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0.哈姆莱特(节选)教材优化全析 粤教版必修5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987011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10.哈姆莱特(节选)教材优化全析 粤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10.哈姆莱特(节选)教材优化全析 粤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10.哈姆莱特(节选)教材优化全析 粤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10.哈姆莱特(节选)教材优化全析 粤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10.哈姆莱特(节选)教材优化全析 粤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10.哈姆莱特(节选)教材优化全析 粤教版必修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 哈姆莱特(节选)学习目标导航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代表作,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文学成就。2.通过把握剧情,了解剧本主题;通过分析诗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心理。3.理解莎士比亚戏剧的悲剧艺术美,领会其人文主义理想。自主研学平台一、作家作品1.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年),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后因父亲破产,15岁时停止了学业,后来跟随一个剧团流浪到伦敦。据说他曾在戏剧院门口为看戏的绅士们看管马匹,后来进入剧团打杂当配角,一边演戏,一边写剧本。1590年,莎士比亚创作了历史剧亨利六世,这是他戏剧创作的真正开始 他的创作生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5

2、901600年,包括10部喜剧(如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9部历史剧(如理查三世等),3部悲剧(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共32部戏剧。这个时期他的人文主义世界观已经形成,他对实现人文主义的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基本倾向是乐观的。这个时期的悲剧都带有乐观气氛,罗密欧与朱丽叶被称为“乐观主义的悲剧”。第二个时期是16011608年,包括7部悲剧(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作于这个时期)、4部喜剧和一些十四行诗。这个时期是他戏剧创作的成熟期。第三个时期是16091613年,包括3部喜剧(主要是传奇剧)和一些历史剧。 湾省莎士比亚的作品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3、他笔下的悲剧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他的戏剧以语言丰富著称,有人说他的用词是“千古独步”。另外莎剧的重要特点是各种戏剧因素的有机融合。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在莎剧中,“崇高和卑贱、恐怖和滑稽、豪迈和诙谐、离奇和古怪混合在一起”。在他的一些喜剧中有悲剧的成分,而在他的一些悲剧中又有喜剧的因素,如前面提到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其中一个典型。2.文艺复兴运动:是以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特点的反封建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其思想体系是人文主义思想。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文学艺术的繁荣,对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英国的人文主义文学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4、,代表这一时期文学最高水平的是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文艺复兴是一个统一的思想文化运动,这种思想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反对神权、神性,宣扬人权、人性,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和世界观。人文主义所说的“人”,实质上是理想化了的资产阶级自身和资产者个人,其思想基础为人性论:肯定人的价值,赞美人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推崇知识,主张平等。3.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这时的斗争锋芒是针对中世纪封建主义世界观,特别是天主教会的宗教世界观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用人性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

5、昧;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等。4.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悲剧的情节是这样的: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接受人文主义教育期间,国内发生了意外的变故,他的叔父克劳狄斯毒死了老王,篡夺了王位,母亲在老王死后仅两个月就匆匆改嫁新王。哈姆莱特回国后,叔父声称老王是在花园里被毒蛇咬死的,但哈姆莱特对这一切的变故充满了疑虑。就在这时,父王的鬼魂告诉了他真相,并嘱其报仇。从此哈姆莱特陷入了内心的矛盾之中。为了证实父王鬼魂的话是真是假,哈姆莱特先是用装疯来试探敌手,后又通过一场“戏中戏”来证实了鬼魂的话,决心复仇。在一次和母亲谈话时,哈姆莱特误把

6、自己情人的父亲大臣波洛涅斯当成奸王杀死。情人因失恋、失父而精神失常,落水而死。奸王借机挑拨波洛涅斯的儿子为父报仇,并用利剑、毒剑、毒酒三重陷阱欲置哈姆莱特于死地。结果,比武中,王后饮了毒酒,哈姆莱特和波洛涅斯的儿子都中毒剑,波洛涅斯的儿子临死前说出了克劳狄斯的奸计,哈姆莱特拼尽最后力气,杀死了奸王,随后死去。二、写作背景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悲剧的题材来源于古老的丹麦历史传说。这个故事最早记载在12世纪末丹麦历史学家萨克斯所写的丹麦史中。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作家贝尔福莱在悲剧故事选编(1576年)中也曾转述过。莎士比亚创作之前,这个故事就已被搬上了舞台,曾在1596年上演,据认为是出自基

7、德手笔。但在传统的有关哈姆莱特传说中,一般都以复仇为主题,是一个典型的中世纪宫廷复仇故事,缺乏重大的意义。莎士比亚把时代的人文主义精神注入到古老的题材,获得了不朽的艺术价值。这部悲剧的剧情虽然发生在中世纪的丹麦,但作品所揭示的环境气氛及人物的精神面貌,却典型地反映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的社会矛盾,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内容。 1.字音恭维(wi) 吮舐(sh) 虐(n)待 砧(zhn)石 哀恸(tn) 憎(zn)恶 觊觎(j y)2.字形颠沛 蜥蜴 阴谋诡计 缔结 厮守 傀儡 酣睡 唯我是问3.字词辨识 4.成语理解郁郁寡欢:心里苦闷,不高兴 自食前言:不守信用,说了话不算数。背道而驰:朝着

