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呐喊》已印资料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0054877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著阅读《呐喊》已印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名著阅读《呐喊》已印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名著阅读《呐喊》已印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名著阅读《呐喊》已印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名著阅读《呐喊》已印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著阅读《呐喊》已印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著阅读《呐喊》已印资料(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届六合高级中学文科附加组 名著阅读呐喊 一、简介1、生平: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 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政治评论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 导人。人称“文思革”(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而已集坟等。2、作品简介1918年,鲁迅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 小说,揭开了中国小说史的新的一页。此后,鲁迅的创作就一发而不可收,陆续发表了孔乙己 阿Q正传等多篇小说。1923年,鲁迅将1

2、918年至1922年间所作的15篇短篇小说结集为呐 喊(后来再版时抽出了不周山后更名为铸剑),所以现在流行的版本只有14篇:狂人日 记一件小事风波故乡药孔乙己阿Q正传白光明天社戏兔和猫鸭 的喜剧端午节头发的故事。鲁迅把这个集子题作呐喊,意思是“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 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巧记方法:端午节前夕, 阿Q带着兔和猫回故乡看社戏,戏名鸭的喜剧。路 上遇到孔乙己去白光药店买药,两人因为头发的故事引发了一场风波,望着呐 喊着的阿Q孔乙己写下了狂人日记。阿Q也因为这一件小事,决定明天作阿Q正传。 关键词提炼:狂孔药明一头风,故阿端白兔鸭社(记住篇目,勿与鲁迅其他小说混淆。特别

3、注意祝福是小说集彷徨中的一篇。)同时,呐喊自序中,作者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其中了反应了作者思想发展的过程和从 事文艺活动的目的和态度。同时也说明了这些小说的由来和起名的原由。作者从学洋务、学医、走科学救国之路,到推崇文艺,把文艺做为改变国民精神的武器,表现 了他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和求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历程。3、背景提示:呐喊是鲁迅早期小说创作的一个结集、呐喊中共收小说14篇,作于1918-1922年间, 本世纪最初25年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也是一个充满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 争的时期。这一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是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时代的一切命题都归结

4、为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殖民统治,以及最终结束封建势力在经济、政治、思想和文化领域里的统治地位。因此。反帝反封建就成了时代的中心问题,也是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任务。 4、呐喊的思想内容虽然是一个短篇小说集,但呐喊整本书却有一个相对集中的主题,那就是对整个中国社会 的思考。大致来说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和批判。这方面的代表作是狂人日记 。鲁迅在一篇文章中谈 到,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揭露家族制度和封建旧礼教吃人的本质。二是关于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 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 这方面可以重点阅读药、 风波和阿Q正传等篇。5、小说集命名为呐喊的含义(

5、1)为唤醒精神麻木、“熟睡”的国民起来抗争,而发出战斗的呐喊。(2)为慰藉战友,使之“不惮于前驱”的呐喊助阵。6、呐喊所集中描写的三类题材 一一封建势力及其卫道者的罪恶、愚弱的“国民性”的深重负担、 觉醒的知识分子的反抗和悲剧命运-都是时代的重大题材。二、分篇概述及题目:狂人日记 故事梗概:狂人日记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一个“狂人”的故事。他害怕所有人的眼光,总觉得人们想害他,想吃掉他。医生给他看病,让他“静养”,他便认为是让他养肥可以多吃肉。他记得大 哥曾对他讲过“易子而食”、“寝皮食肉”之事,然后想起“妹子”死时,大哥劝母亲不要哭,便认为妹子是被大哥吃了。 “狂人”越反抗“吃人”,越被认为

6、是是“疯子”,当他完全失望于改造 周围环境时,他也“痊愈” 了,去某地当候补官了。小说中的“狂人”实际上是觉醒的知识分子形 象,他周围都是被封建礼教侵蚀了灵魂的人,他所害怕和反抗的则是封建传统吃人的惯例。主旨:据鲁迅说,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作品通过狂人的形象,尖锐地揭示了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家族制 度和封建礼教为主题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狂人”形象及性格特征“狂人”是一个患迫害狂症的精神病患者,又是一个具有现代意

7、识的封建社会叛逆者形象。患迫害狂症的精神病患者主要表现在他的言行、思维,都具有迫害狂症的特征。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社会叛逆者形象主要表现在 (1) “狂人”非常喜欢研究和思考问题,而且对问 题有着一股不弄明白不罢休的精神。他在探究现实和历史时,终于发现了仁义道德的吃人本质。(2)“狂人”对现实的认识非常清醒。他在看到了周围是一个可怕的吃人世界的同时, 还能分辨出食人 者的种种类型。性格特征:多疑、敏感、妄想;心态偏激,愤世嫉俗,傲岸不群;对社会有清醒的认识,有深 刻的思想,惊人的洞察力。“狂人”形象的象征意义及作者塑造这一形象地主旨作品中的狂人,实际上是一个敢于向传统挑战的已经觉醒的知识分子的象

8、征形象,一个敢于向现实的世俗社会挑战的清醒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者的象征形象。作者通过狂人的叙述,揭露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质上是一部吃人的历史;披着 “仁 义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其本质是吃人,作者同时发出 “救救孩子的呼声,呼吁 人民觉悟起来,推翻封建制度。大哥的形象“大哥”这个形象就是家族制度的象征。“大哥”并不是有意的迫害狂人,但是他所遵奉的礼 教制度观念却决定了他必须要按照社会传统的意志来消灭狂人的叛逆意识,所以也参与到了吃人的行列中。艺术特色(1)采用中国传统小说从来没有过的“日记体”形式。(2)在叙述视角上,狂人日记的“日记本文”部分采用的是白话,叙述者是白话文的

