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复习思考题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9836225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复习思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理复习思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理复习思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生理复习思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生理复习思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复习思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复习思考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习思考题第一章 绪论一、名词解释 新陈代谢、兴奋性、阈强度、阈刺激、内环境、稳态、反射、反馈、负反馈、正反馈二、简答题1、简述生理学研究的水平.2、什么是内环境稳态?有何生理意义?3、试述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的种类、特点及相互关系。4、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包括哪几部分?5、何谓负反馈调节?试举一例说明。第二章 人体基本组成一、名词解释 单位膜、液态镶嵌模型、神经元、内分泌腺 二、 简答题1、细胞膜有何结构特点?2、说明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分类。3、简述构成人体的各种组织的结构特点?4、试述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特征。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组成一。选择题1。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2、收缩反应;分泌;神经冲动;反射活动;电位变化2。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K+内流;Cl-内流;K+外流;Na+内流;Ca+内流3。各种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共同标志是 肌肉收缩; 腺体分泌; 产生神经冲动; 产生动作电位 4.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膜内电位负值绝对值减小称作 极化; 去极化; 复极化; 超极化; 反极化5.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膜内电位由负变正称为 极化; 去极化; 复极化; 超级化; 反极化6。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相是由于K+内流;Cl内流;Na+内流;K+外流;Ca+内流7.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最大? K+;Na+;Cl ;Ca+;Mg+8.安静时细胞膜两

3、侧存在着正常数值的电位差称为 极化;去极化;复极化;超极化;反极化9.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化期,通透性最大的离子: K+;Na+;Cl ;Ca+;Mg+二。判断改错题1。细胞的跨膜(静息)电位一般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2.静息电位是K+的平衡电位,静息电位主要是K+外流所致。3。动作电位的去极化过程相当于Na+内流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四.名词解释1。易化扩散2.主动转运3。静息电位4。动作电位五。简答题1。简述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2。比较动作电位与局部电位。 第五章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一、名词解释血细胞比容、等渗溶液、红细胞沉降率(血沉)、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血清、凝血因子、血型

4、二、简答题:1。简述血液的基本组成。2。简述血液的生理功能。3。简述血浆蛋白的种类及其作用。4.简述红细胞的生理功能。5。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6.简述生理性止血的意义.7.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8.血清与血浆有何区别? 9。凝血过程分为哪两条途径?主要区别是什么?10.血浆渗透压组成及其意义?第六章 循环系统一、名词解释心率 心动周期 血压 微循环二、简答题:1。简述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原理.2。与骨骼肌相比,心肌有哪些生理特性?3。心肌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发生怎样的变化?4。心脏为什么能有节律的、有顺序的收缩与舒张?5。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6.为什么舒张压

5、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第七章 呼吸系统一、名词解释呼吸 肺通气 肺换气 组织换气 潮气量 肺活量二、简答题:1.简述呼吸的概念、生理意义和基本过程。第八章 消化系统一、名词解释消化 吸收 胃排空二、简答题:1。简述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2。简述胃液的成分和作用.3。简述胰液的成分和作用。三、问答题:1。为什么胃液不会消化其自身?2。为什么说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重要部位?第九章 泌尿系统一、名词解释排泄 肾小球滤过率二、简答题:1。简述泌尿系统的组成.2。简述肾单位的构成。3。简述肾脏的功能。4。简述肾血液循环的主要特点。5。简述尿液生成的基本过程。6.简述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构成。7.简述

6、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练习题一、 人体基本组成1.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的主要作用A屏障作用B信息传递C抗原标志D受体识别E离子通道2。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主要成分A糖类B脂质C蛋白质D胆固醇E维生素3。人体的四大组织是指A. 上皮组织B. 结缔组织C。 骨组织D。 神经组织E. 肌组织4.具有营养、支持、防御功能的人体组织是A。 上皮组织B。 结缔组织C。 神经组织D。 肌组织5.下列不属于上皮组织一般特点的是A。 细胞多而密,具有极性B. 由大量的细胞间质和散在其中的细胞组成C。 上皮组织内无血管,有丰富的神经末梢D. 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吸收和排泄等功能6。具备支持、保护、参与能量代谢、维

