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精简)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0000171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精简)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年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精简)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3年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精简)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3年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精简)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3年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精简)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精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精简)(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精简)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即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生活真实、有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诗中的“意”包括作者的“情”与“理”,诗中的“境”指事物的“形”与“神”:“意境”即情理形神的合理统一。捕捉感情,体味意境,主要靠分析诗歌的形象来

2、完成。 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作者对乌衣巷的描写有一种怎样的情境氛围,请简要分析。 答:东晋时乌衣巷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于达官贵族的房基,

3、偏斜的夕阳在巷口拉长了影子,夕阳残照中,燕子在百姓的屋舍上翻飞(步骤一)。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萧索悲凉的画面(步骤二)。在这个画面中,涂抹出了诗人感慨沧海桑田,繁华不再、人生多变的深意(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

4、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 1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答题步骤

5、:(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例: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问:谈谈本诗颔联表达技巧上的妙处。(4分) 答:颔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颔联言

6、简意赅(步骤二)。对表现战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

7、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 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

8、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

9、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23年高考题)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步骤二)。 第六种模式 体会情感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

10、式:这首诗展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诗歌的主旨大致可以概括为:抒情、言志、阐理。古诗表达感情大致可分为志士之情,即怀才不遇、忧国忧民、壮志难酬、为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才子之情,即抒发冷遇时的孤寂之情、欲归隐山林的隐逸思想。另外有亲情、友情、爱情以及思乡之情(其中思乡之情居多)、闺怨女子的思夫之情。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如柳永的雨霖铃抒写了与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附:怀古类: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表达的是面对越宫遗址的凄凉景象所产生的昔盛今衰的感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

11、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如2023年高考所选的李白的春城洛城闻笛,作者由笛声勾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 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如曹植的白马篇前半部分写少年英雄飒爽英姿,表现他的“勇”,后半部分写他为国征战,表现他的“忠”。 闲时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通过对田园景象和现实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弃官归隐的决心; 1998年高考卷所选的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通过描写夜访李凝幽居,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借景抒情类: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

12、事的感慨。如杜甫的登高,借对登高所见的秋江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老病多愁而志不得伸的复杂感情。 托物言志类: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作者以梅花自喻,表达孤高自赏的高尚节操。 爱情类;在古代诗词中占的比重相当大。其中不少精品以其丰富的内容、美好的情感、多样的手法,被人们世代传诵。 答题步骤:(1)先点出作者的情感,(2)通过什么来表达感情(3)表达感情的特点(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 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问:作者在诗中出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本文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步骤

13、一)。这首诗通过“劳歌一曲”,“解舟行”,“西楼”等带有离别特征的词写离别;(步骤二)。本诗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联以风雨凄其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笔法富于变化 第七种模式 分析形象型 提问方式:作品的形象有何特点? 提问变式:分析作品中主人公的形象,或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形象? 答题分析:诗歌中的形象大致可分为三种类,作品中主人公的形象、物象、作者的形象。答这类题要求把形象的特点概括出来,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抓住诗中的重点词语,用凝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答题步骤:抓住重点词语解释原诗内容 (一)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形象的特点 (二)通过这个艺术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咏 梅陆游 驿外断

14、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问:词中描写了什么主人公形象 答: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在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下片写梅花一任百花嫉妒,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依旧保持着清香。作者塑造了梅花虽遭磨难,仍保持自己高洁品行的艺术形象,写出他自己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作者高洁品行的化身。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精简)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教案 古典诗词鉴赏 古典诗词鉴赏 古典诗词鉴赏口诀 中考古典诗词鉴赏题答题技巧 古典诗词鉴赏与朗读 古典诗词演唱鉴赏有感 古典诗词演唱鉴赏有感 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