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火灾的天气条件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9841681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生火灾的天气条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发生火灾的天气条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发生火灾的天气条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发生火灾的天气条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发生火灾的天气条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发生火灾的天气条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生火灾的天气条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陇山林区护林防火管理及林火预报中诸因素分析摘要:从可燃物、含水量、风、气温、降水量、地下水、相对湿度、火源、能见度、防火设施、林火管理水平等多种方面分析论述了小陇山林区林火预测预报中的不稳定因素,预测了也许了发生火灾的天气条件。并对防火设施、林火管理水平的现状及此后所采用的对策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核心词:林火 因子预测 建议小陇山林业实验局管辖的林区通称为小陇山林区,跨天水、陇南、定西三市的八县区,经营总面积万hm2,其中林业用地64.万hm,林业用地中有林地36.8万hm2,灌木林地85万hm,森林覆盖率5.%,活立木总蓄积2万m3。林区、林缘区共有89个乡镇,192个行政村,126.万人,

2、林农交错,人口密集,经济条件比较差。其间有麦积风景名胜管理局、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寺庙、道观等交叉分布,生产、生活用火频繁,森林防火工作艰巨。因此做好林火的预测预报工作显得十分重要。林火预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波及的因素诸多,有稳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林火预报中的稳定因素有区域气候、地形、森林运用价值等,它们对林火预报起到长期作用,有着重要的参照价值。不稳定因素涉及可燃物及其含水量、风、气温、降水量、地下水、相对湿度、能见度等,它们随气候条件、自然条件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林火预报中的重要预报因素,防火设施、林火管理水平也是重要的预报因素。1 可燃物含水量可燃

3、物含水量决定燃烧的难易限度。可燃物含水量的变化重要与相对湿度、温度和降水量等因素有关,森林自身就是易燃物体的集合体。小陇山林区森林地表可燃物重要有枯枝、落叶等凋落物、枯草等。年复一年的落叶和树冠的自然稀疏,林地上积累了大量的枯枝落叶和分解限度不同的腐殖质,形成细小可燃物。这些可燃物吸水和失水都很迅速,几小时就可从不燃、可燃到高度燃烧。根据北道气象观测资料,渭河流域的太碌、立远、东岔林场年平均降水量约为650m,但时空分布极不均匀,1月平均降水只有0.1mm、元月为mm,由于林木有庞大的树冠,能截流大量降水,一般mm降水对林内地被物的湿度几乎没有影响,因此三林场海拔150m如下的林地冬季基本无积

4、雪,林下细小可燃物比较干燥,一旦遇火,就可燃烧,如扑救不及时就会酿成森林大火。南部的麦积、党川、观音、百花、龙门等林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2元月大部分林内可存积雪,相对湿度较高,一般不易发生火灾。但林农、林牧矛盾比较锋利,从2月开始火源频繁,一遇大风极易燃烧,从林外发展到林内,容易引起森林火灾,是森林防火的核心时期。 风风与风速在预报中是一种重要的因素,对林火蔓延影响极大。风不仅能加速可燃物的水分蒸发而使可燃物变得易燃,同步能补充火场的氧气,增长火势。因此,风是森林火灾发生的重要因子。一般林外的草地、灌丛地在下雨后几小时内由于风的作用迅速变得干燥,一遇火源,草地就可着火;但在林内,由于风小,草

5、地、灌丛含水量大一般不易着火。林区受大陆型气候的影响,全年主导风向是东风,特别是东部渭河河谷,由于地形关系,几乎常年为东风,另一方面是东南风,深秋开始以至整个冬季,山区又间西北风,至春季,西北风、东南风交替,全年以春季的春风至清明期间(月下旬至月是中旬)风力最大,时值冷暖气团相持季节,来自西北方的寒潮常引起四五级大风。夏季雷雨前,常发生局部阵性大风,瞬间风力可达八九级。春季平均风速每秒.821,一般来说风速不不小于2.m/s。风速与火蔓延成正比增长。由于本林区山大沟深有时发生增温风,在4小时内增温1以上,由于忽然增温,林内湿度迅速下降,促使地被极端干燥,往往会发生特大火灾。林区每年3月为季风期

