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1=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共有六项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二、“三同时”制度三、排污收费制度四、许可证制度五、限期治理制度六、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报告及处理制度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 概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在进行建设活动之前,对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和建成投 产使用后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提出防治措施,并 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报批的法律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实现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的主要法律 手段。建设项目不但要进行经济评价,而且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科学地分析开发建 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
2、为建设项目 合理选址提供依据,防止由于布局不合理给环境带来难以消除的损害;通过环境影响 评价,可以调查清楚周围环境的现状, 预测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范围、 程度和趋势 提出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还可以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 依据。2. 应用范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 一般是限于对环境质量有较大影响的各种规划、 开发计划、 建设工程等。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规定,对人类环境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每一项建 议或立法建议或联邦的重大行动,都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法国,除城市规划必须 作环境影响评价外 ,其他项目根据规模和性质的不同分为三类 :必须作正式影响评价的 大型项目,如以建设城市、工业
3、、开发资源为目的的造地项目,占地面积 3000 平方 米以上或投资超过 600 万法郎的有关项目等 ;须作简单影响说明的中型项目,如已批 准的矿山调查项目 ,500 千瓦以下的水利发电设备等; 可以免除影响评价的项目, 即对 环境无影响或影响极小的建设项目。法国政府在 1977 年公布的 1141 号政令附则中, 详细列举了三类不同项目的名单。在立法上这比使用 “对环境有重大影响 ”这样笼统的 概念明确得多。有些国家或地方政府对适用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规定得较为广泛。瑞典的环境 保护法规定,凡是产生污染的任何项目都须事先得到批准,对其中使用较大不动产 (土地、建筑物和设备)的项目,则要进行环境影
4、响评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1970 年环境质量法规定,对所有建设项目都要作环境影响评价。根据美国有关法律规定, 应该进行影响评价的项目, 在两种特殊情况下可不进行, 一种是法律另有专门规定的; 另一种是为处理某种紧急事态而采取的措施或依法进行 的特殊行为,如环境保护局为保护环境采取的行动, 国防和外交方面某些秘密事项等。 3. 评价内容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各国规定虽不一致,但一般都包括下述基本内容:建设 方案的具体内容;建设地点的环境本底状况;方案实施后对自然环境(包括自然 资源)和社会环境将产生哪些不可避免的影响;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措施和经济 技术可行性论证意见。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对评价内
5、容还规定了各种选择方案, 以便进行比较和筛选。在实行计划管理的国家,如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要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国民经济计划相结合。该国 1972 年投资分配法规定,各种投资计划必 须包括环境影响报告。报告的内容要有: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计划中消除或减轻 有关环境污染的措施;与废物相联系的潜在污染以及消除和综合利用废物的措施。4. 评价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一般是:由开发者首先进行环境调查和综合预测(有的 委托专门顾问机构或大学、科研单位进行),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公布报告书, 广泛听取公众和专家的意见。 对于不同意见, 有的国家规定要举行 “公众意见听证会 ”。根据专家和公众意见,对方案进行必要
6、的修改。主管当局最后审批。5.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意义和问题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 无疑可以防止一些建设项目对环境产生严重的不良影 响,也可以通过对可行性方案的比较和筛选,把某些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减少到最小 程度。因此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同国土利用规划一起被视为贯彻预见性环境政策的重要 支柱和卓有成效的法律制度,在国际上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但是,各国在执行此 项制度中也遇到一些问题。首先,把环境影响评价作为限制发展的一种手段,目的在 于使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但限制过严则会影响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从而 影响社会的需求,这就产生了掌握到何种程度才算适宜的问题。其次,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
7、复杂的技术工作 ,需要多学科配合和采用各种新技术。对于它的可靠 性问题,综合性预测的标准和方法如何确定的问题,某些环境因素如生态影响如何确 切计量问题,都须进一步研究解决。最后,评价工作本身,特别是某些大型项目的评 价,工作量大、技术性强、耗费时间长(有的需要 5 年、 10 年)、成本高(一般要 占项目总投资的0.55%),加上手续繁杂,群众意见又常常极不一致,有些建设项 目往往因此而延误工期。二、“三同时”制度1. 简介“三同时” 制度的含义: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第 26 条规定: “建设项目中防治 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 必须经原审批环境
8、影响报告书的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 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 使用。 ”这一规定在我国环境立法中通称为 “三同时 ”制度。“三同时”制度适用于在中国领域内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含小型建设项目) 和技术改造项目, 以及其他一切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建设项目和自然开 发项目。它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相辅相成,是防止新污染和破坏的两大“法宝 ”,是中国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化、制度化。凡是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确认可以开发建设的项目, 建设时必须按照 “三同时 ”规定 把环境保护措施落到实处,防止建设项目建成投产使用后产生新的环境问题,在项目 建设过程中也要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
