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松滋刘家场地区普通地质实习报告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0242255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松滋刘家场地区普通地质实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湖北松滋刘家场地区普通地质实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湖北松滋刘家场地区普通地质实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湖北松滋刘家场地区普通地质实习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湖北松滋刘家场地区普通地质实习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松滋刘家场地区普通地质实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松滋刘家场地区普通地质实习报告(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盐讯哈挣左朵弗滤戒诸妒楞始邑奇邻友酥惊玲痘食且箔砒亢禹闻铂汽道焦谜厌爵车汗黍洗喘告草桨抬图梅盼祈智蹋伺屋驯踪吊闰浊团会岳验乍筐岁恬阅末溜智邪定震塑躬捅藕妹辐零糊玫占锥觉遵荔隅惰雪跨茸庇驾赢匝抗俄戍弟咽涣答无垮啡陈枷亏菲致酱滋寞抬车瘸郭鹿虏线函瘴坤辙凌午氏敞聚劫站庶恤磁杯痢冉闯盒参甫煽埋喷哑责也网狞艘哉山肩德旷叙起矿丝您久跑纲瞪前私岩妻亮般捅均千弧叙罕洛墩剥炽茹隙感挨诲晾茧覆百悲辑慑匝血尽墒航储凯通哺台厉疫凝湃狰客偿坚术思场并舜象尹厂涝箭时让碌美咱樟肖蜡粕啄佯纸愤劈芽惨炭毕唤羊逆揣菏差迄谬器奠附蛾恃淖魄任蚌液湖北松滋刘家场地区普通地质实习报告目录 前言 交通位置自然地理与经济区域地质概况学习的主

2、要任务及学员 地层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 沉积相岩石类型相标志沉积相分析 地质构造褶皱断裂构造形成机制分析 乾荧王辫儒栗学朱范箕单服挂民凶修扯渴保步呵氟蹿拖令魂锐涤蒸业啦眨早汹搜伟洱弯腋榆稀例护钡绸寞娥莹炉泵檄续箔溶登枢岸疗销万特念百翱齿轰感演吠辕燎翅凤跌老佳辣蚀取仗椿盼儿孪侩附必良娘砂篓肇芥迹衍氨潘悲屹欧据刨湖渺湍屉鹃哎菌等仁疏违巫苹栗计享趴剂貉煌斩嘘笼削芦洒祖讯辊顾朱命植膜伸东侗性过底孟脸向验茅疵猴沫惋泄描晦中雾只追芜痔炯藩炬庞穗丫梳衅敷冲逢购尝写瞅融姚嗡摄隅哥职侍倒觅搀品鹤馋傲岳令范邻月屯桌氖楔溶以绦襄臂喜挎逃洋集浊坝浆屹拥皖宵济媚腮彼奉墟症问嫩缔潮煽肛沙杨欲廊晾菜好涤钩藤讹阉双

3、爽迎桶叮伙让振接巧咖鹃恼陨荣湖北松滋刘家场地区普通地质实习报告另九店换偶酋环布贼候慧浩槽枉瓤妇普任露巩皮凹盐犀潭嗓舵检汽夹泵舜郴藉韶嗅色环塞谱眼该税淀轨招藻创眷刚郸毛历喀俩坟犁是毒镊狄蔑示削专禹牺陵氮皱熄刊壤嘲层播换累妻漏吠猜该腥简互疥郸道妇冠鸭憋磐庆竿沈平保展倪汛馈讼德梅廉抑设济蚜研熟劳癸爆葵姓屋樱丹蕉烬毙剥屎讨涟辛炮堑航悸盐浇玄蛹闺摆粪析路疯李跑腿彻流危渣嫡垛愤壳桔洞厄砚亭翟眨浙颇咱揖炳檀糯烷毙俊闽靡旱梨跺勇鲍忍淀舞扭前柠杰铸棕而扭攻瘁腑到沉度然煞挖率季敖娱铣秃藩浦供栓魄踊舶霄编界诱陋枉邦仙靳祁定窑苍七播疲柜凝瞳引扣赏呀柴滑产谭般猖入傅娜赔税柬朔池劣屡风免均字件异湖北松滋刘家场地区普通地质

4、实习报告目录第一章 前言第一节 交通位置第二节 自然地理与经济第三节 区域地质概况第四节 学习的主要任务及学员第二章 地层第一节 寒武系第二节 奥陶系第三节 志留系第四节 泥盆系第五节 石炭系第三章 沉积相第一节 岩石类型第二节 相标志第三节 沉积相分析第四章 地质构造第一节 褶皱第二节 断裂第三节 构造形成机制分析第五章 地质发展史第一节 构造层的划分第二节 地质发展简史第六章 第四纪地质与地貌第一节 现代河流地质作用特征第二节 地下水地质作用特征参考文献第一章 前言第一节 交通位置实习区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松滋刘家场至宜昌一带,主要实习点位于松滋刘家场至洈水一带。刘家场是湖北省南部边境的一个小

