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9885458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 1工业化国家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世纪后期,先行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实现了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本的积累和其他资源的投入驱动向主要依靠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效率的提高驱动的转变。以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为开端,现代经济学家把先行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大体上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起飞前阶段、早期经济增长阶段、现代经济增长阶段、信息时代阶段,对应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存在着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已有研究表明,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按照钱纳里标准模式划分的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是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和工业化后期阶段。安全生产状况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表现出大致四个阶段:一

2、是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安全生产事故多发;二是工业化初期阶段,安全生产事故达到高峰并逐步得到控制;三是工业化中期阶段,安全生产事故快速下降;四是工业化后期阶段,安全生产事故稳中有降,死亡人数很少。以上四个阶段揭示了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的内在联系。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快速增长的特定区间时,安全生产事故也相应地较快上升,并在一个时期内处于高位波动状态。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关系的一般规律如下:(1)从角度上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经济增长速度在以上时,企业工伤事故明显增多。特别是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在5000美元以下时,很难避免工伤事故的发生,尤其是

3、人均在0000美元之间时,是安全事故急速增长的阶段,而且上下波动较大;当人均GP约1万美元时,企业工伤事故开始缓慢下降,发生事故的波动幅度也有变小趋势;在人均D超过万美元左右时,发生特大工伤事故的概率大幅度降低,伤亡人数明显下降,而且基本上不会出现幅度较大的波动和反复。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特大事故频繁发生的情况,例如美国在人均DP为00000美元之间时,工伤事故十万人死亡率为3左右,全国工伤事故年均死亡人数超过万人;日本在20世纪6年代中期人均DP刚超过美元时,工伤事故十万人死亡率在1左右;英、德、法等国家经过了0年以上的努力,使工伤事故十万人死亡率降到了5左右的水平;韩国、巴西

4、、印度等国家也曾经或正在经历这段历史进程,其工伤事故的十万人死亡率都在10以上。我国近几年同口径的工矿企业工伤事故十万人死亡率平均在0上下波动。(2)从产业结构角度上看,发达国家的历史表明:在制造业高速发展的时期,出现事故频率高、工伤死亡人数多的情况,随着第三产业比重的相对增加,形势才逐年有所改善。例如当美国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时,高风险企业和高风险人群同时减少,工伤事故的风险也随之下降到很低的水平。可见,产业结构调整,以第三产业增加为主导,使高风险行业萎缩,伤亡事故和高危人群减少,工作环境本质安全条件提高,安全生产形势好转。 我国经济增长与安全生产状况的关系 经济发展指标GD 国内生产总值(

5、rosomcodt,简称GP)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从1年我国GP居世界的位次第15位,到11年我国上升到世界第位,仅次于美国。1821年,我国总量一直以较快的增长趋势上升,在这30年的时间里保持8%以上的速度增长,虽然其间有几年出现了较低的GP增长率,但就世界范围内来看,我国实际D增长率平均水平仍然是较高的;996年,由于我国200年加入世贸组织以及20年人民币汇率改革等,使得经济保持平稳快速的增长势头,连续12年DP平均增

6、长率保持在92,并呈现波浪式加速态势;20020年,我国发生了汶川大地震、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以及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尽管发生了这些事件,但我国P增长率仍然保持较高,说明我国应对不利情况和把握有利情况的能力在不断增强。 2.安全生产状况指标十万人死亡率 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以下简称十万人死亡率)是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与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的比率,表示工矿商贸企业每十万就业人员中因安全生产事故造成死亡的人数。十万人死亡率可综合反映我国高危险性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状况。目前十万人死亡率是国际上评价工作场所安全状况的最主要指标。近0年来世界各国十万人死亡率

7、均呈下降趋势,如19年大部分国家在1左右,年平均降至1以下,2002年降至8以下。先进工业化国家十万人死亡率普遍较低,目前平均值为左右,其中英国最低,在1以下,澳大利亚其次,由2年的7下降到年的2,德国居第三位,自10年的.下降到002年的2.,美国由92年的5.3下降到00年的4.,日本200年为4.。经同口径测算,我国目前十万人死亡率为9左右。我国03年是工伤事故死亡人数的分水岭,在20年之前,工伤事故死亡人数年年攀高,而20年之后工伤事故死亡人数明显下降,但是截止01年,我国的工伤事故死亡人数每年仍然在万人左右。同时也可以得出200年前,工伤事故死亡人数大幅上涨,到202年达到近14万人

