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被动句.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0098880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被动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言被动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言被动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文言被动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文言被动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被动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被动句.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被动句【概念点】被动句【定义】所谓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的句子,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类型】(1)文言被动句(2)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实例】(1)教室被我们打扫干净了。(2)花瓶叫她给打碎了一个。(3)他让小梁叫走了。(4) 车子被骑走了。(5)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过秦论) 译文:皇帝自己死在了人家手上,被天下人嘲笑。【概念点】文言被动句【定义】古汉语的被动句式一般不用“被”字表示,而用下列方式表达,译时一律改为“被”字句。【类型】(1)有标志文言被动句(2)无标志文言被动句【概念点】有标志文言被动句(四字两式:

2、“于”、“见”、“为”、“被”;“见于”、“为所”)【标志】1“于”:动词后用介词“于”引进行为主动者。【关键特征】关键在于看介词“于”引进的宾语是否是动作的主动者,如果是主动者便可将句子定为被动句,反之则不是被动句。【实例】(1)郤克伤于矢。(左传成公二年 译文:郤克被箭射伤。(2)故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盐铁论险固译文:所以有准备就能控制别人,无准备就被人控制。(3)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分,职分。)译文:楚怀王因为不知道怎样才算是忠臣,所以在内被郑袖迷惑,在外被张仪欺骗。(4)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译文:劳心者治理别人,劳力

3、者被别人治理。【辨析】“于”字是一个功能很广泛的介词,除了表被动,还可以表时间、处所、对象、比较。表被动时,动词后介词“于”引进行为主动者。(1)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南辱于楚。(孟子梁惠王上)译文:等到寡人在位,在东方被齐国打败,大儿子也战死了在南方又被楚国侮辱。(2)赵氏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四) 译文:赵国向齐国求救。(3)子击磬于卫。(论语宪问) 译文:孔子在卫国敲磬。(4)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梁惠王上)译文:大王如果了解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老百姓比邻国多了。以上四句,“于”字的宾语都是国家,但各不相同,依次为表被动、表对象、表地点、表比较。【标志】2“见”

4、【关键特征】(1)动词前加“见”(2)“见”(或“受”)往往与“于”配合,由“于”引进主动者。【实例】(1)吾长见笑。(庄子秋水) 译文:我长久地被懂得大道的人耻笑。(2) 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荀子非十二子)译文:所以,品德好的人把修养不好当作耻辱,不把被侮辱当作羞耻;把不诚实当作羞耻,不把不被信任当羞耻;把没能力当作羞耻,不把不被使用当羞耻。(3)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译文:我不能拿整个吴国的土地,十万军队,被人家控制。【辨析】“见 ”加在动词前,一般表示被动,但也有不表被动的情况。(1)冀君实或见恕也。(王安石答司马

5、谏议书)译文:希望您或许能宽恕我。(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译文:生下来才是六个月的孩子,慈爱的父亲便抛弃我去世了。 但是,这种情况与表被动的“见”有紧密关系。如“慈父见背”实质上来源于被动句“见背于慈父”(被慈父抛弃)。后来便彼此关系疏远,“见”的作用虚化了,“见恕”就等于“恕”,“见教”就等于“教”。【标志】3“为”【关键特征】(1)动词前由“为”引进行为主动者,或直接加“为”(不出现主动者)。(2)“为”字还常与“所”字配合使用,形成“为所”式(3)“为”在个别情况下还跟“于”或“见”配合使用,构成“为于”或“为见”式。【实例】(1)多多益善,何以为我禽?(史记淮阴侯列传

6、)译文:你带兵越多越好,为什么被我控制?(2)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译文:吴广一向爱护别人,戍卒们大多被他使用。(为用:即听其调遣,给他出力。)(3)如姬父为人所杀。(史记魏公子列传)译文:如姬的父亲被人杀死。(4)岱不从,遂与战,果为所杀。(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译文:刘岱不听从,就与(黄巾军)交战,果然被杀死。(5)胥之父兄为戮于楚。(史记吴世家)译文:伍子胥的父亲、兄长被楚王杀害。(6) 烈士为天下见善矣,未足以活身。(庄子至乐)译文:刚烈的人被天下人赞美,却不能保全自身。【辨析】“为”字表被动与否,其鉴别方法也看“为”字引进的宾语是否是动作的主动者。同时,介词“为”表被动时

