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师生有效互动的方案设计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9791638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师生有效互动的方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课堂师生有效互动的方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课堂师生有效互动的方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课堂师生有效互动的方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师生有效互动的方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师生有效互动的方案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要求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以下是“课堂师生有效互动的方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一)课堂师生有效互动的基本特征1目标明确“目标是行为的先导”,它有长期、中期和短期之分。课堂师生互动的长期目标 是为了促进师生双方的发展,尤其是学习者的学习、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具体的 目标可以是为了在互动中促进和加深学习者对所学内容和技能的掌握,为了活动的 开展等。没有明确的目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将走入随意,从而影响互动的质 量。2过程连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是一个朝着目标不断交互作用

2、而螺旋上升的过程, 其中教师的行为对学习者产生影响,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调整自己的行为;学习 者的行为又反过来影响教师的判断和理解,促使教师相应地调整教学内容、活动方 式等来延续这种互动。互动双方不断地影响对方的行为,同时不停地调整自己的行 为,最终达到目标。3形式多样师班互动是中国最常见的互动类型,提要求、问问题、整顿纪律是教师最常用 的师生互动手段。教师不仅要面向全体交流,也应学会不忽视与个人和小组之间的 交流。同时,要丰富与学习者互动的形式。如在手段上,口头语言与身体语言并用 有时,教师的目光、轻轻地拍拍头等比口头语言的作用来得更快。4效果明显我们经常可以在观摩教学中发现,为了能让观摩者

3、看到自己注重课堂的师生互 动,教师不停地甚至是连珠炮似的发问。其实,真正有效的课堂师生互动不在于教 师提了多少问题,关键是学习者能否获得发展,能否达到我们设置的课堂教学目标 是否有了交流的兴趣,是否形成了课堂教学互动的习惯,是否掌握了一定互动的方 法和技能等。(二)影响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因素1教师正如我们前面所谈的,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虽然是两种主体之间的“平等”对 话或交互作用,但由于教师的特殊地位,大部分时间里教师仍主导着课堂教学中师 生的互动,新课程也并不排斥教师这种主导作用。教师对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教师的教育观。 它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宽泛的、内隐的认

4、识,它表现为教师对自身教师角 色的认识、对教学和课堂的认识、对知识的认识。(2)教师的学生观,即教 师对学习者角色的认识。它表现为教师对学习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认识、对学习 者如何学习的认识、对学习者应该学习什么样的知识的认识。要使课堂教学互动富有成效,教师首先要转变为前文所论述的角色,特别是在 课堂教学中成为学习者发展的促进者和学习者活动的参与者。其次,努力去了解、 理解和尊重学习者。有效的课堂教学互动,不但要有共同的目标,更要有可供沟通 的语言和情感基础,重新回顾一下前面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或许对你会有新的 启发。再次,避免你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互动差异。对照我们刚才所列的那些差异 你有

5、同样的问题吗?有,马上制订改变的方案,并在实践中逐步把它改过来。同时,教师自身的特点、教学风格、对师生互动的认识和理解、以往的学习经 验也影响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互动的开展、互动的形式和互动的内容。2学习者因素(1)学习者个体的因素。性格外向的学习者更容易理解和实施教师互动的意 愿,配合教师的互动行为,并主动地发动与教师的交流;自我价值感强、更自信的 胆子大的学习者也同样更乐于发动并参与课堂教学活动。(2)学习者群体因素。班级内的人际关系及班级氛围对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 也有影响,班级荣誉感强的班级较易促使更多的人参与师生互动;班级人际关系涣 散,甚至是对立的班级却相反,一些人会把那些积极参与师生

6、互动的同学看成是在 向教师“献媚”“想赢得教师的好印象”,而这种评论和想法在人际关系良好的班级内 却不会出现。另外,学习者对课程的喜好、对教师是否有好感以及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也会 影响学习者参与师生互动的积极性和效果。3环境因素环境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也称为心理环境)。许多教师重视互动所需 营造的心理环境(这一部分我们将专门论述)。殊不知,教室的大小、座位的安排 墙壁的颜色、室内光线等也对师生互动有影响。学习者集中易组织讨论,教师的目 光也能注意到更多的人;马蹄形或半圆形的位置相对秧田形的位置安排就更有利于 师生互动。(三)师生互动的结构模式图 3-6 师生互动结构模式图3-6 是师生互

