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远程研修随笔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0245045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远程研修随笔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09远程研修随笔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09远程研修随笔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09远程研修随笔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09远程研修随笔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远程研修随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远程研修随笔(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路坎坷一路歌迎着嘹亮的蝉鸣声,我们奔驰在远程研修的路上,一百多里的 路,只为这一时刻的相聚。拥挤的的信息技术教室里,回响着授课教 师激情的声音,风扇在呼呼的转,老师们有的埋头记着笔记,有的抬 头侧耳倾听,有的点头会意微笑,忙得满头大汗我们仿佛是因了 一份召唤,带着些许模糊的憧憬,跌跌撞撞,踏上了这片似曾熟稔的 热土,开始了我的研修征程。看到的是虚拟,感觉却又真实;仿佛本 也陌生,冥冥却又熟悉。课间休息时间到了,老师们晃晃僵硬的脖颈,伸着麻木的腰腿, 可是有的还忙着补看自己课堂记不全的笔记,抬起头看表,才知道自 己已经坐了三个小时了,窗外鸣蝉拼命地嘶叫,小雨淅淅沥下、 每天迫不及待的坐在电脑前

2、,就是为了那真诚的守望,期盼着真诚的 交流,真心的话,开心的泪,进入工作室,浏览于咫尺天涯间的同仁 们句句真诚的问候和祝福,徜徉于班级精彩的简报中,聆听于指导老 师中肯的建议,我的心在幸福着,我在进步着,也在感念着。对于窗 外的一切,我无暇去关注。年轻的老师对微机操作熟练,不时耐心的指导着其他老师。有 的老师因为不懂电脑,一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询问声此起彼伏, 把个技术员老师忙的不亦乐乎。播下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蓦然回首真是一路坎坷一路歌。教学备课的一抹红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才能厚积薄发。我们的语文学习,

3、需要日常积累,没 有积累的文化是苍白的;没有积累的学习是徒劳的,有了厚实的积累才能激活 思维,触类旁通。才能学以致用。有人认为学了没用,但是,总不能等到用时 才去囫囵吞枣吧!学后还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呢!又有多少人感叹:“书到用 时方恨少”!但不是没有选择的乱积累,所以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做好拓展阅读。(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下载。多读书,读好书。定期每周推荐美文每段, 张贴在班级墙面的“美文佳段”处。(二)、充分利用主题阅读,进行拓展。每一单元的学习,都是先周备课, 课余时间认真研读主题阅读,好的就积累下来,让学生读读、念念、背背,开 拓了视野,丰富了所学。(三)、充分利用图书室。鼓励自由

4、阅读。推荐书目,自由阅读。我每周都 把一些著名的诗词、成语抄写在黑板上开辟的“诗词角”。日积月累,学生在 潜移默化中开拓了视野,丰富了所学,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材料,也使一些成绩 较差的学生能够在其他同学的熏陶、带动下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文化品位和 审美情趣,为他们的个性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此外,我有诗词赏析本、基础知识常用本、美文剪报本、小小说连载本、 老师自己平时不积累,学生也会不积累,老师要起到师范作用。只有积累多了 备课才有源头活水。我觉得这就是运用。源头活水哪里来生米巧做作文是一个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是学校衡量语文教学水平的一个标准。纵观学生的作文,流畅的语言,深刻的立意,新颖

5、的构思,独特的视角、 似乎不多见,尤其是刚入学的初一新生,我们看到的多是,老生常谈,几十个学 生却是一样的面目。我们就埋怨:小学教师是怎样教的,学生是怎样学的,我们 又该怎样教、还是少一些埋怨,多一些反思吧!少一些牢骚,多一些 探究吧!我们的学生升入新一级的学校,也许他们会同样的埋怨!及时反思多探 究吧!我发表一下自己不成熟的见解:第一:作文选材。教学离不开阅读教学。作为阅读文本,平时的教学中应该 起到它的示范作用。第二:材料的取舍。1联系生活,开拓生活源泉。首先,引导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农村,去了 解社区的建设,了解农村的风俗人情,了解家乡的变。其次,引导学生实践,家 务农活、手工制作,自然课

