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期权投资理论解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9896810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期权投资理论解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于期权投资理论解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于期权投资理论解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基于期权投资理论解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基于期权投资理论解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期权投资理论解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期权投资理论解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期权投资理论解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刘煜 张丹丹(大连民族学院,辽宁,大连,116600)摘要:本文通过应用期权投资的角度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基于期权投资理论建立分析模型,证明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预期不同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权投资;信息不对称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文献回顾及评述针对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很多专家学者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各种影响因素做了分类说明。有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的,认为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不足和结构性矛盾是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供给的不足一方面体现在绝对供给量的不足,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教育资源的浪

2、费。结构性的矛盾则体现在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大学毕业生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与社会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专业分布与社会对各专业毕业生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与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存在结构性矛盾;还有一些学者则从心理预期方面出发对此问题进行了阐述,认为当前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往往存在一些不利于择业、就业的心理预期,如孤傲心理、攀比心理、完美心理、急功近利或是消极、矛盾、自卑、依赖、不公平等不良心理,不能正确对待自己与社会,错失择业良机,影响顺利就业。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者从高校工作方面分析,认为问题在于高校工作中心存在错位与缺位,主要体现在自主性,研究性,创业教

3、育,定位引导等方面。二期权定价理论的概述企业对毕业生的定价水平不完全是根据毕业生的那些显现化的价值(如获得了某个专业的学位证书)定论的,而是根据其能否为自己公司创造出远期更高价值的预期。既然定价是建立在对未来预期收益之上的,那么就应该把毕业生的定价等同于对一项资产的定价,即以资产的定价理论来解释毕业生的问题。在本文的分析中,将学生和企业看作是一项期权组合投资者,应用期权定价理论对就业问题进行分析。期权作为金融市场上一种克服基础证券不确定性的金融衍生工具,其特点是能以有限的成本(期权费)来获得当资产价格发生有利变化时的获利机会。投资买方期权则可以获得资产价格上升的收益,而卖方期权则可以在资产价格

4、下跌时获利。期权投资理论正是基于这种锁定风险的特点发展起来的,这种投资方法刚好适用于那些无法确定未来收益的资产。一项资产的价值是由其所包含的权利和义务所决定的,该资产所包含的权利越大而承担的义务越小就会在金融市场上得到更高的定价,因此一项资产的价值是由附着在其上权力的价值扣除所承担义务的价值后决定的。期权定价理论的核心就是把资产看成是一组期权的组合,把对一项资产进行投资的初始投入金额作为期权费,期待以后有机会分享到升值的好处,当然,即使预期没有实现,投资者最多的损失不过是初始投资的金额,但当资产的价值朝有利的方向变化时,投资者会得到数倍与初始投资额的收益。三模型的建立下面将通过建立一个模型分析

5、毕业生就业问题,该模型可以很清楚地展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为后面问题的解决方案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为了分析方便,先进行一些假设:1.社会存在一种认同,高学历会得到相对高的定价。这一假设保证学生为了获得更高定价,愿意向学校购买一份买方期权。2.毕业生都有能力达到基本定价所要求的能力水平,因此学生不会预期自己的定价低于基本水平。对于在校成绩更好的学生对自己会有更高的定价预期。3.企业愿意给较高能力的学生更高的定价。4.就业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企业对价格水平具有一定的决定作用。模型中假定学生与企业分别投资了一份买权和卖权的期权组合,这份期权组合的标的物是学生未来创造价值的能力,随着定价的不同,双方的

6、投资组合收益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继而会影响到双方的投资行为。学生的投资组合是由一份向学校购买的买方期权和一份企业提供的卖方期权构成,买权的成本是在校学习四年学习费用的总和,卖权成本是学生向企业证明其能力所花费的总和,主要是取得各种资格认证的考试、培训费用。企业的投资组合是卖出一份卖权和买入一份买权,卖出卖权理论上应该得到的期权费将在后面解决问题的部分进行分析,目前企业是提供的免费卖权,买入买权的成本使企业搜索信息以及为毕业生进行培训的成本。Pe是学生对于自己基本价值的定价,Pu是具有较高能力毕业生预期自己的定价水平,Pd则是由于某些原因企业给出的低于基本水平的定价。四应用模型解释就业问题信息的对

7、称性是决定一个市场效率和影响市场参与者行为的重要因素,招聘市场上也同样受其影响。在信息完全对称的条件下,学生了解企业的真正需要,可以根据自己职业的选择,通过在校学习提高自己在该方面的能力,同时企业也可以了解到学生能力的准确信息,招聘到满意的毕业生。这时双方定价可以实现一致,即每个企业招聘到的都是符合企业要求,具备基本能力的毕业生,因此,企业愿意提供执行价格至少为Pe的卖方期权。当然,能力较高的毕业生会得到更高的期权,那么该毕业生的期权组合就会获得正的收益。虽然在执行价格上,企业的期权组合的价值为0,但是从期权投资的角度考虑,企业看重的是未来该资产能够创造出超过期权执行价格更大的价值。一旦实现买

