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0002218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说课稿 篇1一、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省编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信息技术第初识WORD设臵字体、字号和字的颜色,会使Word文档整个版面看上去更美观,这是Word使用中的一个小的升华,也是学习后续知识的基础。Word中提供了的字体和字号要比写字板丰富得多,这是Word有别于写字板的独到之处,学生一定会感兴趣,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展开教学。对一部分文字进行字体、字号和颜色的设臵,首先应选中这部分文字,这和上一节课文字块的移动、复制与删除方法相同。所以可以借鉴上一节的方法,进行知识扩展。但是由于学生刚刚接触这样的操作,往往不选中文字就去设臵字体、字号等,结果设臵完了没有看到

2、字体字号的变化,教师应重点提示:在给一段文字设臵字体字号前,要把这段文字定义成文字块。二、学情分析通过写字板的学习,学生对设臵字体、字号和字的颜色并不陌生,所以在这里可以借助写字板中的设臵方法来学习Word。由于时间较长,可能会有一些学生淡忘了这些知识,所以教师首先应带领学生做好复习。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这对学生一生的学习、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文字录入技巧以及对文章的修改,在作文集中已有23篇自己的文章,但是文张字体单一,字号较小,颜色较单一,学生急于改变现状,所以本课适时推出,解决学生的“燃眉之急”。同时也应看到,学生所处的年龄特点,对于合理的文章美化没有一定的

3、标准,很可能出现技术已经学会,但文章杂乱,审美观点不强,美化不够合理,所以教师要做到合理引导。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熟练掌握对文字进行字体、字号和颜色设臵的方法。2、方法和过程目标在学习改变字体和颜色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科融合,综合创作环节中培养学生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和审美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学习改变字体、字号和颜色过程中,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获得知识。通过自我展示、自我激励,团队协作,培养学生鉴赏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四、重点难点重点:字体、字号和颜色的设臵方法。 难点:文字颜色的合理应用。五、设计理念1

4、、我在设计的时候注意了学科整合。在情境导入与学生练习环节,我特地翻阅了第三册语文教材,并询问班主任教学进度,刚好在本周学习古诗二首,为下周本课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综合创作环节中,选择语文课本学生编辑的电子作文,自由编辑文本格式,设臵字体、字号和颜色。比一比谁编辑的更美观。渗透了语文、美术两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又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2、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运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在改变文字字体和颜色等环节的教学中,让学生首先通过”画图”的合理配色,通过知识迁移、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去习得知识,获得成功,突破难点。3、任务驱动与激励制度的融合。通过任务驱动和

5、课堂评价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以实现教学目标。六、教学准备1、多媒体网络教室。2、自主开发的课件。3、已经输入好的需要编辑的古诗。七、教学流程:一、兴趣导入,揭示课题运用广播教学软件展示古诗。教师点拨:这两首一样的古诗,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说说你的见解。总结归纳不同找出,一是字体不同,二是字号不同,三是颜色不同。同学们想不想让自己打出来的字变得赏心悦目、丰富多彩?我们的Word工具完全可以实现大家的愿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运用Word工具设臵文字的字体字号和颜色。二、任务驱动,学生自主 根据学生学情,本环节突出由易到难,以点带面,由扶到放的过程,分四个

6、层次展开教学:第一层次:从设臵字号入手,揭示新知识点。1、任务驱动。尝试自己设臵字号。2、鼓励会的学生主动上台演示改变字号的方法。(让学生边演示边讲解,如讲解的不清楚的其他学生可以适当补充,老师引导点拨)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又在自我展示过程中得到了成功体验。3、当这个学生演示完,接着全体学生尝试操作。渗透小知识点,字号有几种单位,每种单位最大是多少,最小值是多少?再找几位学生上台演示,巩固、强化知识点。在学生自主尝试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评价,对做得好的学生加以肯定和鼓励,激发学习动力。对掌握不熟练的学生给与指导。第二层次:知识拓展,给文字设臵字体字号。1、利用多媒体展示对

7、古诗进行字体、颜色设臵的学生,引出知识点。激发学生兴趣,同学们想不想实现这个效果?2、学生讲解,其他学生二次自主尝试。任务驱动,对古诗进行字体、和颜色的设臵。3、评价并总结合理设臵字体、字号、和颜色的方法。 本层次教学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体会到深入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三、学科融合,综合创作1、任务驱动,打开自己前几节课录入的文张,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进行自由修饰。2、出示评价标准,为学生创作提供扶手,便于学生有目的的修改自己的文章。3、学生对文章修饰完之后,小组内互相评价,并推荐出小组中最好的作品,全班展示。师生对小组推选出的作品进行评价。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

