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桩施工应急预案汇编(完整版)资料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9819278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4.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工挖孔桩施工应急预案汇编(完整版)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人工挖孔桩施工应急预案汇编(完整版)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人工挖孔桩施工应急预案汇编(完整版)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人工挖孔桩施工应急预案汇编(完整版)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人工挖孔桩施工应急预案汇编(完整版)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工挖孔桩施工应急预案汇编(完整版)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挖孔桩施工应急预案汇编(完整版)资料(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工挖孔桩施工应急预案汇编(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人工孔桩应急预案人工挖孔桩应急预案专项方案审批表工程名称:编制栏编 制 人: 项目技术负责人: 项 目 经 理: 时 间: 年 月 日审核栏安全部门意见:签 章: 时 间: 年 月 日技术部门意见:签 章: 时 间: 年 月 日公司审批意见:技术负责人: 时 间: 年 月 日人工挖孔桩应急预案报审表施表7.1 共 页 第 页工程名称武警福建省边防总队训练基地工程(一期)-机关勤务楼施工单位福建省九龙建设集团编制单位现报上 武警福建省边防总队训练基地工程(一期)机关勤务楼工程人工挖孔桩应急预案文件,请予以审查。

2、主 编编制人工程项目部专业分包施工单位 (盖章)技术负责人 审核单位总承包单位审核意见:年 月 日 总承包单位 (盖章)审核人审批人审查单位监理审查意见:监理审查结论: 同意实施 修改后报 重新编制监理单位 (盖章)专业监理工程师日期:总监理工程师日期:一、工程概况.1 工程建设概况工 程 名 称:武警福建省边防总队训练基地工程(机关勤务综合楼)建 设 单 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福建省边防总队后勤部设 计 单 位:中国中建设计集团监 理 单 位:厦门长实建设施 工 单 位:福建省九龙建设集团建 筑 面 积:5115m2层 数: 地上6层工 程 地 点:连江县潘渡乡陀市村.2 人工挖孔灌注桩设

3、计概况机关勤务综合楼基础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桩身直径800mm,桩底扩大头直径9001600mm,桩长约714m,桩基持力层为碎块状强风化凝灰岩,桩端全截面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小于800mm。桩基础顶部超灌混凝土高不小于1000mm。护壁砼强度等级同桩身,护壁厚度125mm。学员勤务综合楼人工挖孔灌注桩技术参数如下:桩编号桩身直径d(mm)桩底扩大头直 径D(mm)桩 长L(m)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ZH8090800900约7141800C25ZH801208001200约7142950C25ZH801308001300约7143350C30ZH801508001500约

4、7144290C30ZH801608001600约7144750C35最小桩长不应小于6m,最大开挖深度不得超过15m.3 施工条件拟建工程位于连江县潘渡乡,地处敖江上游,西南与省会福州相郊,距福州33公里,距连江县城20公里。交通便利,所有施工机械设备均可直接进入施工区。建场地东南侧为104国道,西侧为山体,北侧为寺庙。场地原为耕地及山坡地等。原始地貌单元属风化剥蚀残山坡地,场地总体地势西高东低。场地覆盖土层除表层为杂填土、耕植土和粉质粘土外,主要为全新统至更新统的坡残积形成的残积粘性土,下伏中生界形成的凝灰岩,地层结构复杂,受古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区域地质构造的作用,上部各土层及下部风化基岩的

5、分布、埋深、厚度及工程性能等在横向、纵向上有一定变化。据区域地质资料及建筑场地周边水文、工程地质勘察成果,场地内及邻近地段无活动的断裂构造通过。1、地基岩土层特征及分布规律根据福建工大建筑设计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开挖范围内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人工成因的杂填土(Q4ml)、人工成因的耕植土(Q4ml)、淤积成因(Q4m)的-1淤泥、冲洪积成因(Q4al+pl)的含卵石粘性土、坡积成因(Q4al)的粉质粘土、残积成因(Qel)的残积粘性土、岩盘全风化凝灰岩(J3nb)、岩盘土状强风化凝灰岩(J3nb)、岩盘碎块状强风化凝灰岩(J3nb)及岩盘中风化凝灰岩(J3nb)。现将各岩土层的岩性特

6、征、埋深、厚度及分布情况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杂填土(Q4ml):浅灰色、灰黄色,松散稍密,稍湿湿。成分以碎石、粘性土为主,不均匀含有块石、建筑垃圾等,硬质物含量约占60%,均匀性差。堆填时间不超过1年,为新近填土。实测重型动力触探击数13.024.0击,均值17.5击,本层勘察时只有在边坡钻孔BP26、BP29、BP30、BP31、BP34、BP35、BP36钻孔有揭露,主楼钻孔未揭示到该层,但目前场地正在逐渐回填整平。场地整平后将局部填土将有5.00m以上,层厚为0.504.40m,平均厚度2.87m。(2)耕植土(Q4ml):灰色、灰黑色,松散稍密,稍湿湿。成分以粘性土为主,含有植物根

7、系,不均匀含有碎石等硬质物,硬质物含量约占510%,均匀性差。标贯试验击数实测3.013.0击,均值9.0击。本层整个场地在ZK1-ZK3、ZK5ZK7、ZK9、ZK10、ZK18-ZK27、ZK30、ZK31、ZK34-ZK39共26个钻孔位置有分布,层厚为0.403.40m,平均厚度1.32m。底板标高9.8526.19m。(2)-1淤泥(Q4):深灰、灰黑色,鳞片状结构,饱和,呈流至软塑状,含腐植质,味臭,摇震反应弱,切面光滑,干强度一般,韧性较好,静水淤积成因。该地层全场区只有ZK27、ZK30、ZK35、ZK36、ZK37钻孔有揭露,层厚0.901.40m, 平均1.08m。底板标高

