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9835226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十五从军征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7单元战争中课文古诗二首中的其中一首。描述了一位老人征战多年回到家乡,看到家中一片凄凉的情景。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及对和平的向往。设计理念:教学中使学生在积极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掌握学习古诗文的方法,体会诗中的情感,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地去诵读,注重学生的自主感悟,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总之在教学中,始终要注重把握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使学生在掌握语文基本技能中受到感情的熏陶。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

2、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大意。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和平的热爱。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1.提起战争,你首先想到的是哪些词语?2.(过渡)是啊!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从古到今,在人类历史上可以说战争不计其数,有学者曾做过这样的统计,在人类五千年的发展史中,和平年只有392年,打个比方,把人类的发展史当作一天的话,和平时期仅仅只有1小时。我国古代战争的频繁

3、,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十五从军征。(板题十五从军征,学生齐读诗题。)二、出示目标。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明诗意;3.想意境,悟诗情。三、交流资料,了解乐府诗集。1.解题问:你从题目的哪儿看出这首诗与战争有关?“从军”是参军,“征”是“由国家召集或收用”这里是被征入伍,有被迫的感觉。 2.师: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对乐府诗集你有多少了解,把搜集整理的资料给大家交流一下。乐府诗集为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的来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

4、;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辞,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生交流,师课件总结)四、初读古诗,整体感知,了解诗意。1. 师范读。(过渡)这是一首叙事诗,讲了一个80岁的老兵的回家经历,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静静地听,用心去感受其中的滋味。(师配乐范读)2.你仿佛感受到了什么?(悲惨、凄凉、孤独)你们也来读一读体会一下他的心情,同桌互听互读,注意要读准字音,没有读准或读错的同桌相互纠正一下。3.生读诗歌4.检查字词。师:这首诗歌有很多生字比较难,咱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容易读错的字,看看你读准了吗?(出示课件,生跟读:冢,窦,雉,舂,羹

5、,贻,累) 5.在预习中,除了字音,你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词不太理解呢?请大家先在小组里互相交流解决。(生在小组里交流) 6.老师标出了诗中的一些重点的字词,看看你懂它们的意思吗?(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解释,老师补充。) 7.谁能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个别说,齐读) 一个人在15岁时应征去打仗,80岁才回到家乡。路上遇到乡里人,便问:“我家还剩下哪些亲人?”那个乡里人说道:“远远望过去,松树和柏树掺杂、坟冢相连的地方,就是你的家。”老人回到家里,看见野兔在狗洞里爬进爬出,野鸡在房梁上飞去飞来;庭院中间长满了野生的谷子,井台边围绕着一簇簇野生的葵菜。老人捋了几把野生的谷子舂成米做饭,

6、采几把野菜煮汤算是菜,一会儿饭菜就做好了,却不知道还能给谁吃。老人走出家门望着东方,泪水洒落在征衣上。五、深入诵读,展开联想,感悟诗意。过渡语:熟读古诗,初步读懂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把古诗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1.师:这是一位15岁参军,80岁才得以回乡的老兵。这首诗哪句给我们介绍了老兵从军之久?(生接读: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句中哪两个词突出了他从军之久?(十五、八十)诗中“十五”、“八十”两个数字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他服了多少年的兵役?(板书:服役)(生:65年),(板书:久)。这是人生绝大部分的岁月。在汉朝,男子二十三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五十六岁

7、止。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他中途回来过吗?哪个字表明他没有回来过?(始)“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表明他中途一直未回来过。这位老兵十五岁参军,八十岁才离开战场踏上回乡的路程,体会一下:此时的他心情怎么样?(引导学生读出激动、担心、沉重、焦急等语气。)2.带着一份沉重、一份庆幸走在回家的路上,此时他最想知道什么?(亲人的情况)3.那看见走在故乡路上的故乡人,他会怀着怎样的心情,用怎样的语气去问呢?(期盼、忐忑、急切)4.老兵回到家乡,他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画出诗句并作批注。5.80岁的老兵回到家乡,道逢乡里人,便向乡里人打听“家中有阿谁?”乡里

8、人是怎么告诉他的?我请一个小组读乡里人说的话:(生读)“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课件出示“松柏冢累累”)假如你是乡里人,会带着怎样的心情告诉老兵这个消息呢?6.不仅是乡里人,连我们每一个人心里也是充满悲伤,(生齐读“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假如你就是老人,听到乡里人的话,这时候的你会是什么反应,什么心情?7.六十五年的风霜雨雪,六十五年的苦苦思念,向谁倾诉、向谁表达啊?唯有那青青松柏、累累坟冢,这怎能不让人心碎呢?80岁的老人拄着拐杖,一步一步,由远及近,走进自家小院,又看到的是什么呢?(请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们闭上眼睛,发挥你的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8.就是他现在的家,就是他几

9、十年魂牵梦绕的故园吗?而65年前他离家时,他的家,可能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引导学生想象)9.而现在呢,一切都已经荡然无存了,剩下的只有(生读:松柏冢累累),苦苦思盼的亲人成了荒野枯骨,曾经热闹的家园也是一片荒凉破败,(板书:家凄凉)唯一能看到的,只能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这番凄凉的景象,怎不让人悲伤难过呢!10.在这样的一个家中,80岁的老人是怎样生活的呢?(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这样的饭菜,吃起来是什么味儿呀?结合刚读的句子来谈。(引导学生感情朗读)11.失去亲人,失去家园,无依无靠,面对这一切,这位80岁的老人又能怎么样呢?

10、他只能是:(生接读: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板书:泪沾衣)只能是老泪纵横,无声地哭泣呀!这滴滴流淌的是怎样的泪啊!他在为谁而泣?他为什么而泣呢?发挥想象,小组交流一下。六、小结吟诵,升华主题吟诵(感悟诗境,提升情感)1.这就是这位80岁老兵回家的经历,让我们一起用吟诵再次走进他这段回乡历程。(全班读全诗)2.老兵的这种悲剧是什么造成的呢?(板书:战争的残酷)这位80岁老兵的经历只是众多遭受战争苦难的百姓之一。从古至今,在战争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百姓不知还有多少。(课件出示战争对人民的伤害)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刚才的这些图片展示,你对战争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和看法呢?3.总结:远离战争,渴望和

11、平是从古至今,咱们每一个老百姓的心愿。 七、当堂检测(课件出示)填空:1.十五从军征 选自( )朝( ),是首 ( )诗,诗中描绘了( )的情景, 揭露了( )。2.诗中表现老人从征历时之久的诗是( ),( )。3.描写久经征战的士兵归来时家中凄凉景象的句子是( ),( ),( ),( )。4.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 )。( ),( )。 5.表现老兵极度伤心的诗句是( ),( )。六、课后作业,拓展积累。1.积累两首关于战争的古诗。出塞【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阅读汉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板书设计:十五从军征服役久家凄凉战争的残酷泪沾衣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