7、动结构模式的一个横向剖面图。由于师生各自对课堂、对教学活 动、对对方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因而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便不可能完全由一方 控制。在开始一门课程的学习时,在一次课堂教学活动开始时,师生共同用自己的 认识和理解来发动或回应师生互动,这一过程中有和谐的地方,也有矛盾甚至是对 立之处。这时,师生再根据前面对师生互动的理解,改变和修正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做出有利于师生互动的行为如此循环往复,从而实现高层次的师生互动。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在和谐与冲突、有序和无序的转换过程中实现 的,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之间不断“博弈”和“磋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螺旋式上升 的过程。(四)师生有效互动的基本条

8、件和策略有效的课堂师生互动并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它是教师精心设计和组织的结果 在设计时,具体可以有以下策略。1创设积极的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环境积极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是课堂师生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积极的课堂心理气 氛指班集体在课堂上的积极、和谐的情感活动状态。其主要特征是,课堂情境符合 学习者的求知欲和心理发展特点,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关系正常和谐,学习者能 产生满意、愉快、羡慕、互谅、互助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张大均:教育心理 学, 465 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要使课堂气氛和谐,教师平易诚实地对待学习者,实行民主领导,师生间高度 的信任、尊重和诚实相待是关键。为此,教师应努力塑

9、造为学习者所喜爱的形象, 对学习者实行民主管理。此外,激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心向,尤其是求知兴趣也十 分重要。2建立合理的互动机制“机制”一词,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这里特指一种行动模式,建立合理 的师生互动机制不是说要形成课堂师生互动的某种固定的模式,而是指教师形成互 动的意识,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这种意识;学习者养成互动的习惯,形成与教 师互动的态度,掌握一些课堂师生互动的技能和技巧。采取下面这些措施对你建立合理的互动机制将有所帮助:(1)与学生讨论现 在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2)问学习者喜欢什么样的互动;(3)吸取其他 教师的经验。3师生心理与行为的一致性在许多课堂上,尤其是观摩

10、课,我们常常会感觉到师生的互动更像是在做戏, 让人觉得很“假”, “假”源于不一致,不真实。教师表情夸张,学习者表现得不自然, 同样,在平常的课堂上也有许多“假合作”“假互动”,许多教师为了互动而互动,学 习者为了配合教师的表演而故作互动态。教师要使自己有真正与学习者互动的愿望,同时也要能激发起学习者想与教师 互动的动机和兴趣;根据不同的学习者、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采用 不同的互动类型。4教师的适当调控新课程并不排斥教师在课堂师生互动中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 对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进行有效的调控。张大均提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对课堂教 学中的师生互动进行调控:(1)发挥教学

11、目标的激励功能;(2)恰当运用纪律 的约束功能;(3)对教学情境进行有意识的控制;(4)对知识传授状况的有效 控制;(5)对学习者思维进行灵活控制。张大均:教育心理学,466467 页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5采用多向交流与合作学习变师生单向、双向课堂交往为多向的全通道式的课堂互动,努力提高每个学习 者的课堂参与率。传统课堂教学大都是师生间单向和双向交往,交往的面狭窄,教 师的提问和教学内容安排常常是针对部分优秀学习者,中差生较少得到教师的直接 关注。教学中这种不平等现象限制了大多数学习者的发展。现代教学论主张师生全 通道式的多向交往,教学内容和问题面向全体学习者,努力调动每一个学习者的发 展潜力,使师生彼此处在一种心理期待和认同的情境之中。师生多向交往的有效策 略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把分组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由师生的双向交往改变 为多向交往。合作学习的主要方式有游戏竞赛法、成绩分阵法、切块拼凑法、小组 探索法和共同学习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