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的选型设计技巧和注意事项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006580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LC的选型设计技巧和注意事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PLC的选型设计技巧和注意事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PLC的选型设计技巧和注意事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PLC的选型设计技巧和注意事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LC的选型设计技巧和注意事项(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PLC的选型设计技巧和注意事项 plc选型要留意一;数字量型PLC的输出类型分为:继电器和晶体管,晶闸管三种类型。1.继电器输出:优点是不同公共点之间可带不同的交、直流负载,且电压也可不同,带负载电流可达2A点;但继电器输出方式不适用于高频动作的负载,这是由继电器的寿命决 定的。其寿命随带负载电流的增加而削减,一般在几十万次至Jl百万次之间,有的公司产品可达1000万次以上,响应时间为10ms。2.晶闸管输出:带负载力量为0.2A/点,只能带沟通负载,可适应高频动作,响应时间为1ms。3.晶体管输出:最大优点是适应于高频动作,响应时间短,一般为0.2ms左右

2、,但它只能带 DC 530V的负载,最大输出负载电流为05A/点,但每4点不得大于0.8A。当你的系统输出频率为每分钟6次以下时,应首选继电器输出,因其电路设计简洁,抗干扰和带负载力量强。当频率为10次min以下时,既可采纳继电器输出方式;也可采纳PLC输出驱动达林顿三极管(510A),再驱动负载,可大大减小。继电器 优点:沟通及直流负载都可以驱动;负载额定电流大;缺点:动作频率不能太高,同时继电器是有寿命的,一般100万次;晶体管 优点:动作频率可以达到几百KHZ,无触点,因此不存在机械寿命的说法;缺点:只能接直流负载(一般DC30V以下),电流比较小;双向可控硅(晶闸管输出):只能接沟通的

3、负载,动作频率比较高,寿命长,但负载的额定电流也比较小晶体管主要用于定位掌握,要用晶体的输出来发出脉冲。而继电器是不能用发出脉冲的,也就不能定位掌握了。假如用继电器去掌握定位伺服或是步进的话就还要加定位模块,经济上不划算。而用一个晶体管输出的就可以掌握伺服等。就这么回事。 依据生产工艺要求,各种指示灯、变频器/数字直流调速器的启动停止应采纳晶体管输出,它适应于高频动作,并且响应时间短;假如PLC 系统输出频率为每分钟6 次以下,应首选继电器输出,采纳这种方法,输出电路的设计简洁,抗干扰和带负载力量强。1.负载电压、电流类型不同负载类型:晶体管只能带直流负载,而继电器带交、直流负载均可。电流:晶

4、体管电流0.2A-0.3A,继电器2A。电压:晶体管可接直流24V(一般最大在直流30V左右,继电器可以接直流24V或沟通220V。2.负载力量不同晶体管带负载的力量小于继电器带负载的力量,用晶体管时,有时候要加其他东西来带动大负载(如继电器,固态继电器等)。3.晶体管过载力量小于继电器过载的力量一般来说,存在冲击电流较大的状况时(例如灯泡、感性负载等),晶体管过载力量较小,需要降额更多。4.晶体管响应速度快于继电器继电器输出型原理是CPU驱动继电器线圈,令触点吸合,使外部电源通过闭合的触点驱动外部负载,其开路漏电流为零,响应时间慢(约10ms)。晶体管输出型原理是CPU通过光耦合使晶体管通断

5、,以掌握外部直流负载,响应时间快(约0.2ms甚至更小)。晶体管输出一般用于高速输出,如伺服步进等,用于动作频率高的输出:如温度PID掌握, 主要用在步进电机掌握,也有伺服掌握,还有电磁阀掌握(阀动作频率高)。5. 在额定工作状况下,继电器有动作次数寿命,晶体管只有老化没有使用次数限制继电器是机械元件所以有动作寿命,晶体管是电子元件,只有老化,没有使用次数限制。继电器的每分钟开关次数也是有限制的,而晶体管则没有。6. 晶体管输出的价格稍贵一点.PLC选型留意二:CPU和PLC的容量在选型的时候需要留意。这个和你的程序有关系,假如你的程序不是很简单,只是开关量输入和输出,对PLC的CPU的要求不是很高,一般的小型PLC就可以满意,在选型的时候不用考虑太多,假如你的程序里涉及到了模拟量的输入和输出,还可能用的PID等运算,这个时候建议你选择PLC的容量和CUP的运算速度。这个和你的掌握方式有关系,假如你只是一般的过程掌握,不涉及到运动掌握,不用考虑PLC的运算速度,假如你的掌握方式有运动掌握,这个时候你需要考虑PLC的CPU的运算速度!我们不要总是埋头工作,间或也要抬头看看世界。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