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课《三峡》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0036846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6课《三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6课《三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6课《三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6课《三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6课《三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6课《三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6课《三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26课 三峡教学案教与学目标: 1、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调;2、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3、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4、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教与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品味语言,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教与学难点:对“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等句子的理解。教与学方法:自由品读合作讨论探究提升 教与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导航1、闯生字关(读对、写会下列黑体字。优秀学生领读、抽学生读)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 )处;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自非亭

2、午夜分,不见曦( )月。 至于夏水襄( )陵,沿溯( )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 )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 )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 )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 )其间。清荣峻( )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 )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文学常识(收集郦道元的有关资料,上课交流)二、学习课文(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古代文人的无限情思,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文章油然而生。这节课我们跟随郦道元去领

3、略三峡风光。朗读:(温馨提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1、 学生自读文,要求读准字音、把握好节奏)2、 同桌抽读(及时纠正彼此的错误)3、 小组自选形式朗读(调动朗读的积极性)教师指导学生朗读(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第1段,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第2段,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第3段,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第4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二)掌握重点文言词(生背熟下列文言词,并检查)1、略无( )2、阙( )3、重岩叠嶂( )4、亭午( )5、夜分( )6、曦( )7、襄( )8、沿( )9、溯( )10、奔( )11、疾( )12、素湍( )13、回清( )14、绝山献( )15、飞漱( )16、清荣峻茂( )17、属引( ) 学生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自译全文1、(圈画自己不懂的字、词、句)2、小组共同研究解决疑难3、集体解决疑难,教师强调并引导学生善于积累一词多义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 属:属引凄异 ( )自非亭午夜分 (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5、属( )或:或王命急宣 ( ) 绝:哀转久绝 ( )或以钱币乞之 ( ) 绝山献多生怪柏 ( )良( )虽( )阙( )4、 抽生翻译课文(优秀者译,供参考)(三)尝试背诵课文,并抽测三、课堂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阙处( ) 曦月( ) 襄陵( ) 沿溯( ) 御风( ) 素湍( ) 怪柏( ) 飞漱( ) 属引( ) 绝巘( )3三峡具体指哪三峡? 4用现代汉语写出“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意思。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 );“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6、飞漱其间”是( )。(提示:从视角的角度。) 6根据文中内容,说说文章以“三峡”为题的意思作用。_7有人认为三峡壮美,有人却说三峡秀美,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最后一句诗写出了渔者怎样的生活?。四、作业 1、 背诵课文2、 预习第二课时的内容五、学后记:教后记:练习答案:1、通“缺”、上、实在、早晨2、略 3、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4、即使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他快。5、视觉、听觉 6、文章以其为标题。点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且文题简洁明快。7、文章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三峡的雄奇险拔、8、写出了渔者的劳苦和贫穷第二课时教与学目标:1、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

7、情,涵泳品味文章的语言;2、拓展阅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教与学重点: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教与学难点: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教与学方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与学过程:一、检测生字及词语解释二、读出自我,合作交流(研读课文、分析、体味、探究文章写景的方法)1、再次朗读课文,并翻译。2、体会讨论: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为什么描写山势只有寥寥数的笔勾勒?描写江水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作者描写景

8、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讨论后教师归纳:文章整体是先写山,后写水,作者思路清晰。写景时动、静结合。 以写景为主要内容的三段文字,是以“水”为线索贯穿起来的。 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 三、重点赏读,质疑探究(揣摩语言,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多媒体显示下列文句: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生涵咏品味写景的妙处。只要学生能说

9、出一点,教师即应给予褒扬。)明确:1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蔽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3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以渔歌的凄凉来写猿鸣,手法多变,摇曳多姿。学生齐读这三句话,感

10、受其语言美的特质。课文质疑 :学生质疑,由学生或老师释疑。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赞扬勇于质疑的精神。四、拓展阅读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请说出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多媒体显示:早发白帝城 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学生读诗,思考,明确: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为游记散文。文章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五、课堂小结三峡向我们展示的是一轴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奇险、清秀,我们仿佛置身于那险拔清幽的三峡盛地。六、布置作业搜集资料,写一篇作文描绘黄河(或自己熟悉的河流)古今风光,注意用上本文的写法,并尽量使文章自然、流畅、生动。七、板书设计:九:学后记:教后记: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