6、的各种实验都要指导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学生在实践 中有所感、有所悟。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从生活中找素材,提醒他们要特别关 注自己,要以敏感的心去体察生活中的每一个微小的变化,更要对自己内心的微 妙变化时时刻刻予以关注,因为文章都是心灵的产物。2、走近自然,学会观察。在观察中积累取舍。教师要带领着学生走进她的 怀抱,让学生去感受春天的生机、夏天的繁茂,体验秋天的奉献、冬天的孕育; 让学生去观察太阳是怎么样让人从黑暗走向光明,月亮怎样在云朵里穿行的微妙动态,感受日出的气势、光亮、色彩、炽热,体验月行的恬静、温柔和神话般的 意境。还有,那春雨的淅沥、雷雨的轰鸣、晨雾的迷蒙、白雪的纯洁都是大 自然为学生

7、早已准备的习作内容。许多有灵性的东西,此刻便会涌进学生的脑海, 在观察中取舍。3、关注国内外焦点问题。引导他们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写作的触发点, 写一写自己的小感悟。班级制定每日新闻评论,每周热点焦点讨论。热点焦点的 材料,它具有时代性,从而使自己的文章的素材具有新鲜的生命力。4、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诗歌朗诵会,佳作展评、辩论会、演讲比赛、 我们学校的社团建设是一大亮点,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写作的体验。 有小不点音乐团,春雷画社、阳光健身俱乐部、芙蓉文学社。 在几个社团中他们尽情的施展自己的特长,在芙蓉文学社中他们用自己手中的 笔,写下自己的体验与感悟,描绘出春季那令人感动的一抹红,

8、还有冬季赛场上 矫健的身影、第三:找准文眼,展现个性。作者的个性,材料的时代的性,我们必须把他 们紧密相连。作者的个性,需要作者有独特的视角,个性化的语言。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文离不开平时对语言、对知识、对 生活的积累。因此,老师在平时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犀利的目光 去阅读作品、观察生活、感悟人生。否则,写作将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 作文是内心的喧泄、真情的流露。如果不用自己独特“眼光”去看世界,也只能 搜肠刮肚、人云亦云。让课堂充满朗朗读书声现在的孩子上语文课都犯愁,需要学得太多太杂,我们也经常用“针线笸 箩子”来形容语文课,针线笸箩子的东西就是积累的,今天

9、一根针,明天一块布 头,后天一把剪刀、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科,没有积累,一切语文活 动都无从下手,也毫无意义。尤其写作课,没有平时的积累,“无米怎样下锅”。 语文的积累实际上包括两大类,一是语言材料的积累,二是语文素养的积淀和培 养。语言的积累我认为的方法: 第一是背记。背诵古诗词,名言警句,美词妙句佳作、你看从 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他们都是出口成章,这得益于背诵。古话说:“读熟贤 文会说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我国古代私塾中的语文 教学就很重视背诵,尽管学生当时是没有理解的死记硬背,但能为其以后的学习 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良好的语感,从而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中学生来说,他们

10、正处于记忆的高峰期,我们应该鼓励并督促他们去多记、多背。我校专门编辑了 校本教材,他包括诗词文、每天早读声不绝入耳。第二:做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抄摘的过程就是一个 熟悉的过程、记忆的过程;“书到用时方恨少”,若有一个储备仓库可以随时取 用,也就不怕临时不够用。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一生中记了二千五百多本 笔记,姚雪垠为了写李自成,亲自抄录万多张卡片特别是初中生,作文 尚处在起步和发展阶段,各级语言材料、名言警句、格言熟语仍然是作文所欠缺 的基本材料,对他们的写作来说,积累是很重要的,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一生都在积累,积累知识,积累经验、但都是在积累人生!走近名著

11、,饱尝喜怒哀乐,丰富人生读长篇的文学名著,我们需要兴趣,更需要时间。作为一名华夏的子孙,我们都应该读一读我们的优秀的文学文化著作,很小 我们从小人书上知道了贾宝玉与林黛玉,刘姥姥进大观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孙悟空大闹天空;武松打虎、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 西游记。里面的人物,故事情节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可不知为什么,现在 的孩子去却不怎么喜欢我们的四大名著,他们更多的是喜欢影视娱乐的节目。什 么“超女”“新秀”“明星大派对”、刺激搞笑,让他们乐此不疲。 我们的传统文化似乎被他们遗忘或丢弃,呈现给老师的是他们的时尚、个性、超 前。曾有一个学生在回答:孙悟空有几变?这个问题时,答道“八十一变

