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法分析方法的拓展与演变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9818171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句法分析方法的拓展与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句法分析方法的拓展与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句法分析方法的拓展与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句法分析方法的拓展与演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句法分析方法的拓展与演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句法分析方法的拓展与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句法分析方法的拓展与演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句法分析方法的拓展与演变从歧义分化看汉语析句方法的拓展和演变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7050102026普加成摘 要:歧义现象是由于脱离了一定的语境而产生的,为了分化歧义句语法学家 们引进了和拓展了很多的析句方法。从句子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 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到语义指向分析法,句法分析逐步走上兼顾形 式和意义的道路。汉语析句方法的发展使歧义句式更能分化,可以这么说歧义的 分化对于汉语析句方法的拓展和演变有重要的作用。关键字:歧义分化;汉语;析句法;拓展歧义现象是指一个语言片段可以做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解释。歧义又叫“同 形” 一个着眼于内容,一个着眼于形式,这是一个问题的两

2、个方面。歧义必须 以同形作为前提,不同形就无所谓歧义。深入了解歧义现象,并且能够进行分化, 这对我们加深对汉语句法结构复杂性、精细性的了解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掌握 句法结构的分析方法也很有帮助。歧义句的产生是由于脱离了一定的语境才产生的,其实很多的歧义句在书面 上才产生的,因为在日常的生活中它有自己的特殊的语境,交谈的双方是能够很 好的理解的,当然我们不是否认有的时候说话人和听话人有意的把它理解为歧义 的现象,。歧义句当它进入到某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如对话、上下文、某一 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或情理、背景、对象等等时,因为受到它们的制约,歧 义自然就消失了。所谓“句法分析”是指从句法的角度来

3、解释说明种种语言的现象。比如说, 为什么“咬死了猎人的狗”有歧义,而“咬死了猎人的猫”没有歧义?同样,为 什么“放大了一点”有歧义,而“放大了一寸”没有歧义?为了解释这些现象, 我们就得想出一些分析方法来,并尽可能从理论上加以说明。从句法的角度来解 释说明种种语言现象的说明方法,一般就称之为“句法分析法”相关的理论就 是“句法分析理论”歧义句要从理论上说明为什么有歧义,我们用的方法是通过不断的句子分化 来实现的,可以说歧义句的分化的发展和汉语析句方法的拓展有着重要的关联。 我们认为歧义句分化是推动汉语析句方法拓展和演变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本文 就试图通过论述来证实这一个观点,我们将通过介绍各种

4、句子分析方法来证实。一、句子成分分析法句子成分分析法顾名思义就是分析句子的基本成分,这种分析方法是我们在 初中阶段分析句子的基本方法,也是我们学外语时老师用的方法,这种分析方法 也叫中心词分析法。这种分析方法的要点大致如下: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2、认定一个句子有六大句子成分一一主语、谓语、宾语、补足语、形容词性 附加语(即今天一般所说的定语)、副词性附加语(既今天我们所说的状 语和补语),这六大句子成分分为三个级别:主语、谓语是主要成分,宾 语、补足语是连带成分,形容性附加语、副词性附加语是附加成分。3、作句子成分的原则上都只是词。4、分析时,先一举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

5、分别依附 于它们。5、分析手续是,先看清全句的主要成分主语和谓语,再看谓语是哪一种动词, 决定它后面有无连带成分宾语或补足语,最后指出句中所有的附加成分一 形容词性附加语和副词性附加语由于认定作句子成分的原则上只能是词,分析任何一个句子成分时都要找出 中心词,所以句子成分分析法也称为“中心词分析法”例如:我的好朋友早已斟满了一杯香香的葡萄酒。按句子成分分析法,这个句子的主语是“朋友”谓语是“斟”“朋友”和“斟” 就是我们分析这个句子时首先要找出的全句的中心词。因为“斟”是个及物动词, 后面可以带宾语,“葡萄酒”这个中心词就是宾语成分。主语、宾语前分别都有 附加成分“我” “好”和“一杯”、“香