8、,003年之后,工伤事故死亡人数开始大幅下降,到011年底不足8万人。这种工伤事故死亡人数先增后减说明我国安全生产事故频发,且伤亡惨重的安全生产形势使我国企业中的员工个体在作业中提高了安全生产的意识,企业的员工及领导层对安全生产的意识从薄弱走向了增强。 我国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本文主要从P和产业结构两个角度来分析我国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从P角度分析 本文抽取我国转型期(15211年)工伤事故死亡人数和GD数据进行工伤事故死亡人数与G的趋势分析。2003年之前,随着GD的增加,我国工伤事故死亡人数逐年增加,200年之后,P仍持续增长的态势下,我国工伤事故死亡人数却逐年减少;

9、截至2年底,我国工伤事故死亡人数已连续年稳定下降。20年,我国进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已超过2亿人,而且出现了逐年增加趋势。这些农民工主要从事矿山、建筑、制造业和密集型劳动产业的高风险的劳动,由于农民文化素质和安全意识都与当前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有相当大的距离,同时现有安全培训力度也无法使这些农民工的安全意识与安全能力在短期内达到法律法规的要求,因此工伤事故死亡人数还较高,但相信随着安全管理力度的加大,农民工的安全生产状况会有所好转。本文抽取我国转型期(199501年)工伤事故死亡人数和DP增长率的数据进行工伤事故死亡人数与GP增长率的趋势分析。0年以前,工伤事故死亡人数与增长率呈正相关,年以后,工

10、伤事故死亡人数与DP表现为负相关性。这是因为:2年后在我国经济发展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国家发展由以快速经济增长为主导开始向以社会进步为主要发展目标的模式逐渐转化,国家和公众比以前更加关注安全、福利、民主、法治、平等和公正等一系列民生问题。自99年起,我国G增长幅度变缓,工伤事故死亡人数下降,但从0年到2年GDP增长率增加,工伤事故死亡人数也呈明显上升趋势。此外,在现有环境条件下,当DP增长幅度超过时,工伤事故死亡人数可能上升,而G增长率超出以上时,工伤事故死亡人数增加的风险加大;反之,当增长率低于8后,工伤事故死亡人数可能出现下降趋势。本文抽取我国转型期(9921年)工伤事故死亡人数与G数据进行

11、工伤事故死亡人数与G的关系分析,见图。由图6可以看出:随着我国G的增长,工伤事故死亡人数表现出了折线变化。在G约为12000亿元人民币,按照我国当前约3亿人口计算,约为人均DP为9615.38元人民币,折合为133.美元,即点A处,我国当年工伤事故死亡人数在10万人以上;在人均GDP处于150美元左右时,即点处,我国当年工伤事故死亡人数达到最大,约为1万人;在人均D处于10030美元时,即点到点,我国每年工伤事故死亡人数基本都在10万人以上。因此,人均GP在10000美元这个区间时是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期。 .从产业结构角度分析 本文抽取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520年年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12、的数据和各省三次产业生产总值的数据,并以5年和00年十万人死亡率及各省三次产业生产总值为例进行分析。在转型期,我国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是不同的,在产业结构变化趋势中,比较明显的是第三产业的比重稳步提升;我国的安全生产状况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呈现出沿海地区好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好于西部地区的整体安全生产形势;在转型期,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虽然有所增加,而第二产业仍高达5以上,对于我国正处在制造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难免要面对安全生产问题的挑战。由于工业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张,我国正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大国,但我国不同行业之间伤亡事故的风险具有很大差异,如煤矿开采业、非煤采矿业、建筑业、化学工业等

13、基础工业或制造行业近年平均十万人死亡率明显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而轻工、电子和第三产业则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数。 结论 通过对我国转型期(9011年)的D和十万人死亡率两项指标的研究可以得出:从2005年以来,我国安全生产的伤亡主体主要锁定在进入城市务工的农民工这一群体,这使得我国安全管理的对象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地理分布上看,我国的安全生产状况形势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呈现出沿海地区好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好于西部地区的整体安全生产形势;从产业结构上看,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虽然有所增加,但第二产业仍高达以上,对于我国正处在制造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仍要面对安全生产问题的严峻挑战。 第 1 页 共 1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