8、相反的方向走。比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身无长物:一个人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教材优化全析 一、文脉梳理 整体感悟 这一场讲的是哈姆莱特想复仇,但他怕鬼魂是假的,心烦意乱,忧郁寡欢,只好装疯。同时,他的叔父也怀疑他得知隐秘,派人到处侦察他的行动和心事。此时,一个剧团来宫中演出,他趁这个机会,改编了一出阴谋杀兄的旧戏文贡扎古之死叫戏班子演出,来试探叔父。戏未演完,叔父做贼心虚,坐立不住,仓皇退席。这样,便证明了叔父的罪行属实,决心复仇。 二、课文详解 课文节选的是第三幕第二场,讲的是哈姆莱特通过导演一出“戏中戏”来证明叔父的罪行,决心复仇的故事。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看戏前。在这一

9、部分中哈姆莱特安排自己最信任的朋友霍拉旭观察叔父在看戏时的表情,以此来判断叔父的罪行是否属实。 第二部分是戏中戏。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根据剧情发展又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正式演戏前,主要写了哈姆莱特和叔父、母亲、波洛涅斯及奥菲利娅的对话。在这一部分中哈姆莱特语言犀利,主要通过与情人奥菲利娅的对话流露出自己对母亲匆忙改嫁的不满。第二个层次是正式演出,主要写了“戏中戏”的上演。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两个小的部分。先是演了一出简单的哑剧,概括了“戏中戏”的内容,然后才是真正的“戏中戏”。在这一部分中,哈姆莱特特意让演员把叔父杀死自己父亲的情形完整地演绎了出来,名义上是维也纳的一件谋杀案,其实就是一

10、出现实版的“阴谋杀兄”。在处理上,莎士比亚还巧妙地借助哈姆莱特同奥菲利娅的对话来串起了戏剧与现实的关系,告诉读者自己就是要借助这个戏剧来还原现实。第三个层次是演出时叔父克劳狄斯做贼心虚,坐立不住,仓皇退席。 第三部分是看戏后。主要写的是哈姆莱特与霍拉旭、罗森格兰兹、吉尔登斯吞的对话,委婉地表示出自己要有所行动。 本文节选部分主要塑造的是哈姆莱特这个人物形象。哈姆莱特表面身份是一个青年王子,实际上他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他的个性特征是忧郁寡欢,内心世界充满着矛盾,有人曾称之为“忧郁的王子”。这种鲜明的个性特征使哈姆莱特这个艺术形象获得了普遍的意义,成为优柔寡断者的代名词。在剧本中,

11、忧郁悲观的情绪从始至终一直与他相伴随。他本来是一个具有先进思想和美好品德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对人及世界抱有美好的看法。但是,他美好的人文主义理想很快就与丑恶的现实发生了矛盾和冲突。正因为哈姆莱特对世界、对人类的美好看法在丑恶的现实面前化为泡影,才使他痛苦、忧郁。但哈姆莱特形象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坚持美好的理想,同封建势力和其他丑恶势力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可以说,同黑暗反动势力的斗争贯穿了哈姆莱特的始终。在本文中,他利用“戏中戏”证明了叔父就是杀害父王的凶手,揭露了敌人的真面目,这证明了哈姆莱特的斗争精神是他性格中闪耀光辉的所在,同时,也集中地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家同封建罪恶毫不妥协的斗争勇气。疑难

12、探究 剧中主要塑造了几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主要塑造了两个人物,一是哈姆莱特,一是奥菲利娅。哈姆莱特机智、幽默,是一个行动的王子;奥菲利娅美丽、单纯,充满对哈姆莱特的依恋。对哈姆莱特说的“我过的是变色蜥蜴的生活,整天吃空气,肚子让甜言蜜语塞满了”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参考答案:哈姆莱特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在叔父的监视下不得不用各种方法来掩饰、保护自己,并且自己得不到真情,王宫里邪恶与阴谋到处横行。表达了哈姆莱特对这种丑恶现实的不满。 “那么让魔鬼去穿孝服吧,我可要去做一身貂皮的新衣啦。天啊!死了两个月,还没有把他忘记吗?”表达了哈姆莱特什么思想感情?参考答案:这是反语。表达了哈姆莱

13、特悲愤的思想感情和对母亲忘记父亲、匆忙改嫁的不满。三、技巧鉴赏1.人物形象鲜明、丰满,人物对话富有特色 选文虽然不长,但所塑造的哈姆莱特却十分鲜明,哈姆莱特的机智、奥菲利娅的单纯,无不栩栩如生,如在眼前。剧本中的人物对话,语言简练,音韵和谐,表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比如看戏时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的对话,就表现出哈姆莱特内心的悲愤与复杂。2.诗一般的语言 莎士比亚是剧作家,也是诗人。他的剧作大多是交错使用有韵诗、无韵诗写成的,本身就很有诗味。再加上他多用比喻、排比等手法,使剧中人物的语言更具特色。尤其是比喻的运用,是本文语言上的最大的一个特点。如“我的幻想也就像铁匠的砧石那样黑漆一团了”“我过的

14、是变色蜥蜴的生活”“什么!给一响空枪吓怕了吗?”等等,语言的形象性十分突出,起到了表达精确、鲜明、生动的艺术效果。四、合作探究 阅读哈姆莱特全剧,就莎士比亚悲剧的特点谈谈你的看法。探究思路:这道题同学们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但要有足够的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可以进行充分的准备,如上网或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写出一份发言提纲,然后在班上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 参考答案:莎士比亚的悲剧有三个特点:一是它必须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人文主义者认为,悲剧之所以为悲剧,必须以主人公的灾难性结局而结束,而死亡是一个人最大的灾难。莎士比亚悲剧的主人公虽然死了,令人心痛,但他为之奋斗的理想却胜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悲剧主人公之死给人以悲壮感,而不是单纯的悲哀,当然更不是悲观。二是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贵族。这是阶级偏见和时代局限使然。三是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的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由自己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