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研究综述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0214444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硕士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研究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硕士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研究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硕士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研究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硕士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研究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硕士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研究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硕士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研究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士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研究综述(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研究生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研究综述摘要:随着高校大众化步伐加快, 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 而导师与研究生关系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导师与研究生研究生关系文献的梳理,大体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导师与研究生研究生关系的内涵特点、类型、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及改善师生关系对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目前在该项研究上的局限性,为有关研究提供借鉴。1. 前言研究生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层次,承当着为国家培养高档创新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双重任务,是国家从主线上增强科技实力和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研究生在读研期间不仅接受导师在学术方面的指引

2、,还会受到导师的人格、为人处世、生活态度等方面的熏陶和影响。作为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多种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学习质量、科研活动及学术成果。但是始终以来对师生关系的研究重要集中在基本教育和中档教育,而对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生阶段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为数不多。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导师与研究生关系文献的梳理,指出目前国内在该项研究上的局限性,为有关研究提供借鉴。2. 研究生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本质研究生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作为师生关系的一种,它具有一般师生关系的特性,但它也具有有别于其她阶段师生关系的特殊性。它涉及导学关系、学术上的指引与合伙关系、平

3、常交往的情感关系和人格平等关系。1第一,导学关系是在学术指引和学术交流过程中产生的,它是师生关系的基本。这种导学关系是研宄生在导师指引下完毕课程学习、参与课题研宄以及撰写学位论文的过程中形成的,并在这个过程中教会研宄生学会如何做学问、如何做人;第二,学术上的指引与合伙关系,即学术科研项目中的一种分工与合伙关系;第三,平常交往的情感关系和人格平等关系,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较之一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情感关系贯穿于导师和研宄生一切交往的始终。3. 国内外有关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研究现状既有的文献资料中有有关研究生生阶段师生关系问题的研究不多,已有的研究也还局限性以全面反映研究生生阶段师生关系

4、的全貌。本文现对学者们有关研究生师生关系问题的研究环绕“研究生与导师关系本质与内涵”、“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类型”、“研究生与导师关系影响因素”、“研究生与导师关系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整顿如下:.1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内涵有关研究生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内涵和特点,国内外的诸多学者都进行了探讨。薛天祥在研究生教育学一书中指出,与其他教育阶段的师生关系相比,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更为密切,教与学的关系不像大学本科时那么直接,而重要体现为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引下自学、讨论和研究,师生共同承当科研课题,呈现出助手和合伙者的关系。尽管如此,导师与研究生仍然是培养与被培养的关系,导师处在主导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不仅是一种

5、学术指引关系,也是一种情感关系、人格关系,它可以鼓励学生继承和发扬导师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有助于激发研究生对科学的摸索和发明力。有关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内涵与特点,美国学者唐纳德肯尼迪在学术责任书中指出教师与学生的指引关系走出了教室场合,转移至实验室、办公室等,变得“更单独更私人性”,导师对研究生的教育责任从本科时的教学为主相应地转变为指引为主,是“在富于经验的从业者与有志者之间发展的一对一的交互作用,更像是训练而非教学,它类似于曾是行会特性的手艺匠师与学徒的关系。”林伟连,吴克象指出在导师制的发展过程中,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多种多样,但无论是哪种形式,导学关系作为师生关系的核心始终贯穿于研

6、究生教育的始终。4楼成礼等人觉得,以研究生为主体、导师为主导的“导学关系”,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基本定位,也最能体现以研究生为中心的这一核心要素。在“以人为本的”研究生教育中,楼成礼等学者觉得师生关系就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关系。且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是,主体离不开主导,主导的存在又是以承认主体为前提,两者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增进、导学相长。5张静在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和谐关系研究一文中对研究生与导师关系内涵的结识基于四个角度,即从教育与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教育与发展角度看,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是在教学活动中构建的教育与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增进与发展的关系;从人际关系角度看,研究

7、生与导师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既具有一般人际关系的情感基本,又有一般人际关系不具有的崇高目的指向、科学和学术交流方式;从管理与接受管理和自我管理、组织与自我组织角度看,它以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民主管理、增进学生自我发展为特性,并体现出一定的组织约束性;从伦理角度看,它是一种超越代际的朋友式的尊师爱生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友谊是有效教育的真正基本。从研究的内容来看,重要是将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单纯理解为教学或科研上的导学关系,从人的整体性发展来看,导师与研究生在交往互动过程中,不仅存在教育上的关系,尚有人际关系、道德关系、社会经济关系等,而这方面的研究还尚欠缺。.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类型有关导师

8、与研究生关系的类型上, 众多学者将其重要分为四个类型, 但从不同的角度, 学者的分类状况各不相似。许克毅()等学者在一项研究中总结出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权威型”,即导师德高望重,师生关系以学术为主;“和谐型”,即导师与研究生心理距离不大,既是师生,又是朋友;“松散型”,即师生交流和交往甚少,导师对研究生的教育管理相对松散;“功利型”,即某些导师将研究生单纯地作为科研劳动力,师生间缺少真诚有效的沟通和合伙。7同样地,陈世海等()在对华中地区某高校的个案研究中将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类型分为 “纯学术研究型的关系”、“老板与雇员型的关系”、“平等朋友型”关系和“父母子女型”关系。8

