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生物课堂理论课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0223623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高中生物课堂理论课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关于高中生物课堂理论课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关于高中生物课堂理论课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关于高中生物课堂理论课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关于高中生物课堂理论课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高中生物课堂理论课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高中生物课堂理论课教学设计.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高中生物课堂理论课教学设计高中生物课堂理论课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的:【知识】初步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技能】培养分析p 分析p 资料的才能。【情感与态度】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初步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的;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辛钻研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四、教学准备五、教学过程:(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

2、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才能,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方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构造来说吧,初中的时候,教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方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根底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构造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方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根

3、底。(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师:要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出色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构造上的关系;2.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

4、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3.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穿插;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是才能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高中生物课堂理论课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理解感觉器官的概念和意义,以及耳的构造和功能。2、理解近视和远视,眼睛的卫生保健知识,以及耳的构造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耳的卫生保健。才能目的:培养预防近视沙眼中耳炎的才能。情感目的: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重点难点重点:眼的构造与视觉的形成,耳的构造

5、与听觉的形成。难点:视觉的形成与视觉异常,听觉的形成、耳的构造教具准备眼、耳构造的挂图与视觉、听觉形成的示意图及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装置等。课时安排本节内容分配为2课时。教学过程(感觉器官眼的构造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视觉的形成近视与远视)引入新课:从“任何反射的产生都开始于某感受器对刺激的感受”出发,引出本节课题:感觉器官与人的视觉和听觉。主体内容:首先明确,特殊的感受器与其附属构造所组成的器官称为感觉器官,然后指出眼和耳是关系视觉与听觉形成的感觉器官。再进一步指出,视觉对我们认识周围事物是最为重要的功能,我们首先学习眼与视觉的知识。提出:眼的构造是功能的根底,它的构造是怎样的?让学生们一面观察见

6、图,一面互相观察眼的外部构造,认识角膜、虹膜、瞳孔、巩膜等可见部分的构造部位。接着出示见图,并可配合模型由前向后,由外到内地简要介绍眼球的解剖构造。以板书形式逐一归纳之,最后简单介绍眼球附属构造及功能。接着指出,视觉形成的第一步是光线首先射入眼球,这一过程类似这样一个实验现象演示透镜成像实验,学生们仔细观察实验过程。教师一方面简单明确地介绍实验装置,一方面提示学生注意纸屏、凸镜、蜡烛之间的间隔 与成像状况的关系及透镜凸度与成像状况的关系。简明记录实验结果。要求学生观察见图,并联络刚刚的实验现象。教师请学生答复:物像是怎样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然后一步步引出视觉产生的全过程,同时以板书形式归纳。再提

7、出:当物体远近、大小变化时,如何使视网膜上的成像明晰?教师引导学生联络眼球构造,认识到晶状体曲度调节的意义,同时引出近视与远视的现象及纠正的方法。小结:简要总结本节课知识要点。高中生物课堂理论课教学设计3一、教学目的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写出ATP的构造简式;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2.通过小组讨论和自主合作探究得到新知识,进步自主学习才能、分析p 才能和归纳才能。3.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生物与生活的严密联络,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教学难点】ATP与ADP的互相转化。三、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小组讨论、

8、合作探究等。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我国晋朝“车胤囊萤”的典故,邀请学生分享感受,学习古人勤奋学习的态度。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习与能量有关的物质。顺势提出问题:“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能直接利用它们吗?那种物质为萤火虫尾部细胞的发光直接提供能量呢?”从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新课教学1.合作探究1:探究生命活动的直接能物质。利用多媒体展示“萤火虫发光器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器具,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强调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等量和单因子原那么,之后请学生预测实验现象及可能的结论。随后多媒体展示详细的实验流程,最后得出结论,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物质。以人民币比喻

9、ATP,在细胞中糖类、脂肪等有机物储存有大量的能量,但不能被直接利用,可以比喻为存折,存折不能直接流通,ATP分子能被直接利用可以比喻为货币,货币可以直接流通,这样加深学生对细胞的能量“通货”的理解,并能激发学习兴趣。2.合作探究2:ATP分子的构造特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88页,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说一说ATP的构造特点,体会自己获取知识的乐趣。随后,分组分发各种碱基、核糖、磷酸模型,引导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ATP模型的构建。通过展示模型和互相评价进展修正,在互评的过程中理解ATP的化学构造特点,构建正确的ATP的分子构造模型。总结ATP能作为直接能是因为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远离A的

