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题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9901958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自然辩证法的概念、性质及其研究对象是什么?概念: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研究对象: 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自然界是自然辨证法的基本对象 2、科学技术是自然辨证法的

2、重要研究对象 3、科学技术方法是自然辨证法的又一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基本内容:“两观一论” 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相对应,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基本内容也分为三个主要方面: 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自然观是以一定的经验、知识为依据,经哲学抽象而形成的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是对自然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对自然界的物质存在方式、演化发展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等方面作出既唯物又辩证的说明。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方法论就

3、是对科学技术研究方法的哲学概括。它研究科学技术研究中一般规律和一般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技方法论,是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对各门科学技术的一般研究方法作出理论上的概括而形成的。它主要研究科学认识的来源和发展规律,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和非逻辑方法,科学理论建立的过程和方法,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的方法论以及系统科学的方法论等问题。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一系列根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必须在现代科技发展及其与社会强大相互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体系结构和发展规律,揭示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及其与社会的相互作用,阐明

4、科学技术的价值观以及科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问题。2、什么叫“科学、非科学、伪科学与反科学”?怎样弘扬“科学精神”?科学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科学是对规律的揭示,没有功利性、有可证伪性。非科学不是科学,但并不一定是错误的。与科学基本特征相比,非科学的特征恰恰与其相反,或者说只有一定的相似性。一般而言,凡不满足严格意义上科学命题可检验性和可重复性条件的,统称为非科学。反科学反科学的英文表达为anti-seience,其含义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反科学思想;二是反科学行动。 反科学运行是指用科学之外的标准来衡量科学的

5、结论,以科学之外的理由(政治的、宗教的),运用科学之外的力量来限制、干涉、压制及破坏科学的行为,如西方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曾对一切异端都予以惩罚,其中包括与教义相违背的那部分科学。 与反科学行动不同,反科学思想是人类思想的重要部分,反科学的对立面并不是科学,而是唯科学。唯科学主义所代表的价值观、自然观遭到了许多优秀的人文学者的反对,如卢梭从人性发展的角度质疑科学,海德格尔对现代社会的技术本性的批判,马尔库塞指斥现代科技体制批量制造出来的是没有精神的单面人,哈贝马斯对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化的批判都属于反科学思想。伪科学不是科学,但却伪装成科学,如果其没有说自己是科学的,那再错误的理论都不能说是伪科学。

6、最简单地说当然就是真科学的反面,也就是说它和真科学是对立的。伪科学的东西属于非科学, 但非科学的东西并不能称之为伪科学, 伪科学只是非科学的一部分。弘扬“科学精神”:什么是科学精神?狭义的科学精神等于理性,即求真;广义的科学精神等于求真、求善、求美。科学精神是人类精神中不朽的旋律。它激励着人们驱除愚昧,求实创新,并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无论是西方近代的文艺复兴,还是中国现代的五四运动,都充分展示了这种可贵的精神极其巨大作用。30多年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向我们彰显了科学强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但总是有少部分人,以科学的名义做着有悖于科学的事情,以科学的名义阻碍着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

7、发展:某院士论文抄袭,某学者学术造假,某伪科学盛行,某大学生只顾赚钱、不顾学业等等,都折射出了当代人中科学道德、科学素养的缺乏,长此以往,将动摇我国创新性国家根基,将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造成阻碍。弘扬“科学精神”要追求认识的真理性,坚持认识的客观性和辩证性;崇尚理性思考,敢于批评;以创新为灵魂,以实践为基础。此外,作为一名在校研究生,或许未来会走上教师的岗位,我认为应该从一下三点大力弘扬“科学精神”: 一、提倡科学思维,营造良好氛围。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爱因斯坦说过:“背对荣誉,面对科学”。教育工作者要加强自身科学精神的培养,以求真务实,事实求是的科学精神为荣,用自己的真心、真情对待科学,坚

8、持一切用实际说话,摒弃“伪”科学。但总是有少部分人,以科学的名义做着有悖于科学的事情,如某院士论文抄袭,某学者学术造假,某伪科学盛行,与科学精神相违背。二、坚持科学规划,减少行政干预。要改变现在行政干预科学,门外汉指挥行家的发展模式,积极开展诸如消除高校行政化、建立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等行动,加快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科学合理制定各种发展政策和战略,以科学的角度、发展的眼光、超前的意识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在教育行业,可以对教育制度进行一定的改革,改变现有一切以论文为重点的教师评职、评优模式,积极探索更科学、更综合的教育评价机制,让每个学者都能够平心静气的做好自己的科研教学工作。建立健全高校课程