9、国外有一项研究呈现和分析了两种不同的师生关系:“满不在乎”(lwas aleady)型,会不经意地体现出漫不经心或粗枝大叶;“隐性教学”(nvisile edaog)的模式,即对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规范管理。研究表白男导师一般采用第一种,而女导师更倾向于第二种(Macolm。T,)。夏欢,陈世阳()在浅析研究生教育中的“导学关系”一文中指出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市场体制的逐渐确立,导师与研究生的“导学互动关系”受到了严重冲击。重要体现为四种类型:一是放羊型,即导师由于精力局限性或责任心不强或能力有限,对研究生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二是保姆型,导师在教学中和科研中都过于注重自身传授和指引的作用,

10、而忽视了以“导”促“学”,忽视了对研究生的启迪和对研究生摸索精神的培养;三是雇佣型,即导师类似雇佣者,给研究生分派课题任务,而忽视了通过课题对研究生的学术指引;四是导学互动关系型,是指引师在教学,科研和育人三方面予以指引和协助,充足发挥研究生的主体作用。0 许迈进等学者()从目前研究生与导师关系异化的角度出发,将研究生与导师关系异化类型分为:“雇佣关系”,即导师给研究生分派任务,将研究生当作纯正劳动力的并予以研究生一定的报酬;“附属关系”,即导师在研究生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具有绝对权威,研究生处在受支配地位;“没有关系”,即导师对研究生的平常学习生活和科研学习疏于管理,甚至但是问。11李凤兰等()

11、将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归纳为四类:“导学关系”,即研究生在导师指引下完毕课程学习、参与课题研究、撰写学位论文,并在导师的指引下学会做学问、学会做人;“交往关系”,即导师把研究生看作任务的接受者,而研究生把导师看作任务的委派者,导师控制着学生的实验和论文写作,学生则运用导师的指引获得知识与实验技能;“师徒关系”,也就是效仿德国的学徒式培养模式,导师具体负责研究生招生、制定培养筹划、科研、论文写作及对论文的撰写和修正、评审等方面事宜,与研究生在平常其她交往甚少;尚有与其她学者提出的“雇佣关系”类型相仿的第四种关系类型。12楚永全等人()在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比较分析与改善对策中将研究生与导师关系分为“

12、纯正师生型”、“亦师亦友型”、“老板雇员型”和“松散疏离型”四种类型。13学者在对导师与研究生关系分类上, 尽管各自表述不同样,但观点大体相似,所体现不同的是学者分析的角度不同样,。从目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而言,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师生关系不只是一种单纯的关系,而是多种关系的综合体,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要从教育、道德、法律、社会等多角度综合分析研究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而不单单从某一学科某一理论的角度对师生关系进行分类。3研究生与导师关系存在的问题 美国学者唐纳德肯尼迪在学术责任一书中觉得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一系列的风险与挑战。她指出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研究生成长的独立性与教师的多种需要之间存

13、在着许多紧张关系,这往往会导致问题和矛盾的浮现。“师生关系紧张的问题重要体目前知识产权和作者名誉的争夺、身份上的冲突、合伙工作中的争执、被剥削的感觉、发展私人密切性与独立性之间的矛盾、恋爱关系等等。”3国内许多学者基于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基本的导学关系异化或弱化的角度,指出研究生与导师关系存在的问题基本有三方面:第一,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功利化。研究生成为导师科研或完毕课题的劳动力,相称一部分研究生运用跟导师做课题追求经济或名誉利益。毕鹤霞在研究生师生关系探讨一文中指出,有部分研究生和导师将她们的关系简朴看作是彼此为完毕科研或学位论文而产生的一种交往关系,导师和研究生是附属于教学或科研的副产品,而忽

14、视了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对其个体精神的陶冶和哺育的教育价值。3在片面的结识观驱使下,师生关系趋于功利化。4 第二,某些研究生与导师关系明显冲突化。研究生教育中师生冲突体现为两种形式,即隐性间接冲突或显性直接冲突。所谓隐性间接冲突,一般体现为导师对研究生疏于指引,甚至有成见,而在研究生方面则抵制导师的指引,难以做到尊重导师,师生之间很难顺利合伙。显性直接冲突是指师生之间浮现的剧烈对抗行为,教师或学生以非理智的态度和行为来表达对对方的敌视,实行袭击或诋毁的严重行为。15第三,研究生与导师关系浮现情感淡漠化。龚丽等人在研究生研究生与导师沟通的现状及对策中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研究生与导师的沟通内容多集中在学

15、术指引、科研项目及就业问题等方面,在很大限度上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以及导师在协助解决研究生平常生活困难、塑造健全人格和培养道德品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6通过国内外学者对目前导师与研究生关系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是导师与研究生关系功利化,还是明显冲突化和情感淡漠化,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问题,对研究生质量的提高均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不符合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的规律。3.4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影响因素在对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类型和存在问题分析的基本上,众多学者从导师、研究生等维度, 分析了影响两者关系的众多因素。总体有如下几种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导师和研究生自身的因素,许克毅等人觉得,从导师的角度来看

16、,导师承当的科研项目、导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导师的指引措施以及导师的人品道德都会影响师生关系;从研究生的视角来看,研究生的自觉能动性、求知欲以及社会成熟度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沈栓林等人在研究生选择导师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觉得导师的学术造诣、指引水平和管理风格;研究生自身的研究意向、风格偏好;信息丰裕度和双方信任度等都会影响研究生对导师的选择且对师生构建良好的关系有重要影响。17另一方面,宏观上来说,近年来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导致研究生教育资源局限性。许多学者在研究中指出,国内大多数高校在研究生教育中常常浮现导师经费局限性,无法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甚至有的导师一届带十多种学生,导师和研究生比例严重失调导致研究生与导师的导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