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9907637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浅谈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浅谈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浅谈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浅谈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2011-9-30 11:2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683| 评论: 0|来自: 网络摘要: 生态茶园是指以茶树为主要物种,遵循生态农业的要求建设起来的茶园。建立生态茶园,可以提高生物圈内生命体间相互促进的能力,为茶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茶树的光能利用率,促进 生态茶园是指以茶树为主要物种,遵循生态农业的要求建设起来的茶园。建立生态茶园,可以提高生物圈内生命体间相互促进的能力,为茶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茶树的光能利用率,促进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可以促进生态系统循环,使茶园内的物种更加丰富。 一、如何建立生态茶园 1

2、、生态茶园园地的选择 生态茶园的园地应尽量避开都市、工业区和交通要道,选择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生态环境良好、能满足茶树生长需要的园地或山地。园地空气、水质和土壤的各项污染物质的含量限值均应符合农业部行业标准NY5020-2001的要求。 2、修建保水、保肥、保土的高标准“三保”茶园 生态茶园建设,应做好“园、林、水、路”的合理规划。茶园要建成等高梯田,园地土壤要深挖60cm,园面呈外高内低,内侧开设蓄水沟,山顶、山凹及道路两侧修建排水沟,排水沟要与蓄水沟相连接,并在连接处挖积沙坑,以实现小雨、中雨雨水不出园,大雨、暴雨积沙走水不冲园。 3、采用良种良法 生态茶园的茶树品种应选择抗

3、性强的良种,这是减少茶园病虫害、提高茶叶品质、增加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同时,还需采取合理密植、适时采摘和适当修剪树冠等措施,防止病虫发生和蔓延,降低为害程度。 4、绿化园区、建立人工复合生态茶园 可在茶园地形最高处、外围四周和有害性风口设置防护林,主林带种植2-3行高大常绿乔木,两侧配以2-3行灌木。在园内的道路、水沟两旁种植行道树;园中适当套种遮荫树,每亩6-8株;行道树和遮荫树以种植豆科树种(如银合欢)或落叶果树(如银杏、油柿)为好,不宜种植与茶树抢水、抢肥或病虫害互为寄主的树种。此外,茶园梯壁可以种植匍匐性作物(如爬地兰),在园内空地或幼龄茶园中可以套种矮杆的豆科作物(如花生、大豆、紫花

4、扁豆、印度红豆、绿豆和黑豇豆等),既可起到保护梯壁的作用,又可割青埋压作绿肥,以园养园,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建立以茶树为主的人工复合生态茶园,在垂直结构上,形成由“乔木灌木”和“树木茶树豆科作物”组成的多种不同生态位,使光能和土培营养得到充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又起到上层树木调控下层作物生态因子的积极作用,大大改善了茶园的生态条件,从而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二、生态茶园的栽培管理技术 生态茶园是由多物种多层次组合而成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复杂、功能多变、牵涉面大,因而在具体操作时,必须以最适宜茶树生育的环境条件为生态茶园的调控指标。调控指标具体要求,一是茶园有效土层达50mm以上,

5、土壤质地疏松,吸水、透气性好,土壤相对含水率达70%-90%,矿物质含量丰富,有机质含量2%以上,含氮量大于0.1%,PH值为4.5-6.0;二是茶园内直射光比例小,漫射光比例大,荫蔽度30%左右,茶树叶温不超过35度;三是茶树树冠覆盖率90%左右,茶树矮壮、繁茂,绿叶层厚度15-20mm,叶面积指数3-5。 1、生态茶园的土壤管理 在生态茶园的土壤管理上,首先应防止水土流失。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在茶园行间铺草覆盖和套种绿肥。行间铺草应从幼龄茶园开始,在旱季和雨季来临前进行。其次是要对茶园土壤进行耕作,以疏松土壤,促进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熟化,以利于茶树根系的生长和更新。茶园耕作深度,一般浅耕5-