9、捆绑制度,把课程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实际指导理论,用市场决定课程,保证教学的科学合理性。 三、确保科学发展,加强监督管理。对科学道德问题,相关部门要协调管理,齐抓共管,形成上级监管,部门监督,社会监督,媒体监督的多角度、深层次监管体系。相关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对科学道德问题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开展对该问题查处的职能,努力提高综合监管工作水平。建立科技工作者诚信数据库,从管理层面完善应对教育腐败、学术腐败、科技腐败的工作。对待“伪”科学事件及制造“伪”科学的相关人员,要严肃对待,从重处理,维护好科学道德,为科学的持续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不是一朝一夕、一

10、撮而就能成功的,需要我们耐下心来,以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走上科学发展轨道,走上社会和谐之路,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怎样理解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几百年来整个人类物质文明的大厦,都是建立在现代科学和技术理论的基础之上的。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技术总是共同存在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两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手段与方法。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会带来社会的整体性变化。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1、技术和科学与自然的关系不同。科学是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

11、,属于间接生产力;技术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属于直接生产力。2、技术和科学的目的不同。科学属于认识范畴,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技术属于实践范畴,主要解决做什么、如何做。3、技术和科学的可预见性程度不同。科学的具体发展途径和结果一般来说是不可预见的;技术的具体发展途径和结果一般来说是可以预见的。4、对技术和科学的评价标准不同。科学进步的标准在于能否推动科学理论的发展;技术进步的标准在于能否生产出更新和更好的产品。、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科学是创造知识的研究,技术是综合利用知识于需要的研究。区别科学与技术的目的不是将它们分开,而是要更好的统一考虑。注

12、重技术时要想到科学,注重科学时要想到技术。技术是科学的延伸,科学是技术的升华。(二)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1.两者相互依赖,相互转化 科学向技术的转化: 科学规律、科学原理通过应用研究转化为技术原理,并为技术发明提供直接的理论要素和方法原则。 科学实验研究中设计的实验装置和模型,可以直接成为技术发明、技术创造的起点。 技术向科学的转化: 技术原理和生产技术经验、方法等也可以转化为科学知识、科学原理。2.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动力 技术对科学的推动作用: 社会生产技术对科学的需要推动科学的发展。 技术的新发展为科学前沿的突破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科学对技术的推动作用: 科学在理论上的突破为技术发展提供前提

13、和开辟新的广阔领域,即表现为科学对技术的定向作用和先导作用。 科学研究对实验技术的需求推动了生产技术的发展。 3.两者相互交织,相互渗透 科学与技术的职能分工是相对的,两者在很多方面是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在一起的。技术的“硬件”和“软件”是科学原理的载体,而科学的观念、理论同时又构成技术的理论要素和指导思想。科学需要技术支援、应用和促进,技术需要科学指导、论证和带动。二者是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科学技术作为人的一类社会活动,和其他类型的社会活动,如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军事活动、教育活动、思想文化活动之间,无不存在着互动关系。也就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互为

14、因果。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从总体上看是一种双向作用:一方面是科学技术能对其他社会活动产生的影响作用户称为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则是其他社会活动对科学技术的制约作用,这类作用构成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一)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 要使社会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主要是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科学技术可以丰富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与水平;可以使劳动对象不断扩大其开发范围,从而提高应用能力;可以使劳动组织与管理手段科学化,从而提高劳动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功能与动作水平。总之,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1.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15、 科学技术渗透到社会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中,引起了它的性质和结构的变化,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带来生产力的革命性变革。劳动资料是人类劳动经验、技能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结晶,劳动资料的水平表现了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科学技术不仅使人们对天然自然的开发和利用更加充分有效,而且研制开发出新型材料,使人类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如可再生能源的发现和利用,大大减少了社会生产对一次性非再生能源的依赖,大量人工合成材料的研制成功,为人类提供了许多性能良好的可再生的新材料。 2.科技进步促进政治民主化 首先,科技进步推动国家关系的调整。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使世界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都应该积极参与国际交流、竞争与合作。各国都必须调整战略,主动加强与世界各国及地区的对话与合作,共同关心和解决威胁人类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其次,科技进步加快各国民主化的进程。借助科技成果传媒事业得到飞速的发展,广播、电视、网络等已在百姓中普及,大众传媒的流行不仅开拓了人们的视野,提高文化素养,而且提高了人们参政议政的热情和能力。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政府的有关精神、建议、决议得以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