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抗旱预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989674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溧阳市抗旱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溧阳市抗旱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溧阳市抗旱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溧阳市抗旱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溧阳市抗旱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溧阳市抗旱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溧阳市抗旱预案(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溧阳市抗旱预案溧阳市防汛防旱指挥部二一三年四月溧阳市抗旱预案( 2013 年修订)1 总则1.1编制目的溧阳市位于长江下游,太湖以西,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但受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影响, 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为了有效防御干旱灾害, 减轻干旱灾害损失,保障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抗旱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1.2工作原则(1)本预案所称抗旱,是指组织社会力量,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合理开发、调配、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预防和减少因降水和水资源短缺,对城乡居民生活、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的各种活动。(2)抗旱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注重科学、讲求效益、局部利益服

2、从全局利益的原则。 抗旱应当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用水。(3)干旱灾害防御工作在坚持行政首长负责制原则的前提下,实行分级负责指挥、 统一组织调度、 分级分部门协同合作的防旱抗灾指挥责任制。1.3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 2)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 19982010年)、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以及相关法规等。( 3)旱灾损失与抗旱效益计算办法(试行) ,特大防汛防旱补助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报旱制度、报旱标准等。(4)我市有关水利建设、发展的目标及

3、规划等。1.4预案分类及适用范围本预案为溧阳市地方总体抗旱预案,适用溧阳市行政区域内新发生的1干旱灾害。2 基本情况溧阳市位于江苏省南部,苏、浙、皖三省交界处。东临宜兴,西接高淳、溧水,南与安徽省广德、郎溪交界,北与金坛、句容毗连。溧阳市地处北纬 31 0911 31 4108,东经 1190804 11936 40,南北长 59.06 公里,东西宽 45.14 公里。境内地形复杂, 山、丘、平、圩兼有,从面积分布看: 山丘占 49,平原占 13,圩区占 38;南、西、北三面环山,南部以南河为界,属天目山余脉,西部北部以北河为界,系茅山余脉,腹部由西向东,地势平坦低洼, 河港纵横交错,湖荡嵌布

4、其间,为广阔的平原圩区。2.1自然地理情况溧阳主要属北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干湿冷暖,四季分明,雨水丰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温、光、水资源比较丰富,是我省雨量热量的高值区。由于受季风影响,雨量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地理位置上呈南部大、北部小,山区大、平原小。据气象资料统计,全市年平均气温15.4 ;无霜期224天,日照 2112小时;蒸发量 1501.8 毫米;降水量 1168.8 毫米,雨日118天。降雨量年际间变幅较大,年内分配也不均衡,汛期(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 60.5%,集中降雨主要在每年的 6月中下旬至 7月上中旬,使河库水位猛涨,造成大洪大涝,防汛进入紧张阶段,月下旬至月,由于受西

5、太平洋副高势力控制,炎热少雨,为丘陵山区抗旱关键。遇旱,则引水困难,水源紧缺,部分丘陵山区人畜饮水困难,防旱形势十分严峻。2.2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溧阳市下辖 10 个镇(区),175 个行政村;全市总面积 1535.87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68462 公顷,其中水田 58225 公顷;截止到 2011 年年底,全市总人口 78.73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39.01 万人,市区面积 35.0 平方公里, 2011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GDP) 503.78 亿元。2.3水资源开发利用概况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 全市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初步2建成了防洪、灌溉、降渍、抗旱水利工程体系。至

6、 2012年底,全市共建有10万方以上水库 64座;其中大(二)型水库座(沙河水库、大溪水库) ,中型水库座(前宋水库、塘马水库) ,小(一)型水库 12座,小(二)型水库 48座,水库总集水面积 448.16 平方公里,占山区总面积的 57%;总库容 2.88 亿立方米,其中调洪库容 1.53 亿立方米 , 兴利库容 1.39 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 1.75 万公顷,实际灌溉面积 0.96 万公顷,其中自流灌溉面积 0.75 万公顷;其中有 11座水库、塘坝作为供水水源为十个镇区服务, 日供水量 11.78 万吨,用水人口 76.96 万人。塘坝 13388座,其中 5万方以上塘坝 173

7、座, 2-5 万方塘坝 328座, 1-2 万方塘坝 569座, 1万方以上塘坝 12318座,总库容 6801.5 万方。小型泵站951座,其中单灌 483座,单排 188座,灌排结合 280座,水泵 1112台套,装机40106.9 千瓦,设计流量 472.47 立方米每秒,有效排涝面积 53.84 万亩,有效灌溉面积 55.56 万亩。万亩联圩 13只,圩堤长 198.66 千米,千亩以上万亩以下圩 95只,圩堤长 733.34 千米,五百至一千亩圩 45只,圩堤长 112.18 千米。全市有效灌溉面积 5.62 万公顷,其中自流灌溉面积 1.56 万公顷,机电灌溉面积 4.07 万公顷