6、10cm、中耕10-15cm、深耕25-30cm,每年或隔年进行了1次。浅耕和中耕可结合各季的除草与追肥进行,深耕可结合清园埋压杂草和施有机肥进行。再次是茶园应放养蚯蚓,利用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孔隙度,促进茶树根系生长。 2、生态茶园的施肥技术 茶园土壤多为红壤或黄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因而生态茶园应以施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如各种饼肥、人畜肥便、厩肥、沤肥和农副产品下脚料等)为主,在茶叶各生育期追施速效化肥为辅。 (1)提高春、秋(冬)季追肥比例。根据茶树生长特性,一年中以春、秋(冬)茶质量为最好,所以应提高春、秋(冬)茶的追肥比例。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春、夏、秋季追肥的比例应为4:3:3

7、,春季和秋(冬)茶的施肥量可占全年施肥量的70%以上。 (2)实行平衡施肥。氮、磷、钾是茶树生长的三要素,镁、锌等微量元素,茶树虽然需要量极少,但若缺乏,将影响茶树的生长和鲜叶品质,因此要平衡施肥。幼龄茶树以培养壮、宽、茂、密的树冠为主,要适当提高磷、钾肥施用比例。一般氮、磷、钾施用比例,1-2年生茶树为2:3:3,3-4年生为2:1:1,进入盛产期的比例为3:1:1。随着树龄的增长,氮肥的施用比例可以逐步适当增加。在施足氮、磷、钾肥的基础上,要适当补充镁、锌等微量元素。 (3)幼龄茶园套种和使用绿肥。幼龄茶园套种和使用绿肥,是就地取材,以园养园,省工、省本有效措施。1-2年生茶园可选用印度豇

8、豆等高产型绿肥,3-4年生茶园则应选用矮秆绿肥,如花生、绿豆和乌豇豆等。套种的绿肥作物应及时进行割青、埋压或作为覆盖物铺于茶树茎杆周围,以免影响茶树正常生长。 3、生态茶园的修剪 生态茶园的修煎,除了要做好茶树修剪外,还要对防护林、行道树和遮荫树等进行修剪整理,以免影响茶树生长。 (1)茶树的系统修剪 茶树系统修剪是培育丰产树冠与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的关键,也是减少病虫害的重要措施。茶树修剪分为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以及重修剪和台刈。 A、定型修剪:幼龄茶树一般要进行3次,第一次于定值当年的8-9月,在离地面20cm处剪去主茎;第二年春茶后和秋茶前分别在上次剪口处提高15-20cm修剪。3次

9、定剪后的幼龄茶树可采取留大叶的打顶采摘,以采代剪,但不能采摘过度,以进一步扩大树冠和增加生产枝密度。 B、轻修剪:一般在各茶季结束后进行,剪去冠面5-10cm的鸡爪枝、细弱枝层,提高茶树萌芽力,并减少茶梢蛾的为害。 C、深修剪:一般在春茶结束后进行,剪去15-20cm的衰弱生产枝层,促进三级骨干枝重新萌芽,更新复壮生产枝层。 D、重修剪:三级骨干枝和生产枝已衰弱,只有二级骨干枝尚健壮的茶树,通常在春茶后,剪去离地面35-40cm以上的全部枝叶,促进二级骨干枝萌发,重新培养树冠。重修剪应结合重施肥。 E、台刈:骨干枝已全部衰退,新梢短小,对夹叶多的茶树,可在春茶后在离地面5-10cm处剪去全部枝

10、梢。剪口要求平滑、略倾斜,不破损。待主干萌发新梢后,通过3次定型修剪,形成再生树冠后方可正常采摘。台刈后的茶园应结合清园深耕翻并重施有机肥和速效肥,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2)防护林、行道树、遮荫树的修剪 防护林、行道树、遮荫树若不及时进行适当的控制,当树冠和根系过于庞大时,就会与茶树争光、争水、争肥,势必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因此,对这些套种的树木要采取适当的修剪整枝,使其保持适宜的遮荫面积,为茶树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如此才能取得茶、果、林多种经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4、生态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 生态茶园的病虫害防治关系到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农药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农残超标,因此,关键就