6、香的”这分别就是主语的形容词性附加 语和宾语的形容词性附加语。谓语“斟”的前后分别有附加成分“早已”和“满” 它们就是附加在谓语身上的附加语。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好处,可以让人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用它来分 析一个长单句,更能显示出它这方面的优越性。请看下面这个长单句: 我国首次升空的“神州一一3号”摸拟载人飞船经过264个小时在太空运行之后 按照原先预定的时间安全、准确地返回原先计算好的我国西北某地区的地面。 按照句子成分分析法来分析,这个句子的基本脉络是:“神州一3号飞船返 回地面”由于句子成分分析法有上述优点,而在一般的由于教学中,给学生作句法分析无非是要让学生清除了解一个句子的基本格

7、局和脉络,所以句子成 分分析法为语言教学界所接受,在教学语法学界影响很大。但是句子成分分析法在实际的操作上有不少的问题,从语法研究的角度说他 也有较大的局限性:1、离了枝叶,主干不成立或站不住脚。或是不是原来句子的意思。例如:(1)他贪图安逸。(2)我们便宜他了。例(1)作为句子主干的“他贪图”是不成立的,例(2)作为句子主干的“我 们便宜”倒是可以成立也可以站得住脚,但是不是原来句子的意思了。2、离了枝叶,主干虽能成立或站住脚,但是意思缺完全改变了。(3)我们都听不懂。和“我们听” “我们懂”不是一个意思。(4)他死了爷爷。和“他死”是完全不同的意思。3、分化歧义的能力较差。例如:(5)我们

8、五个人一组。这个例子表达的意思是“我们五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按照句子成分分析法,主 语应该是“我们”,谓语是主谓词组“五个人一组”如表示“我们这五个人在同 一个小组里”的意思,那么句子主语是“人”但是更多的歧义句它就无能为力。 例如:(6)照片放大了一点。例(6)是有歧义的:意思大致相当于“照片只放大了一点,放得还不是很大” 意思大致于“照片放得过于大了”用句子成分分析法是无法分析出的,这就是 它的一个严重的局限。4、不利于发现某些词语的语法特点,因为句子成分分析法只是分析句子成分而 已,不对词语的语法特点做深入的分析。正因为句子成分分析法有上述一些弊端,所以才产生了层次分析法。二、层次分析法在

9、分析一个句子或句子结构时,将句子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去,并按其构造 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做层 次分析。最早明确提出并建立层次分析理论的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 汉语学界最早运用层次分析理论来研究汉语语法的学者是赵元任先生,而最早运 用这一理论进行歧义研究的学者是朱德熙先生,他在论句法结构中用直接成 分分析法成功地分化了歧义实例“咬死了猎人的狗”分析了因层次不同而产生 的歧义;并用变换的方法分析了因深层语义关系不同而产生的歧义。层次分析法 的优点在于层次分明,逻辑性强,对短语分析简明实用,操作性强,可以揭示构 造层次和显现语法关系,能很好的分化由

10、于结构层次不同造成的歧义。例如:我们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上面的例子(6),它的内部构造层次是:照片1放大了2一点儿。(a)12主谓关系3434述宾/述补关系5656述补关系照片1放大了2一点儿。(b)1 2主谓关系3434述宾/述补关系5656述补关系(a) 所表示的意思是“照片只放大了一点,放得不是很大的意思;(b) 所表示的意思是“照片放得过大了。”运用层次分析法需要注意以下的一些问题:第一,切分不能根据语感,因为语感是不可捉摸的,往往会因人而异。第二,也不能根据语音停顿,因为语音停顿跟语法成分的界线不是一一对应的。 第三,每一个层面上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其中一个如果是合成句法形式, 即不

