属于变异指标的是.中位数 B.原则差 C.全距 D.四分位间距 E.变异系数【解析】中位数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不是变异指标。【例

7、1】均数为0,原则差为1的分布是A.正态分布 B原则正态分布 C正偏态分布 D.负偏态分布 E.非正态分布【解析】原则正态分布是均数为,原则差为1的正态分布。【例1】为尽量发现病人,在制定筛选措施原则过程中,常采用A提高措施的敏捷度 B.提高措施的特异度 C.减少假阳性率D.提高假阴性率 E.使假阴性率与假阳性率接近【解析】提高措施的敏捷度可以筛选出更多病人。【例1】可以全面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特性的两个指标是A.均数和中位数 B.均数和原则差 C.均数和极差 D.中位数和方差 E几何均数和原则差【解析】正态分布是有关均数和原则差的分布函数,均数和原则差可全面描述正态分布。【例】均数与原则差的关系

8、是A.均数愈大,原则差愈小 B.原则差愈小,均数对各变量值的代表性愈强C.原则差愈小,均数对总体均数的距离愈小D.原则差愈大,均数对各变量值的代表性愈强E.均数愈大,原则差愈大【解析】原则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限度,若原则差小表达该组数据集中趋势好。【例1】正态分布资料当恒定期,越大A.曲线变窄 B.曲线变胖 .曲线变高 D.曲线变低 E.曲线右移【解析】原则差决定了分布的幅度。9.原则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值分别是.=0,= B.=,0 C.,-1 .=-1,= E.=0,=【解析】原则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值分别是=0,=。【例1】某幼儿园大班 1 名 6 岁小朋友接受百白破疫苗注射后,其抗体滴度

9、分别是 1:20,1:0,:2,:40,1:40,1:80,1:8,:6,1:10,1:32,1:640,描述其抗体滴度的集中趋势的指标应选用: A.原则差 B极差 C算术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E.四分位间距【解析】抗体滴度分别是 1:20,1:0, 1:20,1:40,1:40,1:80,:8,1:1,1:6,:320,:640,描述其抗体滴度的集中趋 势的指标应选用:几何平均数。【例1】欲比较两种药物的效果与否有差别,若疗效评估为“很有效,较有效,效果一般,基本无效”,宜采用的记录分析措施是 .卡方检查 B.t 检查 .方差分析 .回归分析 E.秩和检查【解析】“很有效,较有效,效果一般,

10、基本 无效”,宜采用的记录分析措施是秩和检查。第三章 流行病学原理和措施第1节 人群健康研究中的流行病学一、流行病学概论1. 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增进健康的方略和措施的科学。2. 流行病学的原理、基本原则和措施基本原理基本原则流行病学研究措施分布论 病因论健康疾病持续带理论避免控制理论数理模型群体原则现场原则对比原则代表性原则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理论流行病学第2节 疾病的分布与影响因素一、疾病分布常用的测量指标发病率指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1年)、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浮现的频率。罹患率与发病率同样,也是测量人群新病例

11、发生频率的指标.患病率指某特定期间内,总人口中现患某病者(涉及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续发率指某传染病易感接触者中,在最短潜伏期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感染率指在某个时间内被检查的人群中,某病既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病残率指在一定的期间内,某人群中实际存在病残人数的比例。死亡率指在一定期间(一般为年)内,某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因素)的频率。病死率其分子为死亡人数,分母为也许发生死亡事件的总人口数(一般为年中人口数)。存活率指随访期终结时仍存活的病例数与随访期满的所有病例数之比。二、疾病流行强度散发某病发病率维持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无明显的时、空联系和

12、互相传播关系,体现为散在发生,数量不多,这样的流行强度称为散发.流行指某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明显超过历年(散发)的发病率水平。疾病流行时,各病例间有明显的时空联系,发病率高于本地散发发病水平的倍。大流行当疾病迅速蔓延,波及地区广,短时间内可跨越省界、国界或洲界.发病率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称为大流行。爆发指在一种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忽然浮现大量相似患者的现象。三、分布的特性 地辨别布、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四、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移民流行病学是运用移民人群综合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从而找出病因的一种研究措施。通过观测某种疾病在移民人群、移居地本地人群及原居住地人群中疾病的发

13、病率或死亡率差别,辨别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从而发现病因线索。第3节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措施一、流行病学措施分类 1. 观测法:涉及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 2.实验法,也称实验流行病学。 3数理法,也称理论流行病学。二 描述流行病学 描述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或患病率研究将专门调查或常规记录所获得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步间和不同人群特性分组,以展示该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特点的一种观测性研究。描述性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措施。它涉及普查和抽样调查。其中抽样措施: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等。三. 分析流行病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定义选择患

14、有和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各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或水平,通过比较各组之间暴露比例或水平的差别.将一种范畴明确的人群按与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暴露限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各组的结局并比较其差别,从而鉴定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限度大小的一种观测性研究措施。分类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和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又分为频数匹配和个体匹配)。现场实验和临床实验记录分析比值比(odds ratio。OR,也称比数比、优势比或交叉乘积比)发病率长处更合用于罕见病的研究;一种疾病与多种因素的关系较可靠;直接估计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联强度;局限性选择偏倚回忆偏倚混杂偏倚易发生失访偏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