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新安县河道防汛预案tdyhf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0248597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新安县河道防汛预案tdyh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g新安县河道防汛预案tdyh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g新安县河道防汛预案tdyh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g新安县河道防汛预案tdyhf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g新安县河道防汛预案tdyhf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g新安县河道防汛预案tdyh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新安县河道防汛预案tdyhf(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安县河道防汛预案第一章 总则一、编制目的做好河道的防范与处置工作,使洪灾处于可控制状态,保证防汛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旱灾造成的损失。二、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以及新安县水利发展规划等,制定本预案。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新安县范围内。四、工作原则(一)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由单一防汛向全面防汛转变,不断提高防汛工作的现代化水平。(二)防汛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防指成员单位负责制、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制,统一指挥。(三)防汛工作要与抗旱相结合,以防洪安全、城乡供水安全、

2、粮食生产安全为首要目标,实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四)坚持依法防汛,实行公众参与、军民结合。机干民兵和驻新部队主要承担急难险重等攻坚任务。(五)坚持防汛抗旱统筹,汛期在防洪保安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各种水资源;以法规约束人的行为,防止人对水的侵害,既利用水资源又保护水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第二章 基本情况新安县地处河南省西部,洛阳地区北部。位于东径111053,-112019,北纬34036,-35005,之间。北靠黄河与我省济源市、山西省垣风县隔河相望;南依秦岭与宜阳接壤,西邻渑池县;东与洛阳市、孟津县交界。全县东西长31公里,南北宽44公里,总土地面积1160

3、.3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506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29%,共辖11个乡(镇),298个行政村,总人口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1万人,占84.5%。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一、自然地理特征新安县属浅山丘陵区。境内地形复杂,山地、丘陵、河谷川地等各类地形齐全。总属秦岭山系、崤山余脉。全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由西向东逐渐降低。西北部山地一般海拔7001000米,多为石质中、低山区,山势陡峻,峰峦重叠。东南丘陵地区,海拔300400米,地形起伏,切割严重,多为黄土覆盖。河谷川地狭窄平坦,一般海拔200300米,总土地面积中:山地222.84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19%;丘陵833.1平方公里,占总土

4、地面积的71%;河谷川地104.4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10%。可谓“七陵二山一分川”。全县有四山(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夹三川(涧河川、畛河川、青河川),山川多为东西走向。二、主要河流新安县统属黄河水系。总土地面积中直接属于黄河干流的625.3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53.9%,其余46.1%的面积属于洛河水系。全县河流中,除黄河沿县北界由西向东流过以外,境内有青、畛、金水、涧、磁等五条较大河流。河道流向大致都是西东流向 。其中畛、青2河直接在县境内注入黄河,其它三条经洛河间接流入黄河。五条较大河道中除青河为季节河外,其它四条都有大小不等的常水基流。各河道特征值见下表各河道特征值表所

5、 属水 系河流名称(一级沟)干流长度(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流量(立方米/秒)二、三级支沟(条)总长县境内长总面积县境内面积最大一般最小总条数其中:有水合 计71160.3469180洛 河洛 河33.6158磁 河202084.884.82300.20.13620涧 河104421430273.545902.050.112448金水河3030226143.13000.250.157820畛 河5151398370.542800.4112555青 河2424138.5133.9450004315黄 河36.7120.9167001400804814三、水文气象新安县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6、季风盛行,四季分明。由于受季风、太阳辐射和地形地势的影响,其突出的特点是光热资源丰富,降水时空分配不均,形成了“春季少雨干旱,夏热风雹伏多,秋季寒冷来早,冬季风大雪少”的气候特点。据我县气象局的观测资料,多年平均气温 14.2 0C,高温年(1961年)为15.1 0C,低温年(1980年)为13.40C,年际变化不大。极端最高气温440C(1966年6月20日),极端最低气温-17.10C (1969年1月31日),年大于100C的天数为215天左右,年积温45600C。全年平均日照2186.9小时,日照率50%。最高是6月份,全月日照235.6小时,日照率55%;最低是2月份,全月日照14