11、是单词,那么这个合成句法形式不能是该句式所独有的,必须能够在 别类句法结构中再现。第四,每个层面上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它们之间组合所依据的规则在该语 言中必须具有普遍性。第五,每一层面切分所得到的直接组成成分,彼此按句法规则组合起来,在意义 上必须跟原来的结构体所表示的意思相一致。上面我们已经说了层次分析法的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能够更好的分 化歧义句式,另外一个方面是能够更好的揭示出句子的层次。但是层次分析法也 有自己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它只能揭示句法结构的构造层次和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显现的语法关系,不 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所蕴涵的语义结构关系。2、层次分析法完全是一种静态的分析

12、,因此有些现象它解释不了。 例如: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三、变换分析法这种分析方法是吕淑湘先生最早在中国文法要略里提到的,80年代前后 经朱德熙先生深入研究以用来分化歧义结构。变换分析法包括句子改换、句式变 换和结构转换,它着眼于句子结构的外部分析,可以有效地分化表面同构但深层 结构中意义不同的歧义句式。如“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既可以指“他在屋顶 上我发现了他”,也可以理解为“我在屋顶上,我发现了他。”上面的例子的基本的词类序列是这样的:名词(施事)+在+名词(处所)+发现+名词(受事)第一种理解和以下的词类序列发生联系:名词施事+发现+名词受事+时,名词施事+是+在+名词处所 第二种理解和以

13、下的的词类序列发生联系:名词施事+发现+的+名词受事+是+在+名词处所 即原句子可以转换成为上面的两种样式。但是变换分析虽然能够分化歧义,但是却不能解释造成歧义的原因,这样一 来才产生了语义特征分析法。四、语义特征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使语法分析朝着形式与意义结合的方向发展,着眼于分析概 括实词中小类词的语义特征,解释小类词特有的语义要素对句式的制约作用,即 说明引起表层结构变化或差异的内在语义原因,达到分化一些同构歧义句式的目 的。我过最早引进这一分析方法的是陆俭明先生,他运用语义特征分析法能清楚 地解释造成歧义的原因。所谓的语义特征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某句法格式的各个实例中处于关键位 置上的

14、实词所具有的共同的语义特征,来解释说明代表这些实例句法格式之所以 独具特色、之所以能以其他同形句法格式相区别、之所以只允许这一部分词语进 入而不允许那一部分词语进入的原因。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有朱德熙先生的关于“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 词2”句式;马庆株关于“动词+了+时量+ 了”句法格式;史有为关于“V有” 格式;袁毓林关于“形容词+ ( )点儿!祈使句式;邢福义关于“名词语+了” 格式的研究等等。语义特征分析法把形式和意义结合起来一起研究,使语法研究 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五、配价分析法“配价”这一概念借自化学。化学中提出“价”的概念为的是说明在分子结构 中各元素原子数目间的比例关系。

15、最早把化学中“价”的概念引入语言学的是法 国语言学家特思尼耶尔。语法学中引入“价”这个概念,为的是说明一个动词能 支配多少个属于不同语义角色的名词词组。配价语法理论的基本精神如下:1、句法旨在研究句子,对于句子不仅要注意它所包含的词,更要注意它所 隐含的词与词之间的句法关联。这种句法关联在句子表面上是看不见的, 但是实际上是真实存在的。2、动词是句子的核心,我们所要注意的句法关联就是动词与由名词性词语 形成的行动元之间的关联。3、动词所关联的行动元的多少就决定动词的配价数目。4、与动词所关联并能决定动词配价数的行动元是指在句子里位于动词前后 的主语、宾语的名词性成分。5、动词按配价分类。一价一般记为V1,二价三价依此类推为V2、V3。利用动词与不同性质名词之间的配价关系来研究、解释某些语法现象, 这种研究、分析手段,我们就称为配价分析法,由此而形成的语法理论就称 为“配价理论”。在汉语里面朱德熙先生最早引入配价的概念,“的”字结构判断句即 是引入配价理论的新成果。“V+的”结构会形成歧义,如“开车的(人)没 有来”,“开车(工具)的找不到”;“开”是二价动词,可以和两个强制性成 分发生关系,施事名词能省略而受事名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