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弊大于利辩论词(打印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0104499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的弊大于利辩论词(打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网络的弊大于利辩论词(打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网络的弊大于利辩论词(打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网络的弊大于利辩论词(打印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网络的弊大于利辩论词(打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的弊大于利辩论词(打印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的弊大于利辩论词材料一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 刚才对方辩友滔滔不绝,无非是向在座各位展示网络在信息交流方面的快捷性与方便性,但 殊不知网上信息良莠不齐,一旦误入歧途,必将抱怨终生,马加爵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我奉劝您不要雾里看花,忽略我们今天探讨的主体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说到这儿,我 想先来谈谈大学生的特点:1、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鲜事物,但往往缺乏有效的判断标准;2、喜欢感情用事,易冲动,自制力较差;3、尚未完成社会化,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完全形成,易受社会不良因素感染。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对方口中所谓的“万能之网”吧。 首先,高科技网络犯罪现象屡见不鲜,黑客、病毒

2、等网络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就在对方辩友 慷慨激昂的四分钟陈词里,全球主要网站已经被黑客入侵近200 次,全球互联网计算机可能 已经被最新病毒感染了170万台次了。大学生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成长又有多少能够真正做 到“出淤泥而不染”呢? 其次,网上不良信息比比皆是。据英国大学蒂姆莱贝教授统计,网上非学习信息就有 47% 与色情暴力有关,有 65网民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而每天进入互联网的色情照 片 2 万多张。大学生天天与这些糟粕接触,可真令人触目惊心啊! 再次,形形色色的信息污染和垃圾,随处可见的错别字、病句、虚假错误信息等,正在逐日 弱化着大学生的民族文化素质。耳濡目染又怎能不令人担忧啊?

3、 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与种种网络弊端相结合,构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我不想用关于大学生上网者 63.9%喜欢打游戏,72%交友聊天的枯燥数据,只想让大家看看 身边的故事。君不见,校外网吧灯火通明,校内机房门庭若市。看看这些天之骄子都在干些 什么,恐怕就会让许多人伤心不已了。网络游戏硝烟四起,学子个个为之消得人憔悴,那次 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网上聊天疯狂不已,姐姐弟弟呼来喝去,网恋四处蔓延,此种相思, 网上消除。于是便有了网吧中通宵达旦,不知疲倦;稍好一点,所谓网上查资料,不过是“乾 坤大挪移”、“移花接木”、化他人文章为己用罢了。还云:“天下文章一大抄,省我几个脑细 胞。” 如此一来,网络着实被大学

4、生利用好了。可是他们身陷网络丛林,彻夜不宿者渐多,上课打 盹者渐长。面对这些,对方辩友还固执的说,我就是爱上了网络带来的痛吗? 网络固有其好处,可是目前对于大学生而言,其影响仍然是弊大于利。谢谢大家。材料二一辩手对方辩友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重申我方观点:网络弊大于利。首先, 网络中有相 当多的色 情和暴力信息与资源, 这些信息与资源会使大学生的心理发生一定的 变化, 甚至影响他们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学生的自身特点之一是 他们的自制能力不够强,这就使他 们沉迷于网络, 荒废了学业,以后根本无法为 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第三,上网需 要一定的资金, 会给家庭带来不必 要的开销,

5、 而且很少有人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电脑, 那么 他们上网的地点有一 半以上都是在网吧, 而网吧环境恶劣, 也不利于他们的安全和身心发展。 第四, 由于网络提供的信息和资源大部分是直接给出的 , 不利于大学生思考 , 不利于 他们创 新能力和思维的形成, 导致他们没有自己的主见和观点。 第五, 很多人 因为迷恋网络而患有 网络依赖症 依赖网络, 即使在网络上没有意思也要呆着 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危害。 第 六由于电脑一些的网络软件 使其产生依赖 最显而易见的是 QQ 强迫症 既然是强迫症 就是不管怎样都要挂着 QQ 或者在 里面消遣时间有甚者沉迷聊天搞起了网恋。 ,综上所述, 网络对于学生弊大于

6、利2-3 辩提问:1 人身安全越来越没保障2 人类身体素质大不如前3 身体疾病 如眼部疾病 颈椎病 紧张性头痛4 导致精神疾病患 :专家指出 , 过度使用网络常常会导致青少年出 现情绪障碍和 社会适应困难。5 在心理方面,会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和持久 ,记忆力消退,对其 他活动缺乏兴 趣,为人冷漠,缺乏时间感,情绪低落。6 在躯体方面,会出现不能维持正常的睡眠周期 ,停止上网时出现 失眠、头痛、 注意力不集中、消化不良、恶心厌食、体重下降。在行为方面,会出现品行障 碍, 产生攻击行为。即上网成瘾症。7 中学生处于生理、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的阶段8 网上游戏、网上聊天和网上色情是网络三个魔爪 ,是使中

