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答题格式完整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0003850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阅读答题格式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语文阅读答题格式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语文阅读答题格式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语文阅读答题格式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语文阅读答题格式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阅读答题格式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阅读答题格式完整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答题格式: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答题格式:强调了加强语气6、拟人:赋

2、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其他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1)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2) 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3)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4)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5)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二、说明方法( 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资料说明方法的作

3、用:1、举例子:即以具体事物为例的方法。(例如:“这种书目专门记录其专题或学科的文献。如要查找中国古代文献,就要使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或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等。”)答题格式:具体形象的说明了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2、分类别:即对说明事物分门别类的方法。(例如:“如何获得食物?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一种叫自养,另一种叫异养。”)答题格式:条理清晰地说明了。3、打比方:即用比喻来说明事物的方法。(例如:“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4、列数字:即是运用数据说明事物的方法。(例如:“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一千万颗以上的星星啊!一千万,你一

4、口气数下去,得数一千多年。”)答题格式: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 特点5、作比较:即用另一个事物与说明事物相比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例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答题格式:通过和的比较,突出了的特点(地位、影响等)。6、下定义:即指明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例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答题格式:完整、科学、准确地说明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7、画图表:直观形象说明了。8、作诠解:作诠释,用于解释被说明内容的成因及内在联系。9、摹状貌:能使说明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C.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表达

5、效果):1.答清每种说明方法各自的表达上的作用,2.答清具体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什么内容,即:表达+说明内容。三、术语整理(1)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2)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3)描写的方法: 、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4)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5)表达

6、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语句特色评价用词: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7、、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语文考试制胜三大秘诀 八、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九、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 十一、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四、各种区别(一)“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表

8、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5)对比

9、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二)“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

10、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五、议论文(1)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2)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3)议论文结构 、引论:提出问题 、本论:分析问题 、结论:解决问题 (4)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5)常见论证方法: 、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

11、(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六、其他的各种作用(1)引号的作用: 、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 、表强调。(2)辨析记叙线索和作用 1、线索:(1)以人物为线 (2)以时间为线 (3)以人物为线 (4)以事件为线 (5)以情感为线(6)以某物为线 (7)以题目为线 (8)明暗两线 2、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3、答题套路:如: 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3)记叙顺序及作用 1

12、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4)表达方式及作用 1、描写: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A、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2、人物描写又细分为 : (1)肖像描写 2外貌描写 (3)神态描写 (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 (6)心理描写 (7)景物描写 (8)场景描写PS.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

13、,又可以分为: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B、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表现地域风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社会现实。(5)议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

14、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记叙文中抒情:抒情可分为:一是直接抒情: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二是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 抒情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4)记叙文中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附1语言特色 1、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1)、朴实无华(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3)、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