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师恩难忘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9791247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师恩难忘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二单元师恩难忘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二单元师恩难忘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二单元师恩难忘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二单元师恩难忘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师恩难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师恩难忘(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上语文学案第二单元 师恩难忘 6 我的老师学习目标1.学习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学会详略得当地用事写人。 2.揣摩文章的语句,体会语言特色。3.感受真挚的师生情,在阅读中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学习重点1、学习课文中叙事写人的方法:在叙事时,融进浓烈的感情,在叙事过程中,画龙点睛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多种方式并用的抒情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2、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展现蔡芸芝老师美好的心灵。学习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依循“回忆依恋思念”的感情线索,体味师生之间的美好情谊。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二、温故互查1、给加点的字注音。榆钱( )黑痣( )焚香( )卜

2、问( )磕头( )半晌( )纠纷( )时辰(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狡猾:亲近:军阀:劝慰:纠纷:纯真:心清如水:迷迷糊糊:模模糊糊:3、作者简介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1920年6月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并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2月在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不久到达延安。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一直生活在军队,在行军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其作品能及时反映现实生活,并擅长把叙事、写景、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

3、,长篇小说东方等。4、背景链接我的老师是作者应教师报编辑部之约“给教师朋友们写篇文章”而作的。最早发表于1956年10月1日的教师报副刊,后来被选入严文井主编的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建国十年文学创作选(散文特写)。全文近四千字,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交代写作背景。第二部分回忆儿童时代的几位具有代表性的老师。第三部分抒情议论,点明题旨,和第一部分的开场白遥相呼应。课文节选自第二部分。三、设问导读(一)自我检测1、本文共写了几个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2、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请分别用一个小标题概括。3、归纳作者思路,把握文章结构。4、全文从头至尾,字里行间都充溢着对老师的一往深情,那么,贯穿全

4、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二)拓展探究1、文章所写的七件事,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顺序能不能调换?2、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描写。3、“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4、“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文一直都用第三人称“她”行文,这里为什么突然改用第二人称“你”?这不是使同一篇文章人称前后不一致吗?5、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四、巩固训练(见名校课堂p20 812题)五、拓展延伸情景再现:假如作者在写这篇文章以后得知了蔡老师的音讯,而他此时已在文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准备给蔡老师写一张明信片

5、,他会怎么写呢?你能代作者写一段文字,表达对蔡老师的思念、尊重、热爱之情吗?(60字左右)六、课堂小结七、作业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二题。学习反思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二、拓展探究(一)语言品析1、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儿笑了,她也笑了。2、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狡猾”用在这里恰当吗?)3、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不由得就围上去”“默默地看”“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等语句表现了我们对老师的怎样的感情?)4、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

6、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5、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为什么一件“小事”会“占据”我的心灵?是不是用词不当?)(二)写法探究1、围绕中心,精心选材。2、详略得当,语言质朴。3、描写逼真,符合儿童心理。三、课堂小结四、拓展延伸在教你的老师中,哪位老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为什么?你能用简短的文字描述一下他(她)吗?五、作业完成名校课堂学习反思7 再塑生命的人学习目标1、找出文中莎莉文老师教“我”学习的具体事例,理清文章思路。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3、领会莎莉文老师对学生

7、深沉的爱,以及海伦顽强勤奋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学习重点1、揣摩文中重要语句,体味文章语言的清新朴实。 2、感受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的爱,把握“再塑生命”的深刻含义,理解“爱能创造奇迹”。 学习难点 结合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爱”之伟大,陶冶情操,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导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温故互查1、给加点的字注音。感慨( )搓捻( )疲倦( )怦怦( )惭愧( )碎片( )拼凑( )浸满( )花团锦簇(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感慨:疲惫不堪:小心翼翼:混为一谈:截然不同:不求甚解:恍然大悟: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3、作者简介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8、)(18801968),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美国的马克吐温说:“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她的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4、背景链接海伦凯勒一岁半不幸染上疾病,致使双目失明、双耳失聪,随之又丧失了说话的能力。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17岁,海伦凯勒考进哈佛大学。大学期间,她开始写作。毕业后,