7、学生堕 落的三大杀手。 许多中学生一旦接触,便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因而网上 “ 三魔爪 ” 又被称作 “ 电子海洛因 ” , 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 , 对中学生的危害特别大 9.有关专家说,长时间上网,容易把精力,脑力耗到极点,进而 诱发一系列诸如经 常性头痛,偏头疼,视力损坏, 鼠标手 , 电脑脸 等毛病。10. 青少年上网首先的一大危害就是会影响视力。据统计, 经常上 网的学生中 近视的比例大约占 60%。第二大危害就是电脑所释放出来的辐射,具有相当强 烈 的危害。反方第四辩手: 过多的使用互联网对人们的健康和社交不利。卡耐基 ? 梅隆大学的罗伯特 ? 克 劳 特和他的同事对一些实验对象在

8、开始使用互联网及之后的一两年进行了人格 评 估,发现:人们花在网上的时间越多 ,与亲人的沟通越少,实际生活中的朋友就 越少,同时感到孤独和沮丧。所以,上网的弊大于利。总结: 上网,这一新兴网络,是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利益,但它的弊始终是大于利的。首 先, 是主观的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打击 , 大量的辐射带来视力下降, 网络上的许 多不良的网站, 无时无刻的不再催残着我们的心灵。 其次, 客观的电话费的猛 增, 时间的不断浪费,甚至是通宵玩乐,睡眠不足已经成为很普通的问题了!当然, 还有着许多别的问题, 金钱的大量“挥霍”, 这一切的一切都归功于“上网”的 功劳。所以,上网对于我们来说是弊大于利。正方

9、可能提出来的问题:1.必要性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正在以前所未 有的速度膨胀和爆 炸,未来的世界是网络的世界,要让我国在这个信息世界中跟 上时代的步伐,作为21世纪主力军的我们,必然要能更快地适应这个高科技的 社会,要具有从外界迅速、及时获取有效科学信息的能力,具有传播科学信息的能 力,这就是科学素质。而因特网恰恰适应了这个要求。邓小平同志不是说:计算 机要从娃娃抓起。2.实用性。网络世界资源共享,它就像一个聚宝盆,一座取 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金山,谁勤于在这座金山上耕耘劳动,谁就会有所得。 你可以从中最快地查找学习资料,可以学会更多课堂外的知识,并灵活地运用课 内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培

10、养中学生的创造力。上网还可以超越时空和经济的制 约,在网上接受名校的教育,有什么问题,你也尽可以随时通过E-mail请求老师 的指导。而且互联网上的交互式学习、丰富的三维图形展示、语言解说等多媒体 内容,使得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这是任何教科书都不可能具备的。3.现实性。 我省的曙光工程就是为了快速推进教育信息化,在我省每所中小学建立因特网教 室,普及计算机因特网知识,推动中学生家庭上网,实现远程教育与知识共享为全 省中小学生提供免费的网上课内外辅导培养中小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 趣与意识,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再看看我们身边,学校的网站 不正搞的红红火火,林寿桦书记、陈欣老

11、师不也建议大家去学校的网站看一看吗? 年段、班级的网页不也都在紧锣密鼓的制作吗?的确,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网络存 在着一些弊端,但中学生处在学校的教育之下,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 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对是非、美丑、善恶的判断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和行为 规范。在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家长的指点下,必能使我们以一个正确的心态来应用 网络这种工具。这个可以当论据或者提问的问题 :1. 使自控能力差的同学沉溺网中 , 不能自拔, 花费大量时间上网, 从而影响学习 成绩。2. 网络良莠并存,容易接触不良网页, 如色情、暴力等。又因为学生常常容易受 人影响、自 控能力差、分辨能力弱, 他们常常会因为网上

12、不良内容而走上犯罪道 路。3. 长时间上网容易造成大脑缺氧, 从而造成精神萎靡、 眼睛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容易造成近视。4. 一些长期长时间上网的学生容易产生孤独症 , 整天沉溺于幻想中脱离现实, 而当他真正面 对社会和人群的时候, 就会因为想像和距离的问题产生退缩感,不 敢正常与人沟通。5. 许多中学生因为打一些暴力游戏使自己模糊了真人与游戏对象的区别, 常常 无意识地模仿 游戏来对待身边的人。6. 长期上网需要大量金钱, 没有钱的时候, 自控能力弱的人会采取违法的方式, 不择手段地 获取金钱从而走上犯罪道路。7. 网吧这些上网的地方往往是无业游民、 瘾君子、 罪犯的藏匿地点, 在这些 地方逗留时间太 久往往会出意外,或受人引诱。8. 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 胁。9. 网络是一个新生事物,的确中学生的自制力和网络的吸引力,可以说两者根本 是无法匹敌的。网络的吸引力是无穷的,而小学生的自制力是有限的。据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以学习为主要目的上网的中学生,美国占总数的 20%, 英国为 15%,中国仅仅为 2%。这惊人的对比,恰如其分地说明了中学生的自制力 不如网络的吸引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