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地理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9913773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10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地理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6年10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地理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6年10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地理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6年10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地理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6年10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地理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10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地理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10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地理试题及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10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试题(地理)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产业部门中,最需要选择科技发达、信息富集区位的是A.服装加工B.有色冶金C.汽车制造D.软件开发科学家最近发现,距太阳4.2光年的比邻星周围有一颗潜在的宜居行星。宜居行星与比邻星相距约700万千米,比邻星比太阳暗1000倍。完成第2题。2.判断该行星宜居的主要依据是A.具有与地表相近的温度B.具有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C.距比邻星接近日地距离D.获得与地面上相似的可见光下图为城市风向频率与工业区、居

2、住区的布局图。完成第3题。第3题图3.图中布局合理的是A.B.C.D.近年来,我国某些区域的建设用地指标不能满足当地发展需要,需从其他区域购买建设用地指标(主要来自农村居民点整理后新增的耕地),这样可实现建设用地跨区域占补平衡。完成4、5题。4.设定区域建设用地指标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B.控制城市化增长速度C.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D.提高建设用地的成本5.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占补平衡可改善城市的空间结构优化土地资源的空间配置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促进土地资源区际流动A.B.C.D.第6题图下图为浙江省铁路分布示意图。完成第6题。6.影响浙江省高速铁路选线最主要的因素是A.农业发展水平B.

3、城镇分布C.原有铁路走向D.地形地貌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对本地水库分布现状开展调查研究,其工作步骤如下图。完成第7题。野外调查水库地理位置水库用途水库库容数据处理建立数据库、数据分析、成果输出水库分布图、水库特征数据表、第7题图7.该研究小组工作过程中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虚拟现实D.遥感技术、虚拟现实第8、9题图下图为北太平洋主要“垃圾洲”(由大量塑料物品和碎屑物组成的漂浮物聚集区域)分布示意图。完成第8、9题。8.“垃圾洲”的固体漂浮物主要来自大气沉降河流输入海洋运输海底上泛A.B.C.D.9.2011年日本发生“3.1

4、1”大地震,震中位于图中甲地,附近海域产生大量的固体漂浮物,这些漂浮物在洋流作用下主要漂向A.西北B.东南C.东北D.西南右图中甲地森林茂密,有“林海雪原”之称,乙地草原丰美,可见“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景第10、11题图观。完成10、11题。10.甲地所属的自然带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11.形成甲、乙两地自然景观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A.海拔B.热量C.土壤D.水分第12、13题图下图为北半球和全球平均气温距平(相对于19712000年平均值)变化图。完成第12、13题。12.北半球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A.19001910年B.19

5、101940年C.19401975年D.19752010年13.北半球气温变化显著大于全球,主要是因为北半球A.纬度较高B.海拔较低C.陆地面积比例较大D.森林覆盖面积较大第14、15题图总抚养比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下图为我国20052014年抚养比变化图。完成14、15题。14.图中信息反映了A.总抚养比呈持续下降B.2010年前总抚养比变化趋势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C.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D.2010年后总抚养比变化趋势受独生子女政策影响15.我国于2015年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预期2025年比2014年A.少儿抚养比明显上升B.人口总抚养比明显下降C.老年抚养

6、比明显下降D.劳动年龄人口明显增多下表为2014年我国三省(市、区)社会经济相关数据。完成16、17题行政区上海辽宁广西人口自然增长率()3.140.267.86城镇人口比重()89.6067.0546.01人均GDP(万元)9.76.53.3三次产业结构0.5:34.7:64.88.0:50.2:41.815.4:46.7:37.916.影响表中行政区城镇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农业发展水平B.人口自然增长率C.工业发展规模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17.从区域发展阶段看,上海进一步发展的主导力量是A.高新科技B.交通状况C.自然资源D.人口规模下图为近地面等压线和风向示意图。完成18、19题。