6、,风力不低于五级,遇到这种天气,应加强火源管制、警戒。2 气温即空气温度,能直接影响相对湿度,增长可燃物的温度。温度的变幅和累积对林火的发生和蔓延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大火发生常随着着高温。因此每天的最高气温往往是某一地区着火与否的重要指标,根据中国林科院黑龙江分院研究成果:月平均气温在-1如下一般不发生火灾;-00也许发生火灾;010时发生火灾的次数最多。根据气象观测显示:东部林区11月5.2,2月0.1,1月-.7,月,3月.。就气温而论,11月至次年3月为特别防火期。4 降水量能直接影响着火的易难限度,并对可燃物的含水量有累积作用。根据资料显示,小陇山林区年均降水量30m左右,其特性是年际变

7、化大,时空分布不均,南部林区年均降水90.mm,月平均降水量75.7m。9月平均降水量为12.mm,12月平均降水量为.3m。,小陇山林区降水多集中在69月,这段时间发生森林火灾次数至少,10月至次年2月降水量至少,林内外相对湿度在60%如下,早春连旱干冷空气活动后频繁浮现的浮尘天气,发生火灾的也许性最大。5 地下水地下水能反映降水量的局限性和过剩,影响粗大可燃物的含水量。小陇山林区地下水涉及自然降水和地下径流水,除去蒸发量,东部林区年平均综合补给量7100万m3,南部林区30万m3。林区地下水月径流量最多为月份,1099717万m3,至少为2月,3260m3。百花、观音、党川、龙门、李子、麻

8、沿等林场,地形相对开阔而平缓,间有大小不等的山间盆地,这些地段,地下水径流较大,地下水位高,植被为高大乔木为主的混交林。期间林地、河滩、农田、草地交叉,可起林火障碍作用,发生林火的也许性小。高山林地远离河流,地下水位较低,发生林火的也许性相对较大。6 相对湿度相对湿度对细小可燃物的易燃性有重要影响,相对湿度大,细小可燃物水分附着量大,引起火灾的也许性小,反之,引起火灾的也许性大。7 火源火源有人为火源和自然火源,既是固定因素,又是不固定因素,在一般状况下,一定范畴的正常火源可看作是固定的,但它又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因此又是不固定的。林火原理学觉得森林火灾的发生是由火险天气、可燃物和火源三

9、者构成的。有了容易着火的天气条件和可燃物,没有火源是不会发生森林火灾的。因此,火源是森林火灾发生诸多因子中最重要的因子。小陇山林区、林缘区共有89个乡镇,16.万人。10月至次年月是农闲时期,林区流动人口活动频繁,火源随之增长,如烧地埂草、烧灰积肥、野餐取暖、上坟烧纸燃炮、更有烧林开荒等。每年这段时间林场、乡镇政府组织职工、群众巡山检查,由于地区广阔,山大沟深,地形复杂,还是防不胜防,火警及小面积火灾时有发生。近几年来,进入林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旅游者护林防火意识不强,导致森林火灾频繁发生,如发生在石门景区的森林火灾就是游客乱扔烟头引起的。因此林火管理是森林火灾避免的头等大事。8 能见度大气能

10、见度直接影响火情侦察,一般在能见度差时往往浮现高火险。小陇山林区东南部各林场,夏、秋、冬凌晨至中午常浮现大雾天气,这种雾气虽是一种水平降水,能增长可燃物的湿度,但对已发生的林火却无济于事,却能大大减少了望台、站侦察火情的能力;近几年浮尘天气也在林区浮现,100m以外的火情无法用肉眼及时发现,只能借助其他手段。9 防火设施林火预报的精确限度与气象台站的分布密度有关,气象台站数量多,提供预报的资料就更精确和可靠。其她设施如林区公路、了望台、通讯设备等对林火的预报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据悉,北道区气象局在林区、林缘区的街子、麦积、百花、甘泉、伯阳、立远、东岔等处建立气象观测点多处,分布基本具有代表性,

11、每天观测记录各类气象因子。区气象站综合中央、省、市及各观测点资料不定期向区境内各农业单位、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各乡镇发布气象消息;此外天水移动分公司、电信公司已在各林区、林缘区境内联网,电视信号也已覆盖全林区所有乡镇。各林场、乡镇可通过通信工具获得本区每天的气象信息,也可从电视上直接掌握所在市、县区每天的气象资料。但林区的小气候必须从气象观测点观测记录得知,其精度取决于观测的时间、次数。火灾发生预报、林火行为预报与林区公路、了望台、通讯设施等均有直接关系,小陇山林业实验局自建局以来在林区共修建林业专用公路数百公里,加上通往各营林区的木材运送林道,通车里程达千余公里,各林场的主沟、岔沟均可通车。天

