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法指导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9929377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学法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小学语文学法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小学语文学法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小学语文学法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小学语文学法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学法指导(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学法指导对小学低、中、高年级同学学习语文的方法指导有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过程,有一个学会到会学的过程。 (一)对低年级学生的指导重点 从教材要求上讲,小学语文教材低段(一、二年级)的教学,着重是进行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听说、阅读、写话的训练。从心理特征上看,低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七至八岁阶段,他们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在认识、理解事物或学习时往往要借助实物或形象。要学生掌握简单的学习方法,具体说来就是: 1借助形象物学习汉语拼音和简单的汉字。 2学会写字的基本方法。 3能用形象记忆法、趣味记忆法、情境记忆法背诵课文。 4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的方法。

2、 5通过先想后说的方法,说、写完整的话,通顺的话,规范的话。 6课后能用复习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或家长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手段,教会学生学习。这个阶段中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多数是从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感知到的。 (二)对中年级学生的指导重点 小学语文的中段(三、四年级)教学,着重进行段的训练。通过对段的理解,段的练习,逐步过渡到篇的训练,这时的中年级学生,已是九至十岁。从心理特征上看,这个阶段的学生有意性、目的性逐渐发展起来,有意注意也随之增长,能较为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思维方式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从语文知识上看,学生已学会汉语拼音,能认识1500个

3、左右的常用汉字,有了较为丰富的感性知识,因此,在这个阶段中,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要求是:在掌握简单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学会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课前预习找疑点,课堂笔记记要点,课后复习抓重点的方法。 2学会用音序、部首、数笔画的方法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 3学会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方法。 如“方位变化观察法”(以方位为序进行观察),“时间推移观察法”(以时间为序进行观察),“情节发展观察法”(以事件情节发展为序进行观察),“移步换境观察法”(以地点移动为序进行观察)。 4学会按时间先后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总分思路顺序介绍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分段的方法。 5学会用“摘句法”、“归纳法”、“取主法”

4、概括段意。 6学会用“理序法”、“路标法”、“化整法”、“提纲法”、“首尾法”背诵课文。 教师或家长在这个阶段中,要开门见山地教给学生各种具体的学习方法,并在教学中进行示范性指导,让学生在练习中反复实践。 (三)对高年级学生的指导重点 小学语文的高段(五、六年级)教学,着重是进行篇的训练,要在加强对课文条理、层次、内容理解、篇章结构训练的基础上,突出布局谋篇的训练。这时的学生,年龄已达十一、二岁。从心理特征上看,他们已能长时间地、有效地知觉事物,能区分事物主要和次要的特征,思维的发展已达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大大加强。从学习方法上看,他们已基本学会和掌握学习语文知识基本的、

5、具体的学习方法,因此,在这个阶段中,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要求是:熟练掌握学习语文知识的基本学习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有新的提高。 1学会用“比较法”掌握不同类型课文的内容、结构、特点。 2学会用“质疑法”阅读课文,通过边读、边质疑、边释疑的过程得到新的知识。 3学会用“连缀段意法”、“找中心句法”、“审题归纳法”、重点段落归纳法”、“课后问题归纳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学会用“课题分析法”、“重点段落分析法”、“分析主要内容法”、“找文中总结、小结、过渡或议论等关键句法”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5学会逐步掌握“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 6学会用“总结提高的方法”检查自己的学习方法、

6、学习效果,使自己的学习方法更科学,更系统,更完善。 教师或家长在这个阶段中,结合课堂教学,着重注意训练学生掌握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并注意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激发学生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一个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并相互联系的系统。它受学习内容、个人基础知识的限制。因此,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征,分阶段地、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提出学习要求和重点,对学生的心智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关于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的几点建议语文学法指导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现代教学论的重要思想。掌握学习方法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标志。在大

7、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法指导已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在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尝试。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指导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而实际效果受到很大影响,我在教学实践中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总结,得出了以下几点认识。一、学法操作程序的设计应注重科学性。所谓学法操用程序的设计,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规律和年龄特点,把有关学习方法的概念和理论,科学地变为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步一步按程序进行学习。正因为这种程序是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所以设计的科学性显得尤为重要。这里所说的科学性应包括:1.学法程序的设计应符合辩证唯物主义

8、的认识规律和思维规律。2.设计应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和语文学科的自身规律。如: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记叙文,一般来说,其中心思想就是产生故事结果的原因。根据这一规律,对跳水一课概括中心思想的学法这样设计:(1)考虑各段之间的联系,指出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果。(2)概括中心思想。(3)对照学过的课文小珊迪并联系本文,找出产生结果的原因。(4)学生总结概括此类课文的中心思想的规律。(5)说出本文所概括的中心思想正确的理由。以上的学法设计,正是根据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进行的,所以说是科学的。通过这样的程序进行教学,学生掌握并运用了学习的规律,提高了学习的品质和效率。二、学法指导的要求应体现阶段性。根据

