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春季《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0028338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春季《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电大春季《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电大春季《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电大春季《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电大春季《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大春季《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春季《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第一次作业一、填空题: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空间。2、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 _线条、形体、结构和色彩。3、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 福禄倍尔、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及 杜威的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 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当时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福禄倍尔 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4、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二、选择题:(每题

2、5分,共20分)1、美术也称 _C、 _D_或 F。A形体艺术B、影像艺术C、造型艺术D.视觉艺术E、民间艺术F、空间艺术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 _C_ _D_口_F_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A素描、 B设计、 C绘画、 D手工、 E色彩、 F欣赏3、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 _A:A.弗兰兹?西泽克B .福禄倍尔C.皮亚杰 D.冈仓觉4、1923年幼儿教育家 C 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一一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A.张雪门B.陶行知 C.陈鹤琴 D.蔡元培三、简答题:1、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答:(1)通

3、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教育取向为主)(2)美术取向为主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幼儿阶段是实施这 种价值的最初阶段。2、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答:(1)运用多媒体教学功能。常用的有图片,实物和师生具体操作的物质材料,如美术作品,实物教具,步骤图和示意图,演示和辅导等,还有电脑控制的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幻灯和摄像等。(2)合理使用社会美术教育资源。各级举办的美术训练班,技能大赛等,以及美术馆,博物馆,电视,电影

4、,期刊, 环保等都可以作为资源积极使用。3、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有哪两种倾向,其内涵为何?答;一种倾向是重“艺”的美术教育。主要浮泛于上层社会和文化人中,作为一种提升道德,陶冶性情的精神文化活 动而存在,基本的学习内容是绘画和书法,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师徒授受式。另一种倾向是重“技”的美术教育。主要沉落于社会中属于“匠”的一类人身上,此类教育以实用性为特征,包括 画,塑,剪,亥I,雕,磨,贴等,技艺特色浓郁。四、论述题:1、谈谈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意义?答:(1)为学前儿童提高自我表达和交流的工具。顺应儿童,促进发展,注重过程,激发影响。在学习中让儿童自由 流露,充分表达,得到熏陶。(2)发展

5、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儿童以自己的眼光去感受,形成表象,加工改造,融入想象,大胆创造。(3)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引导儿童用手,眼,脑去想象,加工,理解审美意象,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用美术工具和材料去表达,树立审美观点,丰富审美感情,发展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能力。(4)促进学前儿童智力发展与全面和谐的成长。美术教育具有发展智能,培养创造意识和形象思维的能力。美术教育能促使人全面,和谐的发展。(5)作为一种有效的文化活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包含整个社会文化环境间接的影响作用。要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和学前儿童术作品去影响社会文化氛围,改变生活和生存环境,发展和

6、延续美术文化。2、美国及日本当代儿童美术教育有何倾向?(第 36页和38页)答:美国的倾向:把艺术的重要性提到了空前的高度,认为艺术的益处,一在个人,二在社会,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完整的人,创造是儿童美术教育的核心。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详细地阐述了这个观点。日本的倾向:认为幼儿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活动,赋予幼儿自我表现以很高的价值,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的过程,具体表现在外在和内化来年两个不同的领域,应把培养儿童的个性和创造力放在首位,注重选择是适应学 前儿童心智横长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在造型表现上推行了一种基本的指导方法,分为形象思维,技 巧运作和

7、传达内心活动三个环节。第二次作业一、填空题:1、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_象征期 、_定型期、写实期 。2、里德生平着作等身,最重要的着作是通过艺术的教育。3、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涂鸦线、单一线、圆形线 、命名线四种水平。4、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_涂抹、_装饰_、_再现和表现_三个阶段。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15分)1、画架绘画与儿童人格的作者是: B。A.加登纳B.艾修勒和哈特薇克C.里德 D.阿恩海姆2 .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

8、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_A三个阶段。A. “涂鸦”期、“象征”期和“概念画”期 B. “概念画”期、“象征”期和“涂鸦”期C.“象征”期、“涂鸦”期和“概念画”期3 . A_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A.遮挡式B.零乱式 C.并列式D.多层并列式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倾向是什么?答: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倾向是简化,即那种把外物形态改造为完全简洁的(或好的)的倾向。儿童画大多是二维的 是较规则的圆形和椭圆形,以简洁为准。2、简述陈鹤琴先生的“刺激一反应”说。答:陈鹤琴认为,“

9、小孩子喜欢画图,并不是内心有一种天赋的冲动,而是受了外接事物的刺激,在他脑子留下一个深刻印象,于是他借画图表达出来。”陈鹤琴列举了许多事例来说 明他的观点,例如小孩有时在户外看见一个只羊在草地上吃草或是一个个人牵着一头牛,回来后,他会把看到的画出来。 图画是小孩子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因为他的词汇量很少,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他所看见的、所听见的以及他自己所想的。 小孩子受了外界事物刺激,一定要反应,于是就用图画拉表达来表达他的思想和情感,这是小孩子喜欢画图的主要原因。 3、阿恩海姆是如何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答:阿恩海姆从他的“知觉分化”理论出发,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理由,认为有其合理之处。根据他的