7、第18、19题图18.在垂直方向上,中心气流呈上升运动的是A.B.C.D.19.7月,控制澳大利亚中南部的气压系统属于A.B.C.D.下表为2014年全国及四省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单位:万公顷)。完成20、21题。第20、21题表稻谷玉米大豆油菜籽全国3031.03712.3917.9758.8黑龙江320.6544.0262.20吉林74.7369.733.20河南65.0328.445.40.5湖南412.134.617.0129.820.从全国来看,表中四种农作物播种面积集中程度最高的是A.油菜籽B.大豆C.玉米D.稻谷21.黑龙江和吉林油菜籽播种面积为0,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热量B.土

8、壤C.市场D.交通第22、23题图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溉区。下图为河套灌区局部略图。完成22、23题。22.乌梁素海湿地的主要作用是A.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B.调蓄黄河洪水C.发展航运和水产养殖D.汇集灌溉余水23.为防止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宜采取的措施是A.推广耐盐作物B.完善排水系统C.增加灌溉水量D.增施有机肥料下图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某地河谷剖面图。该河谷两侧山坡植被景观截然不同,一侧植被茂盛,另一侧植被稀疏。完成24、25题。第24、25题图24.从成因看,该河谷为A.地堑谷B.断层谷C.背斜谷D.向斜谷25.该地河谷植被茂盛的一侧及其形成的主要原

9、因是A.侧,光照较强B.侧,热量较多C.侧,蒸发较弱D.侧,降水较多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第22、23题图(1)图中_河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图示区域内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_,水汽不易到达。(2分)(2)图示区域棉花种植的主导自然因素是_;该地棉花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光照强、_。(2分)(3)矿化度(单位湖水中矿物质含量)是衡量湖水咸淡的重要指标。图中咸海的矿化度较高,其主要原因是流域内降水量少,造成_量小,而湖区_量大。(2分)(4)“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与该区域相关国家在能源领域进行广泛的合作。简述“

10、中哈输油管道”建成对中国能源安全和哈萨克斯坦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4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第27题图材料一:下图为国局部区域略图。2015年中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材料二:淮河中游许多河段,河道弯曲狭窄,泄水不畅。一旦上游及支流洪水迅猛地汇集在一起,极易在中下游地区造成洪涝灾害。(1)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将_(填“提高”或“降低”)廊坊的城市功能等级(1分)(2)图中资源调配工程的名称是_工程,该工程能缓解华北地区的_问题。(2分)(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_气候

11、区的南界,该界线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区。(2分)(4)防治淮河洪涝灾害的主要工程措施有:上游_,下游_。(2分)(5)图中太行山东麓有一条古都密集的长廊,分析古都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3分)28.【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图1中欧洲西部局部略图。图中甲区域为欧洲西部著名的小麦产区。其典型土壤是棕色森林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图2为图1中乙地春分日太阳在地平线以上的运动轨迹,黑点为春分日正午太阳位置。第28题图1第28题图2材料二:在德国工业化时期,鲁尔区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快速发展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同时也造成莱茵河的严重污染。20世纪80年代以来,鲁尔区经历

12、了综合治理,面貌焕然一新,昔日被称为“欧洲下水道”的莱茵河变得清澈。(1)从成土母质、气候和生物三个方面,分析甲区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原因。(3分)(2)分析莱茵河航运价值高的自然条件,并说明鲁尔区治理后其水运地位相对下降的原因。(3分)(3)指出鲁尔区治理后区位因素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对莱茵河变清的影响。(5分)(4)在图2中绘出乙地夏至日地平线以上太阳运动轨迹,并注明日出、日落的位置,用小黑点标明正午太阳位置。(3分)29.【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湖面海拔3196米。湖区全年风力较强,冬、春季节多大风,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图1为青

13、海湖流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区域沙地分布图。图3为湖区某地气候统计图。第29题图1第29题图2第29题图3材料二:下表为环青海湖区域19772010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单位:平方千米)第29题表(1)指出甲区域沙地的主要沙源地,分析甲区域沙地的成因。(8分)(2)说出21世纪以来青海湖水面变化的特点,分析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3分)(3)近年来,环青海湖区域由生态破坏引起的自然灾害加重。说出该自然灾害的类型,并从土地利用变化的角度分析该自然灾害加重的原因。(4分)2016年10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地理)答案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DADABBBCC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DCCADAADB题号2122232425答案ADB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