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温胆汤治疗口苦验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9835021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8.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连温胆汤治疗口苦验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黄连温胆汤治疗口苦验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连温胆汤治疗口苦验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连温胆汤治疗口苦验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验案】黄连温胆汤治疗口苦验案金殿春老师为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扬州市名中医。 临证喜用经方治疗肺系疾病和内科杂症。现将其运用黄连温胆汤治疗 口苦验案1例介绍如下。治疗方法患者,男,75岁,2016年9月2日初诊。来诊时患者诉仅有口 苦症状,夜寐欠宁,余无特殊不适。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自服氨氯地 平、替米沙坦,血压控制尚可,空腹血糖8.5mmol/L。舌质暗红,舌 苔薄黄,脉弦。拟黄连温胆汤化裁。处方:黄连片6g,干姜6g,法半 夏10g,竹茹10g,夏枯草12g,丹参15g,葛根15g,决明子15g, 干益母草30g,罗布麻12g,生龙齿15g(先煎),生牡蛎15g(先 煎),7剂。水

2、煎服,每日1剂。二诊:患者诉口苦症状减轻,原方继 进7剂。后患者来院告之诸症皆愈。分析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病源流所说:“口者,脾之窍也,能知 五谷之味。又诸经皆会于口,病则口中之味随各经而异。”口内症状, 般实证多于虚证,热证多于寒证。又因口内津液通于五脏,故脏气 偏胜,便有不同味觉反应于口。口中味觉异常,常常是辨证的依据和 参考。近代名医秦伯未在中医临证备要一书中对口苦症叙述甚详。 秦伯未老先生认为:胆热、心热、肝热证常见口苦。内经称为 胆瘅”。如说:此人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为之苦。”又 说:肝气热则胆泄口苦宜龙胆泻肝汤,方书日:心热则口苦,或 生疮,宜凉膈散、泻心汤。”总之,口苦症状

3、内热多见,偏于肝胆二经。现今临床胆汁反流相关性疾病中多伴见口苦症。该患者就诊唯一症状为口苦,细思辨,寒热不明显,非龙胆泻肝 汤、凉膈散、泻心汤所宜。详查舌脉,当与胃和肝胆相关。黄连温胆 汤原方由黄连、竹茹、枳实、半夏、橘红、甘草、生姜、茯苓组成, 系二陈汤化裁而来,具有清热燥湿、理气化痰、和胃利胆的作用。该 患者痰证不明显,热象不显著,故去橘红、茯苓、枳实,以黄连、竹 茹、法半夏、干姜和胃利胆;方中半夏配竹茹,一热一寒,相反相成, 和胃健脾。本例处方中以干姜易生姜,与黄连配伍,有半夏泻心汤之 意,等量同用,寒热平调。夏枯草、决明子平肝气,清胆热。丹参、 葛根通络活血,改善心脑循环。益母草入肝经,有活血利尿之功,现 代研究表明有降血压作用。罗布麻可治疗头晕目眩。龙齿、牡蛎均生 用,俱为平抑肝阳、宁心镇静之药,以药测症,可知患者亦有失眠症 状全方共奏和胃疏肝利胆之效,肝气平,胆热清,胃气和,则口苦 自愈。版权声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