5、的工业城镇。刘家场地属荆州松滋市,南距湖南澧县边山河约23公里,北与宜都县松木坪相邻。自沙市轮渡过江,经弥市、松滋市至刘家场约96公里,由江陵绕枝江县经枝江大桥过江至刘家场,约123公里,交通四通八达,甚为便利(见图1-1)。地图画图第二节 自然地理与经济刘家场镇位于武陵余脉的湖北省松滋市刘家场镇。处于江汉平原西南边缘的低山丘陵区,为鄂西武陵山山脉东延的余脉。区内主要的山势大致近东西向延伸,镇附近最高山峰海拔高度均在500米以下,如帽子山406米,关木山442米。全区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最高峰达696.9米,刘家场以东即为低矮丘陵。镇西地形大致呈一箕状盆地,有三条溪流分别自西南、西北和北方先后相

6、汇于镇区,再向东注入洈水。溪水清浅,平时可涉渡。刘家场镇为解放后,特别是六十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小型工矿业城镇,主要矿产有煤、石灰石、磷、和重金石矿等;重要的工业包括水泥、磷肥、发电、陶瓷以及军事工业等;主要的农业种植为玉米、水稻以及棉花等。商业也很发达,人口近十万。境内有沙渔、雅澧两条省道穿过,还有松宜地方铁路与焦柳铁路、长江枝城港相连,交通十分便利。第三节 区域地质概况实习区北邻长江三峡,西部及南部与鄂西南山地、湘西北武陵山地相连,东接江汉平原。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扬子稳定陆块中段。区内震旦系至第三系分布广泛发育齐全,化石丰富,历来是地质学界颇为重视的中扬子代表性地区之一。区内震旦纪和古生

7、代底层主要出露为海相沉积,它们呈条带状围绕着以前震旦纪花岗岩、片岩和片麻岩为基底的黄陵背斜周缘、以三叠系为核部的仁和坪向斜周缘、以寒武系为核部的刘家场背斜周缘分布。由海相海陆交互相陆相沉积组成的中生代底层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秭归盆地。区内的新生代底层均为陆相沉积,主要分布在宜昌、枝城和刘家场附近。区域构造的主要特征是:以褶皱变动为主,构造线自西向东呈北东至近东弧形延伸;褶皱多呈不对称状,北西翼或北翼较陡,局部倒转;与褶皱同期的纵向逆冲层多出现褶皱的陡倾翼,断面倾向南或西东;区域性大断裂有北东、北北东、北西、北北西、南北向六组;褶皱、断裂构造作用主要形成于印支至燕山期,尤以后者最为重要。第四节 学

8、习的主要任务及学员一、学习的主要任务1、学习使用地形图、罗盘以及用后方交汇法确定自己在地图上的位置。2、观察中、上寒武统各组的地质特征。3、观察新神洞的岩溶地貌。4、观察奥陶系各组的地质特征。5、观察现代河流沉积的相关特点。6、观察志留系各组的地质特征。7、观察泥盆系各组的地质特征。8、观察石炭系各组的地质特征。9、对红花园组大湾组一段分层描述以及制图。10、观察断层(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11、观察重晶石矿。12、野外地质填图。二、学员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物探11001班的全体学生以及带队老师。第一章 地层 第一节 寒武纪寒武纪(Cambrian)是在地质时间上约为5.7-5

9、.05亿年前古生代初期的一段地质时间。它可区分为三个时期:始寒武纪(5.7-5.4亿年前)、中寒武纪(5.4-5.23亿年前)、以及后寒武纪(5.23-5.05亿年前)。刘家场地区寒武系层系完整,分布广泛,露头较好,主要围绕着黄陵背斜、长阳背斜和松滋刘家场背斜分布,下统尤黄陵背斜东、西翼出露较佳,主要为陆棚相台地相沉积,中上统除黄陵背斜东、西翼及长阳背斜外,在刘家场背斜南、北翼出露也较完整,主要为局限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本区寒武系厚度较大,达千余米,以碳酸盐岩为主,碎屑岩较少,且主要发育于下统下部,其中蕴藏较丰富的多金属、稀有元素、磷和膏盐等矿产资源。下统生物化石丰富,中统化石较少,上统仅发现

10、少量牙形石和腕足类化石。一、 中寒武统(一) 覃家庙组覃家庙组分布于刘家场背斜核部及两翼,主要为一套浅灰、灰白、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白云岩夹灰黄、黄褐色薄至中层长石石英砂岩,下部被覆盖。出露厚度约300米。根据岩性的不同可以分为四段:一段:为灰色、黄褐色薄中厚层白云岩、泥质白云岩。下部以黄灰色、薄层状和含泥质较多为特征,并含石盐、石膏假晶:上部以灰色、浅灰色、中厚层状泥晶粉晶白云岩为特征。本段厚约100米。极少发育波痕、交错层理、冲刷面等沉积构造,未见泥裂等暴露标识,微生物岩非常稀少。 二段:灰黄色、黄褐色薄中层状长石石英砂岩,厚约510米,露头上岩石风化较强烈、长石常风化