7、持体温作用的结缔组织是A。 疏松结缔组织B. 致密结缔组织C。 脂肪组织D。 网状结缔组织7。属于不随意肌的是A. 骨骼肌B。 横纹肌C。 心肌D. 平滑肌8。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是液态(流动)镶嵌模型。 9.组织是由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细胞和细胞间质集合而成,是构成机体器官的基本成分。10。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称腺上皮。11。分泌物经导管排至体表或器官腔内的腺体称外分泌腺。12.神经组织包括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13.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包括胞体和胞突起。14.神经元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二、 循环系统1。窦房结自律性的次数约:A。 25次分 B。 35次分C。 50次分 D。 100次分2。心

8、室肌静息电位接近于: A。 Na平衡电位 B. K平衡电位C. Ca2平衡电位 D. Cl平衡电位3.心室肌绝对不应期的产生原因是:A。 Na通道在激活状态 B。 Na通道在失活状态C. Ca通道在激活状态 D. Ca通道在失活状态4.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A。 去极化迅速,幅度大B. 4期膜自动去极化C。 有效不应期长 D. 静息电位大5.自律与非自律细胞的区别是:A。 4期自动去极化的有无 B. 0期去极化速度C。 1期复极化速度 D。 2期复极化速度6.窦房结成为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A. 兴奋性高 B。 传导性高C。 自律性高 D. 没有收缩性7.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所构成的周期称为

9、_。8.当每搏输出量增加,其他因素不变,动脉血压的主要表现是收缩压_,舒张压升高不明显,脉压差_。9.自动节律性是指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自发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10.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房室结。三、 消化系统1。下列对胃肠激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A。 调节消化道的运动 B。 调节消化腺的分泌C. 调节其它激素的释放 D. 对消化器官功能的调节是一对一的2.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通常需要: A。 12小时 B。 23小时C. 46小时 D. 38小时3。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A。 唾液 B。 胃液C. 胰液 D。 胆汁4.能促进铁在小肠上部吸收的物质是: A。 胃酸 B。 胃蛋白

10、酶C。 HCO3- D. 内因子 5。参与形成胃保护屏障,由胃黏膜上皮细胞分泌的离子是: A. Na + B。 HCO3-C. K+ D. Cl6。经消化的食物成分主要吸收部位是: A。 食管 B。 胃C. 十二指肠 D. 小肠7.目前所知的胃肠激素其化学本质均为 .8。消化器官除具有消化、吸收功能外,还有_功能和免疫功能。9。胃蛋白酶原是由_分泌的,在_的作用下可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四、 泌尿系统1。在一定血压范围内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主要靠: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C。 自身调节 D. 多种调节2.下列各项不属于肾脏功能的是:A. 排出代谢产物与异物 B. 分泌醛固酮C。 参与

11、调节水电解质平衡 D. 与酸碱平衡调节密切相关3。由肾脏生成,与调节动脉血压有关的活性物质是:A. 肾素 B。 血管紧张素原C。 促红细胞生成素 D. 维生素D4.与血浆比较,终尿中缺乏的物质是: A。 葡萄糖 B。 Na C. K D。 Cl-5。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肾小球滤过量: A。 增多 B. 减少 C。 不变 D。 先减少后增多6。下列各项中,能使肾小球有效滤过压降低的是: A。 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B。 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 C.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增高 D. 肾小囊内胶体渗透压增高7。正常情况下,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 A。 不随重吸收物质的不同而异B。 不受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C。 随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加而增加D. 随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加而减少8。肾小管超滤液中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的部位是: A。 近端小管B. 髓袢细段C。 远端小管D. 集合管9.肾血流量的绝大部分供应: A。 肾被膜B。 肾皮质C。 肾髓质D. 肾盂10.腰骶部脊髓受伤时,排尿功能障碍表现为: A. 尿失禁B。 尿频C。 尿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