9、竣工验收等主要 环节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关键是保证环境保护的投资、设备、材料等与主体工程同时 安排,使环境保护要求在基本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得到落实,“三同时 ”制度分别明确了建设单位、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责,有利于具体管理和监督执法。2. “三同时”制度的确立“三同时 ”制度是在中国出台最早的一项环境管理制度。它是中国的独创,是在中 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是具有中国特色并行之有效的环境管 理制度。1972 年 6 月,在国务院批转的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关于官厅水库污染情况和 解决意见的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 “工厂建设和三废利用工程要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同时投产”的要求。
10、 1973 年,经国务院批转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中 规定: “一切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企业,防治污染项目,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正在建设的企业没有采取防治措施的,必须补上。各级主管 部门要会同环境保护和卫生等部门,认真审查设计,做好竣工验收,严格把关”。从此,“三同时 ”成为中国最早的环境管理制度。 但起初执行 “三同时 ”的比例还不到 20 新的污染仍不断出现。这是因为当时处于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初创阶段,人们对环境 保护事业的重要性了解不深;中国经济有困难,拿不出更多的钱防治污染;有关“三同时”的法规不完善,环境管理机构不健全,进行监督管理不力。1979
1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试行)对“三同时 ”制度从法律上加以确 认,第六条规定: “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书, 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 其中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 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各项有害物质的排放必须 遵守国家规定的标准 ”。随后,为确保 “三同时 ”制度的有效执行,中国又规定了一系列的行政法令和规章。如, 1981 年 5 月由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国家经委、国务院环 境保护领导小组联合下达的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把“三同时 ”制度具体化,并纳入基本建设程序。于是,到 1984 年
12、大中型项目 “三同时 ”执行率上升到 79 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以后又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设计规定,进一步强化了这 一制度的功能。至 1988 年,大中型项目 “三同时 ”执行率已接近 100,小型项目也 接近 80,有些地方的乡镇企业也试行了这一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总结了实行 “三同时 ”制度的经验,在第二十六条 中规定: “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 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 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针对现有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率不高、 不能发挥正常效益的问题,该条还规定:
13、“防治污染的设施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 确有必要拆除或者闲置的,必须征得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第三十六条还对违反 “三同时 ”的法律责任作出了规定。3. “三同时 ”制度的具体内容第一,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的要求,编制环境保护 篇章,并依据经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在环境保护篇 章中落实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以及环境保护设施投资概算。第二,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完工后,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 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第三,建设项目试生产期间,建设单位应当对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情况和建设项目 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
14、测。第四,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 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申请该建设项目需要配套 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第五,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相应的环境保护设施应 当分期验收。第六,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申请之日起 30 日内,完成验收。第七,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经验收合格,该建设项目方可正式 投入生产或者使用。4. 违反“三同时”制度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三同时”制度是中国环境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 违反这一制度时, 根据不同情况, 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果是建设
15、项目涉及环境保护而未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批擅自 施工的,除责令其停止施工,补办审批手续外,还可处以罚款;如果建设项目的防治 污染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批准该建 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使用,并处罚款;如 果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而强行投入生产或使用, 要追究单 位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如果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闲置防治 污染的设施,污染物排放又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重新 安装使用,并处以罚款。5. “三同时”制度安全审查验收按照建设项目所处的阶段不同, “三同时 ”制
16、度安全审查验收包括可行性研究审查、 初步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审查。(1)可行性研究审查建设项目从计划建设到建成投产,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和五道审批手续,即:确 定项目、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四个阶段;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 初步设计和开工报告五道审批手续。 而可行性研究审查则是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安 全设施部分的内容,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和规范,分析、 预测该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险危害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及可 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对策, 作为该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中安全设施设计和建设项目 安全管理的主要依据,供国家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进行监察时参考。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预计危险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