9、第一人称“我”,“序言”部分采用的却是文言,叙述者是文言文的第一人称“余”,这样在文本中就出现了两个对立的叙述者(“我”与“余”).形成了两重叙述和两重视角。(3)在艺术表现上,大胆采用了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实 写人物,用的是现实主义;虚写寓意,用的是象征主义。(4)独特的心理描写。(5)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分析: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发表于 1918 年5月的新青年,作者首次采用了鲁迅这一笔名。本篇塑了一个反封建战士一一 “狂人”的形象。作者通过狂人的叙述,揭露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质上是一部吃人的历史

10、;披着“仁义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其本质是吃人。同时,作者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 呼吁人民觉悟起来,推翻封建制度。 本篇以鲜明的反封建思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思想界,文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从而为整个中国新文学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篇在艺术手法上的特色,在新文化运动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作者用写实主义手法描写狂人的多疑敏感、妄想,都符合迫害狂的病态特征。而且用象征主义 的手法写狂人含义双关的表述。狂人对封建势力作得象征性描绘,将写实的手法和象征的手法结合 得天衣无缝,从而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次是语言性格化。狂从日记使用的是现代文学语言。作者精心构思了一个“语言杂错无伦

11、次”的狂人。语言似杂乱而实敏锐,既符合精神病人的 特点,又道出了被压迫者的心声。性格化的语言成功的塑造了貌似狂人而实具象征意义的战士形象。 1、简析狂人日记现实与象征相结合的艺术手法。(5分)答案:作者用写实主义手法描写狂人的多疑敏感、妄想,都符合迫害狂的病态特征。而且用象征主义 的手法写狂人含义双关的表述。狂人对封建势力作得象征性描绘,将写实的手法和象征的手法结合 得天衣无缝,从而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狂人语言似杂乱而实敏锐,既符合精神病人的特点, 又道出了被压迫者的心声。成功的塑造了貌似狂人而实具象征意义的战士形象。2、狂人日记的结尾,有这样的一句话:“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

12、知道,现在 明白,难见真的人! ”,请结合全篇说说你对这一句话的理解。答案:鲁迅此处冠以“我”有“四千年履历, 并把“真的人”与“我”相对,暗示着“我”并非具 体存在的人而是一种艺术设置。当然,“我”只能是人,只有人才能承载某种人的意识,但在狂 人日记中,这个人又不会是真实的具体的“ *狂”病人,鲁迅作为艺术家不会像医生和心理研究 者那样,去记录描述一个病患者的征状。而另一方面,鲁迅又极为精细传神地把握住“ *狂”这类 患者的共同特征。实际上,“我”只是一个承载物,是一种象征。一方面,“我”承载着狂人所共 有的病状,以达到小说所要求的艺术真实的要求;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的病状在某一层次

13、 上与作家所要表述的东西相吻合。也即鲁迅之所以选择狂人是因为狂人有显著的“多疑”特征, 它 暗合着鲁迅“多疑”意识的内核表述。所以鲁迅选择的是这个“我”所承载的意识“多疑”的文化 先觉者形象,是鲁迅反抗精神的形象外化。阿Q正传 故事梗概:阿Q正传阿Q,姓名籍贯不详,以做短工度日。阿 Q自尊又自卑,对受居民尊敬的赵太 爷和钱太爷独不崇奉,不是想自己“先前阔”,就是想“儿子会阔多了”,他总能在精神上获胜。 被王胡揍了一顿,又被“假洋鬼子”打了一棍,想着“儿子打老子”便忘却了,调戏守小尼姑更觉 晦气全消。但这却勾起了他的欲望, 尽管严守“男女之大防”,但又压不住自然的本能,就对吴妈 叫着“我和你困觉

14、”,被秀才的大竹杠打了一顿,阿 Q的爱情梦被打破,随即生计又成问题,于是 打定进城。回来曾获得村里人一时的敬畏,但人们探听底细后又对他“敬而远之”。得知革命党进 村,本是“深恶痛绝”,但一看举人和村里人都怕他们,便有些神往,然而阿Q一直没弄懂革命,直到被抓、被杀。临死前的遗憾是画押的圈不圆。小说深刻地表现了封建文化窒息下形成的中国国 民的劣根性,阿Q则是这种国民性弱点的集中体现。“精神胜利法”是阿 Q的主要特征。 分析: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的代表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作者创作这部小说是想暴露国民 的弱点,写出一个“现代我们国人的灵魂来。”“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作品成功的塑造了 一个集

15、中体现中国国民性弱点的典型人物一一阿 Q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于落后农民哀其不幸, 怒 其不争的胸臆。小说深刻地表现了封建文化窒息下形成的中国国民的劣根性,阿Q则是这种国民性弱点的集中 体现。“精神胜利法”是阿Q的主要特征。作品采用了改造过的章回体小说的形式,分九章讲述了 一个个既独立又关联的故事,形象的刻画了 “阿 Q的性格特征,往往能引起读者会心一笑。但笑 过以后却又不禁同情怜悯阿 Q,作者揭露了国民的弱点,从而也就引起了疗救的注意。作者语言修 养极深,独具匠心使用的词汇自然又恰到好处,如“阿Q调戏了小尼姑而“十分得意的笑”,洒 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阿Q从城里发财回来,大名从“浅闺”传到“深闺”里去了。相对 于“深闺”的“浅闺”和相对于“十分”的“九分”,用得十分形象而幽默。作品中鲁迅使用的词 汇即新颖又妥帖,常给人以新颖别致之感。主旨:作品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为背景,通过对主人公阿 Q的命运的描写,一是要“画出沉默国民的灵魂”,“暴露国民的弱点”,揭示了长期的屈辱地位和统治阶级思想的毒害而造成的精神胜利法这种不能正视现实的性格特征,”引起疗救的注意”。二是小说用艺术形象总结了辛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