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面积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0273448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面积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面积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面积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面积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面积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面积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面积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 库旅游景区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目录1、任务概述12、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12.1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12.2已有资料情况13、引用技术标准14、规格及主要技术指标24.1 数学根底24.2成图规格24.4主要精度指标25、人员、仪器、进度安排35.1进度安排35.2人员和仪器设备安排36、控制测量36.1 总体要求36.2选点和埋石37、图根控制测量47.1 一般要求47.2 技术要求58、地形图测绘68.1作业步骤和原那么68.2居民地及设施78.3管线88.4道路及附属建筑物88.5水系88.6植被89、质量控制与检查验收910、上交成果资料9. z.-*水库旅游景区地形图

2、测绘技术设计书1、任务概述应*公司的委托,*承接了*水库旅游景区地形图的测量工作。为开发水库旅游资源、保护环境、合理规划提供科学根底数据。测区围由甲方实地指定,测图围为沟底至两翼山梁,面积约为4平方公里,山地测图比例尺为1:1000;居民区测图比例尺为1:500。2、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2.1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水库景区位于省市县仓子乡,县城东南方向,距离县城20公里;测区有唐家湾水库,唐家湾行政村。居民区建筑物依山而建,房屋比拟凌乱,山高坡陡,植被茂密,多为成林和灌木,属于III类地形;交通不便,只有一条等外公路与外界相连;测区属于温带半湿润间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燕山山地气候,具有光

3、照充足,四季清楚,雨热同期和局部气候差异明显的特点。春季风多干旱,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雪少寒冷,昼夜温差较大。气候夏热冬冷,四季清楚。2.2已有资料情况1平面、高程控制资料测区附近有八家南山I等三角点、孟杖子北山C级GPS、小东沟北山C级GPS三个控制点。平面坐标系统均为2000国家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点位保存完好,布局合理,可作为本测区控制网起算成果。2地形图资料测区有省测绘局2012年施测的1: 10000地形图,可作为测区设计及生产安排使用。3、引用技术标准1GB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 2GB/T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3CH/T

4、20092010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4GB/T 20257.1-2007国家根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局部: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5GB/T 14912-2005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6CJJ/T8-2011城市测量规;7GB/T24356-2009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4、规格及主要技术指标4.1 数学根底1平面坐标系统:2000国家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中央子午线为1170000平均椭球高500米,平均纬度4015。2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 3山地测图比例尺为1:1000;居民区测图比例尺为

5、1:500。4.2成图规格1地形图等高距地形图根本等高距为1m。2分幅与编号:采用50cmX50cm正方形分幅,按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进展编号,x在前y在后,中间加短线连接,1:500地形图小数点后保存2位,如;1:1000分幅图小数点后保存1位,如;因图幅命名困难的均不命名。3成果数据格式:地形图数据采用AutoCAD 2004 DWG数据格式;4其他规格:高程注记点的点位密度为图上每10厘米方格网居民地稀少地一般1015个,居民地密集地区不少于8个。1:1000比例尺高程注记至0.1m,1:500比例尺高程注记点至0.01m;要求必须首先测注一、二类方位物例如:独立地物、道路穿插、电杆、楼

6、房拐角等。4.4主要精度指标1地形图平面精度地形图上地物点相对于临近平面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及地物点相对于临近地物点的间距中误差按下表精度要求执行。森林、隐蔽等特殊地区限值放宽0.5倍。地形类别地物点相对于临近平面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图上mm)地物点相对于临近地物点的间距中误差(图上mm)居民区0.50.4山地0.80.652地形图高程精度高程注记点和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最近野外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要求见下表: 单位:m 地形类别居民区山地根本等高距1.01.0高程注记点0.500.70等高线插求点0.701.0【注】:阴影、摄影死角、森林、隐蔽和沟壑、山地等困难地区的高程中误差按相应地形类别放宽0

7、.5倍。5、人员、仪器、进度安排5.1进度安排2015年6月6日至6月30日控制测量,外业数据采集;2015年7月1日至7月20日业整理,出成果图。5.2人员和仪器设备安排此次测量方案投入RTK GPS两套(中海达、南方各一套)六台,全站仪一套中纬全站仪,三个作业小组,作业人员12名,汽车两辆。其中工程师2名,助理工程师2名,技术员6名。6、控制测量6.1 总体要求本测区控制测量采用省卫星定位综合效劳系统布设一级控制点和图根点,利用已有控制测量成果进展可靠性检核。6.2选点和埋石1控制点位置的选取。1) 视场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大于15。2控制点与周围电视台、电台、微波站、通信基站、变电所等大功

8、率无线电发射源的距离应大于200m,与高压输电线、微波通道的距离应大于100m。3控制点附近不应有大型建筑物及大面积水域等强烈干扰接收机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2控制点埋设。1) 一级平面控制点可埋设永久性标石或在硬化路面上打设特制的钢钉。2) 控制点布设后应实地绘制点之记,一般栓距不少于3个方向,栓距方向交角宜在60150之间,栓距误差应小于10cm, 栓距小于50m保存小数点后两位。3控制点编号一级控制点编号以罗马数字加三位阿拉伯数字顺序组成,如:I001表示第一个一级控制点。4技术指标1作业根本技术要求采用省CORS系统测量方式施测一级平面控制点时,技术要求如下:a) 采用三脚架进展对中、整

