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和师训计划(初)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9906642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研和师训计划(初)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科研和师训计划(初)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科研和师训计划(初)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科研和师训计划(初)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科研和师训计划(初)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研和师训计划(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研和师训计划(初)(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石十七中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教科研和教师业务培训工作计划(征求意见稿)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为社会文明进步育人”的办学理念、“以德立校、以法治校、质量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思路、“教师发展专业化,学生学习个性化”的总体目标以及本学期学校工作计划中提出的相关要求,扎实有效地开展教科研工作。二、工作思路坚持以国家级课题“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研究”和省级课题“中小学教育教学衔接问题研究”为龙头,以课堂教学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为中心,以“三步九段循环大课堂”模式的优化为抓手,以“导学三案”的集体编修、“一主多辅式”课堂教学新策略的实施、课堂

2、教学效率观察与评价的开展为重点,以分年段课堂的全面开放为突破口,以教研组建设和教科研制度的完善与落实为保障,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大力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三、工作要点(一)课题研究1、全面启动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研究”子课题“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研究”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举行全校范围内的开题报告会,宣读开题报告,全面启动课题研究。成立课题中心组,定期召开会议,部署相关工作。较为系统地研究全国课改名校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成果,并形成综述。各课题小组借助课堂效率观察与评价量表、师生问卷调查表和个案访谈,开展本小组“学科教学中学生

3、自学能力培养现状的观察与调研”,并对数据进行科学地统计与分析,最终形成基本结论。各课题小组在深入比照原有导学案的基础上,制定本组学科“导学三案”设计体例;在开展课堂效率观察与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本组学科“导学三案”使用策略;并根据本组情况,制定“导学三案”编写方法。各课题小组开展“三步九段循环大课堂”全程研讨课,提出本组学科教学中“独学”、“对学”、“群学”、“班学”及“导学交互”的具体策略,进一步完善该模式。2、全力推进湖北省基础教育第三轮教研课题“中小学教育教学衔接问题研究”工作,确保圆满结题。课题中心组定期召开会议,开展相关工作。较为系统地研究国内中小学教育教学衔接研究的成果,并形成综述。

4、各课题小组借助五、六、七、八年级班级管理与课堂教学观察量表、学生品行与学业情况分析表、师生问卷调查表和个案访谈,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衔接现状的观察与调研,并对数据进行科学地统计与分析,最终形成基本结论。开展小学生与初中生个性心理、学习心理、团队意识等的比较研究,并在班级管理模式形成彼此衔接的策略。开展小学与初中学段课程目标、教材内容与实施策略的衔接研究,其中,重点研究“导学三案”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的作用和六、七年级课堂教学的衔接策略。撰写结题报告,汇编课题研究成果,向省教研室申请结题鉴定。(二)课堂教学改革1、进一步完善“三步九段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组织开展1次全员参与的“三步九

5、段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详解学习研讨活动。三至八年级相关学科全面推进“三步九段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并实现课型化、学科化、年段化。加强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元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研究,加强独学、对学、群学和班学的评价研究,为“三步九段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的完善提供支撑。开展1轮“三步九段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示范课活动。2、切实推进“导学三案”。研究出台黄石十七中导学案设计体例和编写制度,在三至八年级相关学科实施以“轮流主备、集体研改、同头共用、课后反思”为基本流程的“集体备课制”,充分发挥团队力量和集体智慧。组织开展1次导学案设计评比活动。初步实现“课前预习案、课中探

6、究案、课后训练案”模块化、课型化、学科化,汇编富有我校特色的导学案。3、大胆探索“一主多辅式”课堂教学新策略。组织开展1次全员参与的“一主多辅式”课堂教学策略学习研讨活动。组织开展1轮“一主多辅式”课堂教学新策略研讨课讲评活动。4、深入开展课堂效率观察与评价。修改完善黄石十七中“三步九段循环大课堂”(“一主多辅式”课堂教学新策略、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效率观察与评价量表。借助上述量表,在“三步九段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示范课、“一主多辅式”课堂教学新策略研讨课中,实施课堂效率的观察与评价。5、开放部分年段课堂。在深入开展“三步九段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示范课、“一主多辅式”课堂教学新策略研讨课和帮扶

7、诊断课“三课”讲评活动的基础上,开放五、六、七、八年级课堂。在开放课堂年段,尝试“走教”、“走学”活动。6、积极开展学校片区联盟教研活动。小学部相关教研组开展1次与龚家巷小学“同课异构”活动。初中部相关教研组开展1次与十中“同课异构”活动。7、承办1次区级课改现场会,并确保成功。精心筹备课改现场会精品课、推门课和经验交流发言稿。汇编我校推进新教育、新学校、新课堂“三新”工作成果资料集。(三)初中毕业年级、小学低年级教学研究及各年级、各学科教学质量监测1、大力加强九年级中考复习课教学研究,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修订后带来的考纲、考点变化,开展1轮全员参与的中考复习课研讨活动;密切同市教科院学科教研员及