9、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无比敬爱和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的凝视我的老师安妮莎莉文!”三、设问导读(一)自我检测1、理一理文章的写作思路。2、找出文章的纲领句。(二)拓展探究1、莎莉文老师为什么从学习识字开始教海伦?2、莎莉文是怎样教育海伦认识具体事物的?试举例说明。3、如何理解标题“再塑生命的人”的含义?4、幼年的海伦得病致残以后,愚昧而又乖戾,但后来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个“再塑生命”奇迹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

10、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那么,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情的呢?5、文中的海伦和莎莉文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6、海伦是个高度残疾的儿童,在莎莉文老师的引领下却创造出了生命的奇迹,从他们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三)语言品味1、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2、在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3、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4、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四、巩固训练(见名校课堂p23 812题)五、

11、拓展延伸1、生活中并非只有一位“海伦凯勒”,你能说出你所了解的其他的“海伦凯勒”的动人故事吗?(可以结合多媒体图片了解那些付出艰辛卓绝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2、收集微笑面对挫折的名人名言。六、课堂小结七、作业写给海伦凯勒或莎莉文老师的一封信;好书推荐: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生活的故事,史铁生好运设计。学习反思8 我的早年生活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初步领略文章的内容、情节。2、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丘吉尔的优秀品质。3、通过榜样的力量,建立自信,以奋发向上的精神面对生活。学习重点掌握概括信息的最基本方法学习难点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丘吉尔的优秀品质导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温故互查1、给

12、加点的字注音。威慑( )尴尬( )停滞( )倾向( )遗憾( )着实( )开拓( )辛辣(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尴尬:辛辣:着实:独具慧眼:毫无例外:宽宏大量:蛛丝马迹:停滞不前:滚瓜烂熟:整装待发:3、作者简介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是一个文武兼备的人物。他当过随军记者,荣获过诺贝尔文学奖,既是一个辩才无碍的演说家和著作等身的作家,又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是战争中的传奇英雄,当过战俘,也做过基层军官,出任过海军大臣、陆军大臣和空军大臣。在英国最危难的时候,他又一跃成为英国的首相兼国防大臣,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三、设问导

13、读(一)自我检测1、理清文章思路。2、文章写了“我”早年生活中的几件事?请简要概括。3、请找出本文的主题句,并谈谈你的理解。4、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二)深层探究1、“考试”对12岁的丘吉尔来说,为什么是一块“冷漠的领地”?2、“常常考试,场场失败”的丘吉尔是怎么进入哈罗公学的?3、请说说“我获得了比那些聪明的学生更多的优势”中的“优势”指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4、丘吉尔“能一字不漏的背诵麦考利的1200行史诗”说明了什么?5、丘吉尔“在几乎是全校最后一名的同时,却又成功地通过了军队的征兵考试”,这真的是因为“好运”吗?6、丘吉尔说他开始军旅生涯“完全是由于我收集玩具锡兵的结果”,你怎么看

14、?7、从全文看来,引领丘吉尔成功的因素有哪些?8、结合文章的叙述,想象一下丘吉尔将会如何评价他早年所受到的教育?(三)语言品味举例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四、巩固训练(见名校课堂p25 67题)五、拓展延伸1、从丘吉尔的成功历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2、课外阅读丘吉尔的演讲词。六、课堂小结七、作业完成名校课堂15题学习反思9 王几何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揣摩生动的人物描写,把握人物形象。学习重难点学习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把握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导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温故互查1、给加点的字注音。睁圆( )须臾( )屏息( )呆板( )绰号( )铭记( )眉梢( )嘈杂(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徒手:屏息:须臾:铭记:承蒙:离谱:鸦雀无声:哄堂大笑:忘乎其形:洗耳恭听:3、作者简介马及时,笔名小非,四川都江堰人。1990年起历任青城文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