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作文题目预测(一)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9888599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中考作文题目预测(一)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4中考作文题目预测(一)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4中考作文题目预测(一)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中考作文题目预测(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中考作文题目预测(一)(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中考作文题目预测(一)一、2014中考作文题目预测:我因_变得要求:(1)在两个横线上分别填上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字数不少于600字。2014中考作文写作提示: 就这道半命题作文而言,“变”是写作主体,“变”的对象是我。前一个空,应该填写的是让我变化的人物事物,如爸爸、妈妈、老师等人物,或是书本等某一具体事物;后一个空应该补充的是自己变化的结果,如宽容、诚信、善良之类的美德,如成熟、稳重、淡泊之类的个性等。但切不可反向立意,让自己变“坏”,那样自然就偏离了命题者的要求。二、2014中考作文预测题目:初三,我多了

2、一份_作文写作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题目的横线上填写一个词语,如“成熟”、“责任”、“梦想”、“理解”600字以上。中考作文写作提示: 命题出示了“成熟”、“责任”、“梦想”、“理解”四个词语,但这些词语显然是用来打开我们思路的一些提示。你若是不假思索,简单套用,文章自然就容易出现大惊小怪的问题。如果一定要选用这些词语,得在切入角度上巧妙出新。如写多了一份“梦想”,你可以通过一幅幅的自然美景,反映自己对自然的喜爱与保护之情。如此一来,或许会推陈出新了。三、2014中考作文预测题目:与_一起前行。要求:先在横线上填上适当词语,然后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中考作文

3、写作提示:这道半命题,初一看,需要补上的是一个人物,如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好友,或身边的其他人物。细一想,你会发现,其实视野可以更为开阔。比如,与自然美景携手前行,与诗词或诗人携手前行,与感恩携手前行,与微笑携手前行,均是不错的选择。行文时得注意,既然是同行,定是有同行的理由,有同行的收获,有同行的启迪。这样写作,主题才算精准。四、2014中考作文题目预测:我因_精彩。中考作文写作要求:先在横线上填上“时尚”、“智慧”、“美德”、“追求”等词语,然后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中考作文写作提示:十四五岁,正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在这个阶段,什么才是最精彩的呢?正如提示所言,是因为

4、时尚还是因为智慧,是因为美德还是因为追求?不过老师要告诉大家的是,若是简单地选取这些提示里的内容,文章内容容易落入大同小异的误区。想一想,写“阅读”与“诗词”行不?若是再加入一些情景交融的描写,文章定会变得诗意盎然,格外精彩。在生活中我们都会有精彩的瞬间,也有精彩的阶段,你是如何看待这些时间的呢?又是如何记录这样美好的生活的呢?在此作文中,可以围绕精彩进行详细阐述。五、2014中考作文题目预测:请以“_让我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中考作文写作要求: 题目空缺处补充文章。 除诗歌外体裁不限,不少于600字。 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014中考作文写作提示: 让我们快乐的人或

5、事物也许有很多,我们得考虑这些人或事物会不会与众不同,能不能够写出风采。一般而言,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来写,更容易下笔。如爱好音乐者,可以写音乐能自己带来的美丽;爱好书法者,可以写自己与传统文化的触摸;爱好文学者,则可以用美丽的文学故事展示自己的精彩生活。如果以人为写作对象,生动有趣的描写不可或缺。开朗的性格不仅可以使自己经常保持心情的愉快,而且可以感染你周围的人们,使他们也觉得人生充满了和谐与光明。快乐是非常重要的,所有快乐的源泉均来自于真实自我的表露。在写作过程中,同学们一定要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为参考的基准,这样写出来的内容会更真实,更接地气!六、2014年中考作文预测题目:为者常成2005年

6、9月20日,著名文化人士李敖在北京朝阳门附近的新鲜胡同小学看望母校师生,在他曾就读的教室,当教师们要求他为孩子们写几个字时,他欣然允诺,在黑板上以潇洒优美的字体写下了“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语出晏子春秋”两行字,并解释说:“为就是做,做的人他不一定能成功,但常常会成功;行者不一定能到达目的地,但常常会到达。”以此来勉励孩子们。请以“为者常成”或“行者常至”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而“不为”、“不行”是绝不可能成,绝不可能至的。写好此文,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摆事实,讲道理。古今中外,成功与失败的事例不胜枚举,彭端淑的为学中,蜀国边境的两个和尚就是很好的例证。关键是怎样将摆事实和讲道理,将正反对比论证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论证严密,准确有力。1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