8、13.3118.74m。(3)含卵石粘性土(Q4alpl):黄色,稍湿湿,呈可塑-硬塑状。成分以粘性土为主,卵石含量25.026.1%(土工试验结果),局部卵石含量较多,呈次圆、扁平等状,粒径以20-60mm为主,分布不均匀,母岩岩性为凝灰岩,呈强-中风化状态。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冲洪积成因。重型圆锥动力触探实测击数为5.027.0击,局部击进过程中遇到大卵石反弹,平均14.6击。本层主要分布于山体坡脚位置钻孔ZK1-ZK3、ZK5ZK7、ZK9、ZK10、ZK18、ZK22、ZK23、ZK25、ZK27、ZK30、ZK31、ZK34-ZK39共21个钻孔位置有分布

9、,揭露层厚1.206.60m,底板标高4.7521.45m。(4)粉质粘土:浅褐黄色、浅褐灰色,稍湿湿,可塑,土质不均匀,以粉质粘土为主,局部为粘土,坡积成因。干强度、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标贯试验击数实测4.018.0击,均值11.9击。本层整个场地在钻孔ZK4、ZK8、ZK11ZK17、ZK19ZK21、ZK24、ZK26、ZK28、ZK29、ZK32、ZK33共18个钻孔位置有分布,厚度2.206.20m,平均4.63m,底板标高16.9032.83m。(5)残积粘性土(Qel):浅褐黄、浅褐灰色,稍湿湿,呈可塑硬塑,下部多呈硬塑状,系凝灰岩风化土,为粘土性。干强度、韧性中

10、等,捻面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钻孔BP35在该层中揭露到孤石,厚度0.5m。标贯试验击数实测13.029.0击,均值20.2击。本层整个场地在钻孔ZK4、ZK8、ZK11ZK22、ZK24、ZK26、ZK28、ZK29、ZK32、ZK33共20个钻孔位置有分布,层厚1.2011.80m,平均3.78m,底板标高10.5626.05m。(6)全风化凝灰岩(J3nb):褐色、褐灰色,凝灰岩呈砂土状风化,岩芯呈散体状;仍保留较清晰的原岩构造残余,风化裂隙极发育,可见铁锰质浸染。岩体极破碎,手捏易碎,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指标为0。标贯试验击数实测30.048.0击,均值33.4击。本层整

11、个场地在钻孔ZK4、ZK8、ZK11ZK20、ZK22ZK34共25个钻孔位置有分布,厚度1.205.50m,平均2.18m,底板标高8.7824.55m。(7)土状强风化凝灰岩(J3nb):浅褐灰色、灰色,凝灰岩强烈风化,风化裂隙极发育,岩体极破碎,呈散体状结构,岩芯呈砂土状,手捏易碎。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指标为0,标贯试验击数实测50.073.0击,均值58.4击,力学强度较高,压缩性低,但如遭受长时间泡水作用,也会较快软化,崩解而导致强度降低,钻孔BP4在该层中揭露到球状风化,深度从12.4514.40m。本次勘察除ZK23钻孔缺失本层外,其余钻孔均有揭露,厚度0.908.

12、00m,平均3.71m,底板标高1.1521.85m。(8)碎块状强风化凝灰岩(J3nb):浅褐灰色、灰色,凝灰岩强烈风化,岩体极破碎,呈碎块状,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指标为1030,力学强度较高,压缩性低。根据室内岩石点载荷强度试验成果,本层的岩石的饱和状态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3.09MPa,详见附表7。本次勘察所有钻孔均有揭露到该层,厚度0.9012.00m,平均5.31m,底板标高-2.5516.35m。(9)中风化凝灰岩(J3nb):褐灰、青灰色,凝灰岩风化裂隙发育,上部约1.50m岩石风化较深,岩体破碎,岩芯多呈短柱状,属坚硬岩,裂隙面有丰富的铁、锰质渲染。岩芯采取

13、率8595%,RQD=4060,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根据室内岩石抗压强度试验报告,本层的岩石的饱和状态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标准值为84.69MPa,详见附表8,本次勘察所有钻孔均有揭露到该层,均未予以钻穿,最大揭露厚度为7.80m。据踏勘调查,本场地下无水、气、电管道及光缆通过,空中无架空线路。勘探时场地未发现有明显的污染源(包括水、气、土等),亦无其它不良地质灾害作用(如岩溶、土洞、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危岩、淹没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未见墓穴、河道、沟浜等不利埋藏物。2、场地水纹地质条件拟建建筑场地为风化剥蚀残山开挖堆填而成,中部有一天然沟谷发育,有小量地表水渗出,山坡局部汇水面积相对集中,类似U形山谷,汇水约30000 m2,下雨对该部分坡面及其下部构筑物影响较大。雨水对边坡会产生直接影响,甚至会直接导致滑坡和滑塌等灾害。根据地形、地貌条件及钻探成果判断,该场地属风化剥蚀残山,场地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杂填土、耕植土的上层滞水、含卵石粘性土的孔隙潜水和全中风化基岩裂隙水,其中层-1淤泥、粉质粘土、残积粘性土透水性及富水性弱,属相对隔水层;层杂填土和层耕植土的上层滞水富水性弱,受大气降水及生活废弃水渗入补给,易蒸发排泄,水量少,水位受季节影响大;赋存于基岩及其风化层的节理多数为闭合型的,主要接受山丘顶部、地表气降水及邻近基岩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