11、在于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使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治而又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1)茶园严禁使用的农药 茶园严格禁止使用的农药有滴滴涕、六六六、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三氯杀螨醇、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久效磷、毒杀芬、艾氏剂、狄氏剂、杀虫脒、磷胺、内吸磷、氰戊菊酯等高毒、高残留农药。 (2)生态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生态茶园的病虫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实行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中心,以农药防治为辅助的综合防治措施。 A、做好病虫预测预报。茶园要建立病虫测报点,通过定期、定点的田间调查,及时发现病虫,并应用生物防治指标,使用选择性农药进行防治。如茶丽纹象甲可在成虫出土初期用药,茶毛虫掌握在幼虫3-

12、4龄期用药,茶小绿叶蝉在若虫期防治。 B、农业防治措施。农业防治是根据茶树生育特点和病虫发生规律而采取的农艺措施,以提高茶树自身抗性来减少病虫发生与危害。如茶树轻修剪,使树冠通风透光,可以减少病虫来源和病虫发生数量;茶叶适当嫩采和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有效抑制茶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趋嫩性害虫的为害。 C、生物防治措施。即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农用抗生素及生物制剂等控制茶树病虫发生与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持茶园生态平衡。如用白僵菌871菌粉拌细土,于茶丽纹象甲成虫出土前施于土面,可有效防治茶丽纹象甲;用白僵菌871菌粉0.5-1.0kg加水100-200kg喷洒茶树叶面可防治茶丽纹象甲、

13、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等;用苏云金杆菌可防治茶毛虫、茶刺蛾和茶尺蠖;用茶毛虫病毒提取液或茶毛虫尸100-200头加水50KG所得的浸出液可防治茶毛虫;用赤眼蜂、蜘蛛能有效控制茶尺蠖和茶叶螨类等害虫的发生与蔓延。 D、物理机械防治措施。利用某些害虫的趋性,可用白炽灯或黑光灯进行诱杀,此外还可采用糖醋液诱杀、性引诱剂诱杀等,但诱杀时必须避开益虫高峰期。 E、必要时使用选择性农药进行防治。当病虫发生数量和茶树遭受危害程度达到生物防治指标时,可以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选择性农药进行药物防治。但必须严格按照允许使用深度和农药安全间隔期进行,不能采取多种农药混用。还要注意农药的轮流使用,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

14、。生态茶园管理的关键技术糖酒快讯 - 资讯2010年06月30日字号: T | T一、改善茶园生态环境1、培植防护林、覆荫树等护林设备。在茶园四周、风口设置护林带(杂栗木为好);茶园内种植覆荫树(以香樟、木姜子、水冬瓜等最佳)。2、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土壤是生态茶园生产的基础,保水、保土和培肥土壤是生态茶园土壤管理的中心环节。,生态茶园土壤保护强调以下技术措施:1)、茶园四周建隔离沟,修筑等高梯田,茶树等高条植;茶园内修筑竹节沟,防止水土流失。2)、建立良好的茶园树冠等生物覆盖面,防止雨水直接冲刷土壤,增加雨水渗入,减少径流量。3)、茶园铺草,对常规种植的-年生幼龄茶园和重剪、台刈等改造后的

15、茶园,以秸秆、草料等有机物覆盖土表,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培植土壤生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生物活性,还能减少水土流失和抑制杂草滋生。4)、合理耕作,对于土壤肥沃松软、无杂草、树冠覆盖率高的茶园,应实行减耕或免耕的措施;对于土壤板结,杂草较多的茶园,土壤浅耕与锄草相结合,深耕与施基肥相结合。提倡使用生物(如蚯蚓等)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二、合理施肥生态茶园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肥料和增效剂,必须遵循生态茶生产施肥原则对各种有机肥进行无害化处理。根据茶树对营养物质需求特点,在茶园施肥上应掌握以下原则:重有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重基肥,基肥与追肥相结合;重春肥,春肥与夏秋肥相结合;重氮肥,氮磷钾肥相结合;重根肥,根肥与叶面肥相结合。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要施用堆肥。堆肥的原料主要来自动植物残体、排泄物和废弃物等,使用前必须在4960温度条件下堆制发酵处理数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