8、。主要固定灌溉补水站有沙河、 镇岗山、南渡、石街、前宋(於坝、花岗)、塘马(西庄)、汤桥、沛南、竹箦南(北)关站等。水库供水数据表(2011 年)序号名称所在镇供水规模受益人口(万 T/ 年)(万)1沙河天目湖189553.162大溪南渡20243塘马别桥3015.54前宋社渚3005.35吕庄竹箦3296.16汤桥塘坝上兴201.37赵沛塘坝上兴110.48团结上兴9.50.49竹林上兴862.810鸡隆坝上兴121.3311石坝天目湖240.7501276.962.4旱灾概况溧阳市受季风影响, 降雨年季变化大,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降水区域分布差异大,因而,在历史上干旱灾害频繁发生。建国以

9、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 全市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 初步建成了防洪、灌溉、降渍、抗旱等水利工程体系,抗御旱灾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受当时客观条件限制, 大部分所建工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设计标准低、 施工质量差等先天不足问题, 加上经过几十年运行, 普遍老化失修,目前难以抵御严重干旱考验。 虽通过近几年实施的水库除险加固,水库病险基本得到解除, 水库效益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但塘坝工程因历史原因或工程存在病险, 难以达到兴利效益。 丘陵山区的补水站, 因运行机率低、年久失修,特别是 1978年干旱后建成的翻水线大多名存实亡。抗旱期间,引水能力有限,河库水位迅速下跌,丘陵山区更因源短流长,水

10、源紧缺,严重地区人畜饮水发生困难。 随着社会的发展, 干旱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溧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解决干旱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大问题,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1、1994 年旱情1994 年汛期气候特点:入梅早,出梅早,热得早,高温时间长,夏旱接秋旱。为我市历史上少见的干旱年份。主要表现为:降雨量少。汛期全市面平均降雨总量397.6 毫米,仅为常年同期的 70%;且空间分布不均匀,西北部降雨明显少于东南部;出梅早,梅雨量少, 6 月 7 日入梅至 6 月 28 日出梅,梅雨量 122.7 毫米,仅为常年的一半,且出梅时间较正常年份提前一个月;出梅后的七、八、九月份,我市北

11、部地区百日未下一场透雨。高温持续时间长,蒸发量大。汛期( 59 月)平均气温比常年明显偏高,出梅后即进入高温伏旱期, 持续时间之长, 温度之高为历史上所4少见,持续超过 35的高温天数达 25 天,极端最高气温达 37.8 ,高温天数累计达 36 天。由于持续高温,水量蒸发加剧, 78 月份累计蒸发达 350 毫米,而同期降雨量仅为 70 多毫米,蒸发量为同期降雨量的 5 倍多。河库水位下跌快,水库塘坝大都干涸。汛初,我市库塘水位大多接近汛限水位,较常年偏丰。据统计,全市16 座百万方以上水库汛初最高蓄水达1.26 亿立方米,其中兴利水量1.03 亿立方米,比正常年份多0.30亿立方米。由于持

12、续晴热高温,长期无雨,进入七月份,水库蓄水量每天以近 200 万立方米的速度递减, 7 月 20 日起,丁村、下姚、大坝坊、姚河坝等水库相继干涸,至七月底,全市16 座百万方以上水库仅有可用水量 3000 万立方米, 57 座小型水库大部分已经干涸,1.37 万座塘坝全部干涸。随着丘陵山区旱情进一步加重,平原圩区旱情发展迅速,至8月中旬,全市除主要骨干河道及少数通航河道有水源外,其余河道及大量支河小港基本断流。南渡最低水位降至2.6 米,河口水位仅 2.3 米(8 月13 日),南渡以西地区一度有 83 条支河小港断流,许多电灌站引水发生困难。灾情重,涉及面广,滞后影响大。持续干旱给全市带来了

13、严重的经济损失。据统计,全市受灾严重乡镇达28 个,直接经济损失 3.94 亿元,受灾面积达 83.08 万亩,其中水田 40.16 万亩,旱地 9.18 万亩,山林 29.96万亩,水面 3.78 万亩,受灾农户9.68 万户,人口 31.3 万人。2、2005 年旱情由于 2004 年秋旱以来我市降雨偏少, 库坝蓄水不足 ,加上 2005 年基本为空梅,导致我市2005 年水稻栽插时,丘陵山区就出现了旱情,且部分地方旱情十分严重,出现了少有的夏种抗旱现象。旱情严重时,下姚、大坝坊、永和、牛石龙、北山等23 座水库达到死水位,全市1 万多座小塘坝干涸,向集镇供水的前宋、 吕庄、竹林水库水量锐减, 威胁到共 12.6万人的饮水安全, 全市有近 2 万亩农田无水栽插, 丘陵山区水稻抗旱面积5达 12 万亩。干旱性质从降雨角度看, 类似于 1978 年、从库坝蓄水层面看,旱情严重于 1978 年。3、2011 年旱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