12、”。让 老师哭笑不得,老师认为小孩都会的问题,一名初中生都不会,可笑可悲!在此 情况下,首先做到的是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愿意去读,而不是被迫去读。 我采用了讲故事法,不全讲完只讲到关键时候或精彩处就停止,剩下的让他们自 己去读。渐渐的就有学生去读,这时候不要着急,它需要一个过程。有学生读后, 给他展示的机会,满足孩子的成就感,开展故事辩论会。其次,我们编写了校本 教材,出示了名著名篇的内容简介,还总结了精彩片段,人物点评台、妙语佳 句、还进行了作文擂台赛。他们有了兴趣,我相信他们就会挤时间来 看,正如鲁迅所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越挤越多剪裁妙处非刀尺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也

13、并不一定都是改出来的,但是修改对于初学者却是必须的。我们现在的学生作文,往往被忽略的就是修改,过去传统的修改方式,老师 批阅,学生袖手旁观,作文发下来,学生只重视老师的评语,费时劳神,收效不 大;改革作文批阅的方式,呼声越来越大,下定决心改,改成学生互批互改,可 过了一段时间,由于操作不当,便成了“胡批胡改”。课堂上,学生修改气氛热 火朝天,但是修改水平还是原地踏步走,其中的修改操作环节究竟怎么操作?我 试探着去寻找。“佳作”登台,你言我语1、我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成员轮流当组长。把教室的墙面分成六大块, 每周把学生的作文张贴到墙上,墙上的作文行间距留的要大一些。课下师生随意 去修改,可以

14、邀请自己信任的老师或是同学,也可以是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师生。 用不同颜色的笔去改。2、整体把握,分步行进,循序渐进。先修改标题,好的标题是文章成功的一半, 它是心灵的窗口。接着修改文章的选材,后修改写作思路与结构,最后修改文章 的立意与主题。这几步需要半学期的时间。再用半学期的时间去锤炼语言。(最 好是从初一开始)佳作亮相,体验成功每次把修改后的作品,展示给广大的师生,就是一个好的标题也不例外。让学生 体验成功的乐趣,有了成功的体验,写作的欲望就被激发出来。切记,不能操之 过急,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除此之外,我还曾用过“冷却法”,冷却两周后,学生自己修改,注意使用 修改符号,点拨修改内容,修改

15、内容也需要专项训练,循序渐进,不必面面俱到 一口吃成个胖子,修改一两处即可,再小组评改,并说说评改的理由。“一诗千改始心安”,清代学者袁枚如此评价修改的妙处。诗歌传承的好帮手诗经这部不朽的著作,是文学百花园中的奇葩,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充 分利用吟诵、品读、唱读、想像和意境教出她的美感,她的诗意。古文诗词课,学生就叫苦连天:又要有感情的朗读,又要背诵,真没意思。 古诗文中的朗读成了学生的难题,学习情绪低落,学习没有兴趣。它也曾成为教 师的难题,今天听了马清华老师的关雎,我真心的佩服马老师行云流水般的 教学流程。我想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可以创造性的运用朗读的手段来达到教学目 的。如首先认真准备范读,

16、用以感染学生。范读之后,再一字一句的领读,使学 生首先在感性上熟悉诗歌的读法。其次,运用点拨朗读技巧并配乐吟读,再次从 理性行去丰富学生,学生在悠扬或激昂的音乐中去吟读,接着,师生一起去译读, 在译读的过程中,想像画面,进行再次创造,丰富意境,这样效果一定不错。要想学生读得好,那得老师教得好还不行,还必须老师读得好。好的朗读将 成为诗歌传承的好帮手。多措并举,百花竞放写作教学,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它不仅涉及到学生的语 言文字积累、生活材料积累以及各方面的情感体验等,更涉及到学生的 语文素养、生活志趣、人生观点等。因此,对于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 我们应该多措并举,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出现百花竞放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