10、那个高能磷酸键容易水解,也很容易重新形成,ATP和ADP之间可以互相转化。3.合作探究3:ATP与ADP的互相转化。多媒体展示如下问题情境:“一个成人一天在静止状态下所消耗的ATP为48kg,在紧张活动的情况下,ATP的消耗可达0.5kg/min。而细胞内ATP、ADP的总量仅有2-10mg”。“用32P标记磷酸参加细胞培养液中,短时间内快速别离出ATP,ATP的总量变化不大,但是大部分ATP末端磷酸基团却已经带有放射性标记”。问题1:生物体内的ATP有什么特点?ATP与ADP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考虑2:在细胞中,ADP假设转化成ATP需要些什么条件呢?ATP假设要转化成ADP又需要什么样的

11、条件呢?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总结ATP与ADP的互相转化的条件及过程。此时提出问题:ATP与ADP的互相转化是否是可逆反响,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发表意见。在ADP转化成ATP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从哪里来呢?以此引出ATP的形成途径。4.合作探究4:ATP的利用。多媒体展示90页的图解:在ATP转化成ADP的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到哪里去了呢?请学生自主说一说,并讨论ATP还有哪些其他用途,对该知识点进展补充和完善。(三)当堂练习,稳固进步通过课堂练习加以稳固。(四)小结作业,课外拓展学生自主分享这节课的收获,教师加以补充,构成完善的知识体系。课后作业:多媒体展示资料:_是阻止人体内新的ATP合成的

12、毒药,人中毒后在36分钟内就会死亡。考虑:_为什么顷刻使人毙命?通过互联网搜索查找相关知识并归纳原因。高中生物课堂理论课教学设计4导入:基因突变导致生物变异的原因是什么?基因可以发生突变,那么染色体能不能发生变化呢?假设染色体发生变化,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生物的性状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一、染色体构造的变异1.出示投影片:猫叫综合征幼儿照片。2.让学生观察:患儿的征状-两眼较低、耳位低下,存在着严重的智力障碍。教师补充说:患儿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3.投影片放映:病因-染色体缺失图,包括:在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染色体发生的构造变异主要有4种:染色体缺失某一片断;染色体增加某一

13、片断;染色体某一片断位置颠倒1800;染色体的某一片断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染色体上。4.讲述:猫叫综合征的病因是病儿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这属于染色体构造变异。投影片上的其他几种情况也属于染色体构造变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变化情况。学#科#网5.染色体构造变异,为何能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异呢?教师引导学生从染色体构造的变化会引起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的改变等方面来加以考虑。二、染色体数目变异1.我们已经知道染色体构造变异会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异,那么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会不会引起生物的变异呢?(答复:会)染色体数目会如何改变呢?(答复:可增加,也可减少)。2.前面所说的仅是染色体“个别数目”的增

14、加或减少,它只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一种类型。例如,人类有一种叫“21-三体综合征”的遗传病,患者比正常人多一条染色体-21号染色体是三条,其征状表现为智力低下,身体发育缓慢等;再如,人类的另一种遗传病叫“性腺发育不良(Turner综合征)”,患者少了一条X染色体,外观表现为女性,但性腺发育不良,没有生育才能。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另一种类型是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为单位成倍增加或减少,这种类型的变异在理论中的应用更为普遍。因此,我们重点介绍后一种类型的染色体数目变异。3.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染色体组”放映:动物精子形成过程图组织学生观察、归纳、总结:(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二

15、次,结果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减少了一半。(2)精原细胞和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精子中因同染色体的别离而使染色体成单存在。学,科,网(3)由于同染色体的别离,使得生殖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成为大小、形状各不一样的非同染色体。出示:雄果蝇染色体的活动投影片。高中生物课堂理论课教学设计5教材分析p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浸透作用的原理,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以及合理灌溉等方面的知识内容。1、浸透作用的原理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教材选简要介绍了一下植物吸收水分的器官(主要器官是根,叶等器官也可以吸收水分)、吸收水分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的表皮细胞)、植物根尖的构造、以及植物吸收水的两种主要方式,即吸胀吸水和浸透吸水,指出未成熟的植物细胞,还没有形成大液泡,主要依靠吸胀作用吸水;而成熟的植物细胞,即有大液泡的细胞主要以浸透作用方式吸收水分。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浸透吸水原理,教材通过分析p 浸透装置,总结出:(1)浸透作用的概念。即浸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2)发生浸透作用的两个条件。即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之间具有浓度差。接着分析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