8、课堂评价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素养。四、归纳总结,课外延伸(1)让学生交流本节课的学习心得。(2)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在这里重点强调,编辑文章的过程中要注重美观,不要滥用效果,以避免画蛇添足。(3)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课外找一些文字资料,了解12种字体的来历,在下节课上与大家一起交流,增广见闻,让学生了解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设臵字体、字号、颜色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新城校区 杨青海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 初识WORD 第三课时授课年级 三年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对文字进行字体、字号和颜色设臵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9、:培养学生概括总结并运用已学知识变通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以求更好的优良品质。【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设臵字体和字号的方法与步骤【教学准备】【课时数】 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可以借鉴上一节课的方法,采用两段相同的文字,一段设臵了字体字号和颜色,而另一段没有,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接下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字体的设臵,让学生总结规律,然后向学生布臵任务,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尝试性学习。也可以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导入新课。(二)确定问题 任务驱动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是:1、学习字体的设臵。2、学习字号的设臵。3、学习字体颜色的设臵。可以一次性布臵

10、所有任务,然后一个一个完成。也可以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布臵一个任务解决一个,然后再布臵新的任务,再解决(三)自主学习 协作探究因为对现有文字格式的设臵也要先定义文字块,所以可以先复习文字块操作的步骤。通过教师提问,请学生叙述文字块的操作步骤为本节课的学习作好准备。提醒学生:文字块的操作首先就是要选中这段文字,告诉计算机我们是要对这段文字进行操作,这是关键且必须的一步,请大家注意。接下来,学生可以根据上节课文字块的操作或通过看书和回忆写字板的使用来自主学习,也可同桌间或小组间互相探讨、尝试操作,共同解决新问题,最后完成任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向教师请教,教师则在此期间适当点拨和启

11、发指导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四)汇报交流 参与评价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过程,介绍学习的经验,叙述操作方法和步骤,对于好的做法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差一些的要引导其另辟奚径,以求殊途同归,最后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办法解决该问题。(五)课堂小结 理清脉络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强调易忽视和易遗漏的操作步骤。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这篇课文是苏教版第9册第20课,课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前后两次撰写明史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简单地介绍了谈迁的志向以及他写国榷的不易。第二部分2-3自然段,具体写谈迁在遭受到原稿被

12、偷的厄运后,重新奋斗最终写成国榷的事。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充分地体现出了谈迁的信念就是打不垮的信念,为下文揭示有关信念的道理打下了一个强有力的伏笔。最后一部分第4自然段,点明题旨,揭示信念的力量。文章意在通过一个真实的事例向学生传递:信念能够让我们永远心怀希望,而打不垮的信念就能助我们成功。二、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正确认识数据在文中的作用,体会谈迁两次著书的不易。3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三、说教学重难点1、体会谈迁在厄运到来时打不垮的信念。2、体会谈迁在厄运到来时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

13、就会充满希望。四、说教法、学法、教学理念1、在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抓住重点词句知道朗读和感悟。2、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良好的氛围,为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本课教学从课题入手,揭示课题之后,引导学生理解课题中的三个关键词:厄运、打不垮、信念。是谁遭受了厄运?信念是什么?怎么打不垮的?这些问题不一定要学生回答,三个词语的理解也不一定到位,只是对课文的是梳理,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大致思路。这篇课文由“信念”开始,到遭受“厄运”,再到“打不垮”的信念,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循文教学,平铺直叙,并没有采取什么跳跃式或由果溯因式的教学。(二)围绕“厄运”体会艰辛这部分内容我以问

14、题导入:谈迁遭遇到的厄运是什么?为什么这对他来说是厄运?引入第一小节的学习,这一小节中有一个重点句: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让学生自读感悟,这几个数字在这里表现了什么,学生可以说一个数字,也可以几个数字结合起来说。20多年,一万多个日夜,记载了谈迁辛劳的付出;6次修改是为了明史的翔实可信;50多岁说明年老志坚;500多万字从数量上说明谈迁巨大的工作量,真是一本巨著。最后通过朗读加深对谈迁的认识,认识谈迁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这一小节中“为了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引导学生去比较“一点史料”和“一百多里路”,从而让学

15、生感悟谈迁对历史的责任感,在通读朗读去感受人物。(三)所受打击之大家境贫寒并没有动摇过谈迁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的信念,就在他大功告成的时候,他的内心不知道有多喜悦,简直是难于言表。可就在他沉浸的喜悦之中时,他遭受到了这样的厄运,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到,接着追问:这样的厄运对于谈迁造成了多大的打击?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到底在想什么?这里安排了说话练习,让学生根据以上的内容有条理、有层次地说一说,进而体现语言的层次感,我在板书上作了相应的提示:来之不易、书稿被盗、致命打击。接着,追问,谈迁在以泪洗面的日子里消沉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自然会抓住“很快”、“回到”、“从头撰写”等词语体会谈迁并没有被厄运打垮。(四)再写国榷的艰辛“谈迁并没有被厄运打垮,他又是怎么战胜厄运,再次编写国榷的?”由这样一个问题过渡到第3小节的学习。第三小节要让学生抓住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进行理解,比如“四处寻访”、“广泛搜集”、“亲自”、“终日奔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