8、兄弟学校间的联系。2、切实加强一、二年级学生学习情境创设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修改完善黄石十七中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效率观察与评价量表,开展1轮以“低年级课堂学习情境创设与学习习惯培养”为主题的全员参与的一、二年级课堂教学研讨活动。3、加强各年级、各学科教学质量监测与干预,开展1轮全员推门课活动。(四)教研组与教研制度建设1、定期召开教研组长会议,总结上段时间工作,并对后段时间工作提出要求;加强对教研组长的业务培训。2、各教研组按计划精心组织好每周一次的集中教研与培训活动,紧紧围绕本组学科新课堂下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深入研究课标、教材、教情、学情,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和培训活动,务求实效。3

9、、制定黄石十七中教研组工作量质化考评与奖励细则,做好每月1次的常规考核奖励工作和期末总结评优工作。(五)创新教科研和校本培训方式,加强宣传力度。1、建设好“十七中教研组长群”,参与建设好“十七中人”QQ群。教科处人员和教研组长坚持挂网。定期上传校内外和教研组教科研动态消息。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1次网络教研活动,注意内容与形式的创新。2、做好教研、课改、校本培训的宣传工作。积极向“湖北省教学研究网”、“西塞山区教学研究网”等网站,“黄石教科研团队”等QQ群上传教研信息和成果,每月不少于1篇。积极向黄石日报、东楚晚报、楚天时报及其他报刊投稿,本学期不少于2篇发表。积极向校报十七中通讯第二版“研修园

10、地”和第四版“课改之窗”专栏投稿。3、加强与教务处、德育处的信息互通与工作联动,形成教育科研和课堂教学改革合力。(六)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前期论证,启动校本教材编写工作。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2、开展校本课程开发培训与研讨。3、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初步方案,并予以论证。4、布置暑期校本教材编写工作。黄石十七中教科处二0一四年二月附:周工作安排第1周(2月10日2月16日) 教科处制定本学期教科研和教师业务培训工作计划。第2周(2月17日2月23日)第1次教研组长会议:各教研组、教科处总结反思上学期教科研和教师业务培训工作;学习、讨论教科处本学期教科研和教师业务培训

11、工作计划,明确本学期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确定各教研组周集中教研时间和地点;布置本2月工作;“导学三案”设计体例、使用策略和编写方法研讨。(2月19日星期三下午第三节课)教研组制定工作计划。(2月19日2月23日)配备研训必需品:下发教研活动记录簿、教师参加市区研训活动回执单、听课记录。(2月19日星期三)第3周(2月24日3月2日)校级培训:课改先进个人、积极分子典型经验交流;“三步九段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一主多辅式”教学新策略、“反转课堂”培训学习。(2月24日星期一全校教师大会)各教研组第一次集中教研活动:总结反思上学期教研工作;学习、讨论本组本学期教研工作计划,明确本学期工作目标和要

12、求;布置3月“三步九段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示范课、“一主多辅式”课堂教学新策略研讨课、帮扶诊断课“三课”讲评活动。(2月25日2月28日)第4周(3月3日3月9日) 各教研组开展“三课”活动。第5周(3月10日3月16日)校级培训:国家级课题“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会;现代信息技术培训。(3月10日星期一全校教师大会)第2次教研组长会议:国家级课题“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研究”和省级课题“中小学教育教学衔接问题研究”中心课题组工作布置。各教研组继续开展“三课”活动。第6周(3月17日3月23日) 各教研组继续开展“三课”活动。 第1次教研组工作月考核。第7周(3月

13、24日3月30日)各教研组继续开展“三课”活动。借助“十七中人”QQ群,各教研组开展1次网络评课活动。筹备现场会精品课、推门课和经验交流发言。第8周(3月31日4月6日)校级培训:“三课”讲评活动总结;部署区级课改现场会。(3月31日星期一全校教师大会)承办区级课改现场会。(暂定4月3日星期四上午)第9周(4月7日4月13日)(达标运动会)第10周(4月14日4月20日)(期中考试)第11周(4月21日4月27日)第3次教研组长会议:中考复习研讨课讲评活动布置。第2次教研组工作月考核。第12周(4月28日5月4日)校级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教育教学叙事、案例、论文撰写培训。(4月28日星期一

14、全校教师大会)相关教研组开展中考复习研讨课讲评活动。第13周(5月5日5月11日)相关教研组继续开展中考复习研讨课讲评活动。第14周(5月12日5月18日)“中小学教育教学衔接问题研究”之教育衔接问题论坛。五、六、七、八年级课堂开放。第15周(5月19日5月25日)“中小学教育教学衔接问题研究”之教学衔接问题现场会。第3次教研组工作月考核。第16周(5月26日6月1日)(庆“六一”文艺汇演)第17周(6月2日6月8日) 撰写“中小学教育教学衔接问题”结题报告,汇编课题研究成果,向省教研室申请结题鉴定。各相关教研组开展推门课活动。第18周(6月9日6月15日)各相关教研组继续开展推门课活动。导学案评比。第19周(6月16日6月22日)(中考)第20周(6月23日6月29日)(期末考试)第21周(6月30日7月6日)本学期教研工作总结评比。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开展校本课程开发培训与研讨,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初步方案,并予以论证。布置暑期校本教材编写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