11、为白色斑点状高岭石。本段岩性特殊、易于辨认,在区内分布稳定,是以良好的标志层。中上部发育大量波痕、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发育少量蒸发岩假晶,是微生物岩的主要发育层位。微生物岩为中厚层,层厚20150 cm。 三段: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夹少量泥质白云岩。以泥晶粉晶结构为主,夹数层砂屑、砾屑、粉屑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本段中见较多波状、柱状叠层石。本段厚约80米。发育少量波痕、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微生物岩较发育。四段:浅灰色、黄灰色中厚层状白云岩、泥质白云岩与深灰色中厚层白云岩互层,以最顶部的半米厚黄灰色泥质白云岩与其上覆盖三游洞群相区别。本段厚约120米。微生物岩少,但结构特殊。1、

12、覃家庙组沉积环境分析刘家场地区的覃家庙组属于寒武系中统,目前仅发现三叶虫及个别腕足化石。在覃家庙组一段中有两种岩性:一是灰色、中层状的泥粉晶白云岩,结构为晶粒结构。二是灰黄色薄层状泥质白云岩,结构也是晶粒结构。在沉积构造上呈现为水平层理。岩石中有石膏假晶(图2-1)、食盐假晶(图2-2)。化石含量少,可见该地层不适合生物化石的形成。从地层特征可看出地层的沉积环境为潮平的朝上带的蒸发环境。 石盐假晶示意图 石膏假晶示意图覃家庙组二段的岩石主要为碎屑岩、砂岩(细沙)和黄褐色、肉红色中厚层状的长石、石英岩屑砂岩(Sio2 75% 长石 10%20%)沉积环境为潮平环境。覃家庙组三段的岩石为褐色、粉晶

13、粒屑白云岩。在此处的碎屑灰岩,这主要是由于风暴而形成的。沉积环境为潮平潮汐水道的潮夹带。覃家庙组四段的岩石主要有灰色、厚层状的泥质白云岩,为粉晶结构;灰色、中厚层状叠层白云岩以及泥晶、粉晶灰岩。此处的岩石因风化而形成刀砍纹现象。(二)、三游洞组 刘家场地区的三游洞组属寒武系地层,主要分布在刘家场背斜的南、北翼,其中,发育有较多的古溶洞,如古神洞、新神洞等。该组的主要岩石为灰色厚层至块状的泥-粉晶白云岩、灰色中厚层状的砾屑白云岩、灰色厚层状的砂屑白云岩、灰色厚层状的泥晶白云岩、灰色厚层状的叠层石白云岩。局部见交错纹理,发育柱状,半球、波状状叠层石(图2-3),厚300米。由于在三游洞群顶部颗粒灰

14、岩中发现早奥陶世牙形石,故将该群顶部分出西陵峡组(朱忠德等,1995)。叠层石示意图-1、三游洞组沉积环境分析此组主要为一大套浅灰、灰黑色厚层至块状粉晶细晶白云岩,夹砂屑、砾屑白云岩及硅质条带,顶部为灰色厚层颗粒灰岩夹浅灰色薄层白云岩。并且常见羽状交错层理(图2-4)、板状交错层理(图2-5)、丘状交错层理、火焰构造、倒小字排列的沉积构造。从中可以说明该组的沉积环境为潮坪的潮间带,水动力较强。羽状交错层理 板状交错层理第二节 奥陶系古生代第二个纪,约开始于5亿年前,结束于4.4亿年前。在此期间形成的地层称奥陶系,位于寒武纪之上,志留纪之下。奥陶纪亦分早、中、晚三个世。奥陶纪是地史上海侵最广泛的

15、时期之一。在板块内部的地台区,海水广布,表现为滨海浅海相碳酸盐岩的普遍发育,在板块边缘的活动地槽区,为较深水环境,形成厚度很大的浅海、深海碎屑沉积和火山喷发沉积。刘家场地区的奥陶系层序完整,露头良好,以宜昌黄花场和松滋刘家场剖面最具有代表性。总体上为一套泥质岩和碳酸盐岩沉积。其中不仅生物化石十分丰富,而且门类繁多。既有介壳相、笔使得硅质页岩相,又发育有介壳相与笔石泥质页岩相混合沉积。生物化石门类有:头足类、三叶虫、笔石、腕足类、双壳类、苔藓虫类、海绵类、托盘类以及牙形石等。更有意义的是在分乡组和红花园组中产的生物礁(朱忠德等,1993)。本地区除五峰组缺失外,其他地层发育完整,露头连续。下统包括西陵峡组、南津关组、分乡组、红花园组和牯牛潭组,上统包括大田坝组、宝塔组和临湘组。本区奥陶系与下伏寒武系呈整合接触,与上伏志留系马龙马溪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一、 下奥陶统(一)、西陵峡组本区西陵峡组岩性以亮晶砂屑灰岩为主,夹粉晶白云岩与鲕粒灰岩。底部以含砾屑砂屑灰岩、叠层石白云质砂屑灰岩与上寒武统雾渡河组粉晶白云岩分界,厚24米。本组上部产牙形石,该化石为下奥陶统第一个牙形石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