10、理论,早期儿 童由于知觉尚未分化,其绘画央视十分简化。随着儿童的成长,其知觉能力不断分化,绘画样式也越趋复杂。在早期,儿 童用圆表现的不只是人的头部,而往往是整个人体,在儿童知觉中,人体的各部分尚未分化。随着儿童的成长,儿童所画 的圆形的象征意义才越来越狭窄,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具特定的还以。3-4岁的幼儿一般都会根据成人的要求指出人体的一i些部位和器官,会在别人所画的人物中找出这些部位和器官。儿童会用圆形和最简单的图形表现人的各个部位,类似“蝌蚪”的形状。四、论述题:1、加登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影响?答:加登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包含八种: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

11、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博物学家智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其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而语言智能,音乐智能和空间智能与艺术活动有直接的联系。智能的定 义和评估必须情景化,也离不开文化背景,也有差异。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应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确立促进学生素 质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注重个性和法杖的评价观,智能培养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观,尊重学生智能结构而因材施教的教学 观,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学中实践多元智能理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2、儿童对色彩的选择和描绘有何特点?答:儿童对色彩的选择是循序渐进的。3个月的婴儿能分辨红,黄,蓝,绿等4种基本色;3岁一4岁的幼儿分辨红,橙,黄

12、,绿,天蓝,紫等 6种颜色的百分率为 97% 4岁后达到100%在颜色的细微区别能力在 4岁后逐渐发展。4岁前, 幼儿可分辨基本色;4岁后,幼儿渐渐能区别颜色的深浅和色调倾向。儿童对色彩的描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涂抹阶段。4岁前,儿童摆弄画笔,用颜色涂涂抹抹,幼儿在探索和认识色彩。初期一般单色,什么颜色都行; 渐渐的,幼儿对一两种色彩产生了喜爱或讨厌的情感,开始跟更多地选用他们喜欢的色彩,而拒绝选用不喜欢的色彩,画 中出现的大都是是他们喜欢的色彩。第二:装饰阶段。经过第一阶段后,幼儿对颜色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于是,他们对色彩产生极大热情,喜欢的色彩 随之增加。在他们喜欢的色彩中又扩充进了橙

13、,粉,天蓝,草绿色等不喜欢的色彩也多起来,扩大到深蓝,棕,灰,土黄 等色。他们画中的色彩也多起来了,幼儿把自己认识和掌握的色彩到处运用,画面五彩缤纷,有了明显的装饰性。幼儿对 色彩的美感取决于各种色彩的知觉特征与个人性格特征之间的关联。他们喜欢比较温暖明快的红,橙,黄和绿,而不喜欢 黑,灰,棕等色,这与幼儿活泼旺盛的生命力相一致。此时,也有的幼儿开始将色彩同他们对事物的情感联系起来。第三:再现和表现阶段。大约在幼儿末期,一些幼儿有再现物体固有色的想法。例如:画熊猫有黑和白色,画小鸡用黄色,他们意识到,不这样用色,不这样赋色,就画不像了。同时,并不影响表现的真实性的情况下,幼儿还是尽其所 愿地给

14、形象赋色。3、儿童画的透视及空间表现是如何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举例说明。答:幼儿在变现物体的深度上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统为一形。最初,幼儿画出的形象不但方向感差,而且没有深度感。幼儿观察事物后,再用与视觉感念等同的 形状或线条将其再现。例如,用一个圆形代表人的头部,缺乏各个面的深度。第二,正侧面同在。渐渐的,幼儿意识到了物体的各个面,希望画得更完整。于是,他们把物体的正面,侧面,甚至是背面都并列在画面上。这种方式虽然表现出物体的 各个面,但形象的立体感含混不清。第三,单一面。为了避免正侧面同在造成表现上的模糊性,最求明确性,幼儿开始放弃力求完整表现的企图,舍弃 其他的

15、面,只表现一个角度看物体时所见的单一面。例如,他们画的人物有各个形状的面,但是缺乏立体感。第四,多面变形。这是幼儿尝试将前几个阶段的表现方式结合起来产生的。第三次作业一、填空题:1、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 和 要求 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2、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欣赏、 绘画 和 手工 三大方面。3、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练习,这种练习包括分步练习与整体练习 。4、学前儿童绘画创作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约经历了知觉、体验与反思、表达这样一个流程。5、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美术作品 、教师与 学生 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6、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 原理 和 步骤,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 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二、选择题:1、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A 。A对话B、讲述G临摹2、儿童美术绘画课的基本方法有写生画、 C、命题画、意愿画。A素描B、设计G临摹3、命题画可分为A 禾口 C?A.物体画B.写生画C.情节画D.临摹画4、幼儿审美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_A1 B_oA、完彩性B、主动性C情感性三、简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