9、小学生的心里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小学各阶段的学法指导不能面面俱到,应有不同的侧重点。下面以指导课前预习为例来说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对事物的认识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思维尚处于起始阶段,因而只能对他们进行一些具体形象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这一阶段预习指导的重点是自学生字(侧重字形分析)、初步理解词句。中年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有所提高,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这一阶段学法指导的要求也应有一定的提高。预习指导的重点应是解释词义和理解句子,并逐步过渡到理解自然段,划分段落和归纳段意。高年级学生随着知识的积累,认识能力的提高,思维的发展开始专项以抽象思维为主。在这个阶段中,预习指导

10、的重点是:在熟练地掌握已经学会的识字、释词、解句和理解段落的方法的同时,进一步学会分析篇章、归纳中心的方法。这样,在整个小学阶段,根据小学生的心里发展水平和认知能力,在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学阀要求,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学法指导,避免了学法指导的盲目性,逐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三、学法指导的过程应强调渐进性布鲁纳主张:学生对学习不仅要知道完整的结果,而且可追溯到结果的步骤。教一门学科,不是给学生建立一个有关该学科的小型图书室,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之中。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注意教师的思路和过程,促使学生具体地地感知学法。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学法,使学生由感性认识

11、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指导学生学习读段的方法,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教学步骤:1、这段话一共有几句?每句话讲什么?2、课文中写哪些人物(景物)?能颠倒吗?为什么?3、是按照什么顺利写的?能颠倒吗?为什么?4、除了书上的这种写法外,还可用什么方法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思考、讨论,读懂了这段课文,并引导学生回顾反思老师对这段课文的教法,归纳总结出读段的方法:(1)一读课文,略知大意。(2)再读课文,品次评句。(3)三读课文,理清顺序。(4)四读课文,体会感情。这样,学习掌握学法的过程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部地进行,整个过程,由感情到理性,由模糊到清晰,从教会到学会到会学,循序渐进,既掌握了学习的方

12、法,又培养了良好的思维习惯,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四、学法指导应及时把握随机性这里所说的随机性不同于随意性,它是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自觉地运用了学法而获得了结论。教师顺势肯定学生的学法。下面是我要的葫芦(第三册)一文的教学实录片断:师:盯是什么意思?生:专心地看。生:只注意一点,不管旁边的一切。师:哪个同学能把盯的样子做给给大家看看。(学生争着要做)生:(做出盯的样子)师:课文前面说,那个了每天都要去看几次,用的是看。这句话中,他盯着小葫芦,用的是盯。想一想,这里为什么用盯不用看?生:因为小葫芦可爱。(学生大笑)生:看的范围大,不只是在一点上,盯就只在一点上。这里的盯是说那个人没有注意叶

13、子上的虫子,只注意了葫芦。生:说明那个人不懂得叶子与葫芦的关系,盯的是葫芦,心里想的只有葫芦。(学生热烈鼓掌)师:(赞许地)答得很好!不过,你们注意了没有,我们之所以能把盯理解得这样好,是因为我们不仅理解了这个字的字面意思,还生:(抢答)我们还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生:我们还联系那个人的内心来理解。师:对,同学们今后要注意运用这种理解词语的方法。这段教学实录的精彩之处,不仅表现在学生能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更重要的是,教师及时把握课堂教学中的最佳时机,肯定了学生的学法。教师看似简单的点化,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课堂教学进入了一个新境界。实际上,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做到这一点。因为这要求

14、教师时时刻刻脑子里装着学法指导,做个有心人,才能在时机出现之时,及时把握。布鲁纳认为:教育的经济法则,是需要学生记住的事实愈少,掌握的学习方法愈多,就愈经济。因此,我们要把学法指导作为基本的教学思想来掌握。精心设计,明确要求,循序渐进,把握时机,把学法指导落实到教学实际中,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培养出会独立学习、素质较高的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魏书生的学法指导魏书生站在时代的高度,大胆改革,探索出一条基本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育人之路。他的教育思想是十分丰富的,最主要的表现在科学的方法、民主的观念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

15、下面仅就“学法指导”谈谈自己的看法。魏书生的“学法指导”整体结构主要是“一个学科,两条原则,三大部分,九项措施”。一、一个学科一个学科,魏书生老师任教的是初中语文学科。然而他所教的这一学科并不是人们一般理解的初中语文,而是“大语文”。也就是说他语文教学的内容不受教材的限制,不受学科的限制;他语文教学的时间不受课堂45分钟的限制;他语文教学的空间不受教室或校园的限制等等。二、两条原则(一)实事求是的原则、魏书生要求学生首先要了解自己,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来确定自学内容。魏书生说:“我不要求学生的齐步走,而要求他们各自为战”。(二)循序渐进的原则。魏书生从不要求学生在知识的占有和能力的发挥上“整齐划一”,而是经常鼓励学生要“目有所得,循序渐进”。尤其是教育那些学习落后的学生,在与同学做横向比较看不出成绩时,要做自我纵向比较。“新我一定要战胜旧我”,做经常性的自我竞赛,这样久而久之,自我强化意识自然形成,自学能力也就不断提高。三、三大部分魏书生常常把学生比喻成一辆汽车,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动力部分、能源部分和操作部分。()动力部分、魏书生老师常常教育学生要有理想,为了实现理想要终生奋斗,用“理想”作为人生的动力。为了强化学生的动力,他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1明确目标。魏书生教育学生要想实现理想就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