9、平。b) 每次观测前应对仪器进展初始化。c) 各测回间观测记录时间间隔不应小于一分钟,各次测量平面坐标较差不大于4cm。d) 测站上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要求:等级观测历元测回数转换残差(cm)平面收敛阈值(cm)高程收敛阈值(cm)测回间平面坐标较差(cm)15以上的卫星个数PDOP值一级204223464二级203223464(2主要技术指标采用省CORS系统测量方式施测一级平面控制点时,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要求:等级相邻点间距离(m)点位中误差(cm)边长相对中误差备注一级5005120000注:困难地区相邻点间距离缩短至表中23,边长较差不应大于2cm。7、图根控制测量7.1 一般要求1

10、图根控制点可采用单基站RTK、网络RTK或导线测量方法,点位中误差不超过5cm。2 图根点的布设应保证每一个图根点至少与一个相邻图根点通视。3 在测量地形图时采用全站仪对相邻RTK图根点进展边长检查,其检测边长的水平距离的相对误差不得大于1/3000。4图根点编号以图字拼音声母加三位阿拉伯数字顺序组成。如T001表示第一个图根点。7.2 技术要求(1)采用省CORS系统测量方法布设图根点,应满足如下要求。1)采用三脚架进展对中、整平。2)每次观测前应对仪器进展初始化。各测回间观测记录时间间隔不应小于一分钟。3开场作业前,应至少利用一个点图根以上等级进展检核,平面位置较差不应大于5cm。4当连续

11、采集数据超过50个时,应重新初始化,并检测一个重合点,检核坐标与原坐标较差不应大于5cm。5参数限差、测站技术要求应满足下表要求:等级观测历元测回数转换残差(cm)平面收敛阈值(cm)高程收敛阈值(cm)测回间平面坐标较差(cm)15以上的卫星个数PDOP值图根203223464(3) 单基站RTK测量技术要求:1) 自设基站应设置在二级以上控制点上。2) 采用三脚架进展对中、整平。3) 每次观测前应对仪器进展初始化。4)计算转换参数时,可采用现场点校正的方式进展,所选控制点应为二级以上控制点,分布均匀,且能覆盖整个调查区,不得外延。5)开场作业前,应至少利用一个点图根以上等级进展检核,平面位

12、置较差不应大于7cm。6)流动站与基站距离应小于5km。7)参数限差、测站技术要求应满足下表要求:等级观测历元采样间隔测回数转换残差(cm)平面收敛阈值(cm)高程收敛阈值(cm)测回间较差15以上的卫星个数PDOP值平面坐标(cm)高程(cm)图根202s5s22234464(3) 图根导线测量技术要求:采用图根导线测量时,导线网宜布设成附合单导线、闭合单导线或结点导线网,主要技术参数符合下表规定:等级附和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m)测回数测回差方位角闭合差坐标闭合差(m)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DJ2DJ6一级1.212012180.2215000二级0.77010.22130001)导线上相

13、邻的短边与长边边长之比不小于13。2)如导线总长度超限或测站数超限,那么其精度指标应作相应提高。3)受地形限制图根导线无法附合时,可布设图根支导线,每条支导线总边数不超过2条,总长度不超过起算边的2倍,支导线边长往返观测,转折角观测一测回。4)图根导线按照CJJ8城市测量规规定进展平差计算。5)图根导线点编号以地籍区或地籍子区为单位进展编号,以点号表示清楚明了、不重号为原那么。8、地形图测绘8.1作业步骤和原那么1对于施工区域地物以当时建立现状为准。不便测量的以地类界圈注施工,便于测量的可标注在建等容。2各种建筑物按地物和地面相交时几何图形作为该建筑物的围线,即实测时以建筑物墙根底外角为准。3

14、图面上能负载的地物、地貌要素应尽量表示,地形图测绘容最晚截止到测图完成日期现状为准。4具体作业步骤如下:1) 使用全站仪和GPS RTK配合施测碎部点坐标和高程点,利用仪器部存储器记录观测数据、野外绘制草图、记录观测点号和相应地物。2) 将仪器记录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将数据格式转换为CASS软件数据格式,利用软件展绘野外采集数据点号,对应草图绘制数字化地形图。3) 根据回放图外业补绘地物。8.2居民地及设施1楼房应注记层数,平房不注层数,房屋和建筑物轮廓凹凸在图上小于0.4mm时可用直线连接,楼外装饰性墩柱不表示,但起主要承重作用的凸出墙体大于0.5m的墩柱应实测其凸凹局部,否那么按墩柱外边缘表示建筑物轮廓线,较小楼顶电梯间和阁楼可不表示,楼顶隔热瓦棚不计算层数,楼顶有越层或不便于区分层次的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