7、1.6小时,日照率46%。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16天,最多的(1977年)为265天,最少的(1976年)为189天。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645.9毫米。全县南北两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多,中部偏少。因受季风影响,降水年际和时空分配相差很大,一般6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0-60%,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相差近3倍。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008.7毫米,陆地蒸发量为514.9毫米,年径流深为133.4毫米。四、地质状况新安县土壤绝大部分是农业土壤,属褐土、棕壤两个土类,下辖5个亚类,9个土属,15个土种。其中红粘土面积最大,占总土地面积的65.5%,主要分布在中南部丘陵地区和北部浅山部分地区。山地

8、褐土占全县总面积的12.1%,主要分布在浅山丘陵区和缓坡地带。棕壤土占总面积5.8%,主要分布在有到北山区西北部。其它土种面积较小,分部零散。五、植被状况新安县地处北暖带南缘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暖温带植物区系。西北部山地以落叶栎树为主植物片,广大丘陵区以“四旁”的落叶乡土树种以及成片的造林和果木树覆盖,大面积植被以乔灌木为主。全县耕地基本是以小麦、玉米为主的二年三熟栽培植物片。森林覆盖率4 %,林木覆盖率21%。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我县总土地面积174.5万亩,目前利用状况是:耕地占29%,林地占25%,水面占4%,村镇占20%,荒山荒坡占19%,其它占3%。农业人均耕地1.1亩。多年以来,全县进

9、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城市框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展农业生产的措施,使新安县的城乡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较大成绩。截止目前,我县已发展有效灌溉面积16.8万亩,保证灌溉面积达到13.2万亩,解决了缺水7.6万人,治理了304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粮食总产达到189555吨,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1.6万千瓦,平均每亩耕地0.62千瓦。总之,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县一、二、三产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县生产总值已超百亿。其中第一产业达8.13亿,第二产业69.14亿,第三产业达14.02亿,并在逐年增长。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我县地理环境、土壤质地是小麦

10、、玉米、红薯、朝天椒、烟叶、部分中药材的适生区,能够稳产高产;矿藏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适宜发展采矿格建材业;林业、畜牧业都有发展的潜在优势,小浪底水库的兴建,又为渔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不利因素是农业经营规模不大,形不成大气候,耕地瘠薄;农业科学技术相比较落后。因此,今后在发展农业时必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特别是搞好水利建设,对改变生产条件,促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第三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概况一、水资源总量水资源总量为地表、地下水计算数量之和,减去田面灌溉、渠道侧渗、山前侧渗、泉水出露等补给的重复量,即为水资源总量。需要说明的是:因泉水有的为中深层承压

11、水排出,即上升泉,不在地下水计算范围,暂不计入。经过计算,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3亿立方,分区和各种保证率计算成果见表。水资源总量计算表 单位:万方分区名称面积(平方公里)水资源类 型不 同 保 证 率多年平均20%50%75%95%合计1160.3总 量26128.8835166.2724092.1516551.8/510604.24地表水18673.6826436.5716773.5510200.855388.24过境水1812.001812.001812.001812.001812.00地下水7985.949179.067849.347038.595946.29重复量2342.742

12、261.352342.742499.592542.29涧南丘陵区192.1总 量4096.355678.433758.622601.871463.29地表水2879.034118.312571.501639.75765.57过境水1000.00100.00100.00100.00100.00地下水1199.491531.621169.29968.61710.48重复量82.1771.5082.17106.49112.76涧河川区102.0总 量4211.704950.964024.823383.942750.79地表水1579.042251.001412.96907.08433.03过境水14

13、12.001412.001412.001412.001412.00地下水3156.483200.273135.683044.792901.70重复量1935.821912.311935.821979.931995.96涧北丘陵区278.3总 量6389.038723.755896.774192.912518.69地表水4343.116159.033897.052527.191244.17过境水300.00300.00300.00300.00300.00地下水1913.732410.941867.531583.331204.91重复量167.81146.22167.81217.61230.39畛

14、河山川84.5总 量2341.103060.242184.511542.311088.63地表水1387.101957.241247.51723.81408.93地下水1029.051166.161012.05911.38776.35重复量75.0563.1675.0092.8896.65县北山区503.4(121.4)总 量9090.712752.898227.434830.822782.84地表水8485.411950.997644.534403.022536.54地下水687.19870.06664.79530.48352.83重复量81.8968.1681.89102.68106.53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据调查计算,2000年(相当于平水年)全县共开发利用水资源7137万方,其中地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