12、然林保护工程实行后,林区停止木材采伐运送,除重要林区专用公路外,通往林区腹地的林道已年久失修,部分林道由于水毁塌陷已报废,一旦发生火灾将影响及时扑救。各林场在各制高点都建有了望台,配有了望设备,火情侦察精度既取决于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与林区能见度的高下,也取决于采用的手段与技术装备先进与否。10 林火管理水平林区综合管理水平的高下直接关系到林火预报工作的好坏,管理水平低,虽然有良好的防火设备,也难以充足发挥作用,因此提高管理水平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问题。林火管理水平不仅关系到林火预报工作的好坏,也是衡量林区防火工作好坏的重要指标。小陇山林区林火管理水平与林业发达国家及国内东北、西南等林区相比,落后诸多

13、,差距很大。严格地说,到目前为止小陇山林业实验局还没有建立起较完整先进的林火预警预测预报监督系统,专业扑火应急队伍才组建不久。防火管理只限于老式的巡山查林、火情了望、电台、电话值班报告、防火宣教等平常防备工作,虽然这也是极其重要的和不可忽视的,但距现代化的林火管理相差甚远。虽然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再三强调护林防火联防,但林区内各乡镇、村同国营林场、营林区的有效联防不尽如人意,甚至浮既有的乡镇强行向国营林场收取护林防火费的非正常现象。因此,在组织贯彻、人员贯彻、责任贯彻方面尚有许多工作要做。建立健全全社会的全民参与的护林防火管理机构是十分必要的。综合上述,各预报的不稳定因素,虽不能人为控制,但是只要

14、加强预警监督,掌握也许浮现火灾的天气,严格火源管理,及时预定各区域内的火险级别,加强管护,就可减少森林火灾。避免森林火灾,除进行预报和监控外,还必须做好护林防火联防工作,加强对林区、林缘区广大群众的防火宣传和防火知识普及,提高群体的防火意识,提高科学营林水平,减少森林的易燃性。 提高结识,加强护林防火联防组织建设以甘肃省小陇山林区森林公安局为主体的小陇山护林防火指挥部,应积极加强同本地政府的护林防火联防协作,各级政府及村民委员会也应克服本位主义思想,以国家利益为重,从大局出发,充足结识到森林安全就是每个人的家园安全、个人的生命安全,对森林负责,就是对人民负责。管辖区内不发生森林火灾或火灾损失最

15、小,就是最大的政绩。各市、县区、乡镇及村都要建立协调有序的护林防火组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火预案,保证森林的安全。加强火源管理 高度文明的人类社会唤起人们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意识,森林环境是人们竞相拥入的场合,提供了人们休闲放松的新环境,但是从客观上给护林防火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对旅游人群进行防火教育是避免林火发生的首要任务。加强对林区群众的防火教育,提高她们的防火意识,教育林区农民不放火烧地边草,野外放牧不生火,上坟改烧纸为挂纸、献花,不燃放鞭炮等;严格制止林缘区社员群众进山盗伐木料,对进入林区进行其她活动的人员进行登记并进行防火宣教,不带火种进山。采用多种形式强化火源管理。3 增长森林覆盖率

16、,减少林中空地和荒地长期以来由于人为破坏,部分林区森林逐渐消失,浮现林中空地、撂荒地、加上块状分布的荒山草甸,导致森林分布不持续。林中空地和荒山荒坡杂草丛生,是林火的策源地。在林间空地和荒地植树造林,加强抚育管理,短期内就能形成森林环境,减少易燃性杂草的覆盖度。在林区、林缘区通过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和国有林业场规模造林,提高森林覆被率,减少荒草的面积,是减少森林火险的重要途径。4 加强营林管理,减少可燃物的积累各林场应根据国家批准的权限,对商品林进行间伐、卫生伐,并对林地进行清理,这不仅减少了死地被物的数量,同步也可减少地表火转为树冠火的也许性,既有助于林木生长,又加强了林木的抗火性。5 科学营林营造防火林带营造针阔混交林或在针叶林中营造防火林带,可减少林分的可燃性,制止林火蔓延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