7、读阳平(wi),译作“被”;表示对象、目的等时读去声(wi),译作“替”、“对”、“为了”之类。如:(1) 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韩非子五蠹) 译文:若有人在夏代构木为巢、钻燧取火,一定被鲧、禹耻笑。(2)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赤壁之战)译文:现在替您打算,不如派遣亲信的人同东吴结盟,以共同协助完成大事业。(3)魏其锐身为救灌夫。(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译文:魏其为了救灌夫挺身而出。【标志】4“被”【实例】(1)今月十三日,臣被尚书召问。(蔡邕被收时表) 译文:这个月十三日,我被尚书召去询问。【辨析】古汉语也有用“被”表示的被动句。这个“被”本是“覆盖

8、”、“遭受”的意思,后来由动词虚化为介词。(1)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楚辞招魂) 译文:泽边的兰草已经覆盖了小路,这小路已被水浸淹。(2)被以不慈之伪名。(楚辞哀郢) 译文:使他蒙受不慈爱的假罪名。(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楚辞渔父) 译文:诚实却被怀疑,忠贞却受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 以上三例,可以看出“被”字逐步虚化的情况。遇到文言文中有“被”字的句子,应具体分析,再加翻译。 【概念点】无标志文言被动句【类型】(1)不出现主动者的被动句(2)出现主动者的被动句【概念点】不出现主动者的无标志文言被动句【内容】1这类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加“被”意义更明确,但大多数不加“被”也符合现

9、代汉语习惯。【实例】(1)人固不易知,知人亦不易也。(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译文甲:人本来不容易被了解,了解人也不容易。 译文乙:人本来不容易了解,了解人也不容易。(2)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史记屈原列传) 译文甲:军队被打败,土地被掠夺,丢失了六个郡。 译文乙:军队打败了,土地消减了,丢失了六个郡。(3)龙逢斩,比干剖。(庄子胠篋)译文甲:龙逢被砍头,比干被剖心。译文乙:龙逢砍了头,比干剖了心。(4)风至苕折。(荀子劝学)译文甲:风吹来,苇杆被折断。译文乙:风吹来,苇杆折断了。【内容】2翻译时,有些句子必须加“被”。【实例】(1)国胜君亡,非祸而何?(左传哀公元年)(国胜:指楚被吴所胜) 译文

10、:国家被人家战胜了,国君逃亡了,不是祸是什么呢?(2)会延年家收。(汉书李陵传)译文:碰上延年家被查抄拘捕。【概念点】出现主动者的无标志文言被动句【内容】1这种被动句实际上可看作省略了一个表被动的介词“于”。译时必须加“被”。【实例】(1)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译文: 而且荆州的民众归附曹操的原因,是被军事形势所逼迫。(2)足蒸暑土气,背炙炎天光。(白居易馆刈麦)译文:脚被土里的热气蒸着,背被天上的阳光烤着。(3)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老子)译文:大国去亲近小国,就会占有小国;小国去亲近大国,就会被大国占有。所以,有的因亲近而

11、占有别人,有的因亲近而被别人占有。(4)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列子汤问)译文:被山北的阻塞和出入道路的迂回曲折所苦。 以上四例,“逼兵势”可看作“逼于兵势”,“蒸”可看作“蒸于”,“炙”可看作“炙于”,“取大国”可看作“取于大国”,“惩”可看作“惩于”。【内容】2此外还有一种对比句,以“者”表被动。【实例】(1)伐者为客,伐者为主。(公羊传庄公二八年) 译文:攻打别人的人是客方,被攻打的人是主方。(2)今大国之攻小国也,攻者农夫不得耕,妇人不得织,以守为事;攻人者亦农夫不得耕,妇人不得织,以攻为事。(墨子耕柱)译文:在大国进攻小国的时候,被攻打的国家,农夫不能耕种,妇女不能纺织,把防守当作头等大事;攻打别人的国家,也是农夫不能耕种,妇女不能纺织,把进攻当作头等大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