8、权价值的升值,企业的这份期权组合就给企业带来远大于成本的收益。由此得出,只要信息完全对称,学生和企业的期权组合价值都是大于等于0的,都是一项好的投资,这就是最优的情况。然而,信息的完全对称只是一种十分理想的情况,当有效信息无法在市场参与主体中传递时,最优的市场搭配则无法实现。信息影响着市场参与者的预期,而预期的不同必然导致资产定价的不一致,市场上的均衡也会因预期的差异而被破坏,这一理论完全适用于所要讨论的就业问题。当企业与学生的信息不对称时,也就是说学生学习的知识以及具备的能力不是企业所需要的,而企业也没有了解学生真实情况的有效渠道,只能在录用后其工作表现中才能做出准确的评价。这样一来,企业发

9、现大批招聘到的毕业生并不具备自己的要求,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培训成本才能使其具备预期的能力,因此对毕业生的定价水平必然降低。下面分析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企业与学生的行为。如果企业依旧提供Pe价格的卖方期权,买方期权的成本增加会导致企业的期权组合价值为负,企业处于亏损区域。任何一个理性的投资者都不会采用这种策略,因此,企业必然要降低出售卖权的执行价格,在模型中表示为Pd。由于预期经过培训后毕业生才能达到原Pe的水平,因此企业认为只有在这个较低的执行价格水平上,期权组合的价值才不会为负。在买方市场上,企业对价格具有相对控制权,因此当卖权的价格降为Pd时,学生发现自己的期权组合价值将为负值,学生作为投资者

10、自然也不会愿意执行一项亏损的期权,因此出现很多毕业生选择等待,希望获得更高执行价格的卖方期权的现象,这就可以为近几年就业率的不断下降给以部分解释。除了等待机会,很多学生选择购买另一份期权继续攻读研究生,希望以高于本科的学历获得更高执行价格的卖方期权,这也是近几年考研人数不断增加的部分原因。对于那些希望毕业后马上工作的学生来说,他们的选择或是接受了价值为负的期权组合,或者希望获得各种企业认可的资格认证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各种不同级别的资格认证确实成为企业分辨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学生获得卖权的成本随着认证的培训,考试而提高了。早期获得认证的学生比较少,可以相比与其他毕业生具有明显的

11、优势,企业对这些学生会提供一份执行价格可能为Pu的卖权,这样一来即使成本增加,但学生期权组合的价值依然为正。但是,随着仿效的学生增多,这种认证的甄别能力下降,学生不再能获得满意的定价,其期权投资又再回到负收益的情况,因此就业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对于前面提到很多学者分析的结构性矛盾,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方式的原因都是源于企业与学校,学生间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双方无法达到一致的价格预期。作为企业的一方是希望毕业生能直接上岗工作,但是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以及知识和能力结构都与实际工作岗位不符合。而认为学生预期过高的分析也可以解释为由于上述结构性的矛盾存在,使得企业降低了对学生的定价水平,反衬出学生对

12、自己预期的定价过高。因此,无论从哪方面的分析实质都是揭示了企业、学生双方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后果,而本质还应该归因于信息的不对称。五问题的解决 如何才能使双方的信息对称呢?模型中假定企业愿意提供给适合的毕业生一个免费的卖方期权,这在典型期权中是不存在的,一份期权的买方必然要支付给卖方一定的期权费作为卖方承担执行期权义务的补偿,不可能无条件承担风险。模型中企业愿意提供免费的卖方期权是因为预期得到一个低成本的买方期权(假设此成本为0),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很可能得到的是一个高成本的买方期权,那么这个同时包括免费的卖方期权的投资组合就会对企业造成损失(当预期的能力达不到弥补买方期权费的成本时

13、,企业就会在这项期权投资组合中亏损),企业自然不会采用这种投资策略,结果就会是学生花费了获得卖方期权的成本,却依旧无法得到满意的定价。如果让企业来得到这份期权费,但同时要负担起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责任是否会是一条解决问题的途径呢?先从模型中分析,当企业获得卖方期权的费用后,在Pe的执行价格水平下企业的期权组合价值至少为0,因此只要预期培训后的学生能具有Pe的能力,企业就会投资这项期权组合,那么学生和企业的预期就可以在Pe处实现一致,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再从现实情况分析其可行性,企业要想得到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就必须要让学生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由企业为学生提供较真实的工作内容,让学生负担实践中

14、的培训费用,实习结束后由企业为每一个学生的实践能力做一份详细的评定,同时在教育系统中为所有学生建立一个拥有详细信息的数据库,企业可以从该数据库中查阅到任何一个毕业生的相关信息,比如实习过的企业名称,实习内容,具体工作能力的评价等。而这种评价也不应是简单级别的划分,应该有主观方面深入的评价。为防止企业重视程度不够,各企业可以对毕业生的表现与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审核,当发现某公司提供的信息常存在问题时,则可以在以后的招聘中对到该企业实习的学生做更多“不选择”的考虑,这样对企业本身的信誉也有一定的影响。相反,如在某企业参加实习的学生工作能力十分突出的,就可以在以后的招聘中多给与“录用”的考虑。这样企业之间形成一个无限期的博弈,就可以对所有企业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同时,企业自身也可以在学生实践中找到需要的人才。这样,企业与毕业生之间的双向信息都实现了对称,必然会调整企业对毕业生创造价值的预期,使就业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