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盐提纯练习题【沐风教育】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9790253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粗盐提纯练习题【沐风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粗盐提纯练习题【沐风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粗盐提纯练习题【沐风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粗盐提纯练习题【沐风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粗盐提纯练习题【沐风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粗盐提纯练习题【沐风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粗盐提纯练习题【沐风教育】(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粗盐提纯练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检验二氧化碳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B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将燃着木条伸入瓶中C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近集气瓶口D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将粗盐研碎、溶解、蒸发A.AB.BC.CD.D2.“粗盐提纯”实验不需要的仪器是()A.B.C.D.3.有关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合理的是()A.溶解时为了加快溶解速率,可以用玻璃棒捣碎大颗粒粗盐B.过滤时为了节省过滤时间,可以将悬浊液直接倒入漏斗C.蒸发时为防止物质溅出要不断搅拌,直至实验结束D.实验结束随即用坩埚钳将热的蒸发皿取

2、下放在实验桌上4.选择下列部分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乙实验为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操作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相同的B.甲实验和乙实验都要用到的实验操作C.甲实验在操作时,将水全部蒸发后停止加热D.乙实验在操作时,若俯视读数,会使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验证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盐酸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B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铁丝浸入CuSO4溶液,铜丝浸入AgNO3溶液C除去铁制品上的铁锈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硫酸中D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将粗盐研

3、碎,溶解,蒸发A.AB.BC.CD.D6.天原化工厂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和烧碱,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1)过滤,(2)加过量的NaOH溶液(3)加适量盐酸,(4)加过量Na2CO3溶液,(5)加过量的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5)(2)(1)(4)(3)B.(4)(1)(2)(5)(3)C.(2)(5)(4)(1)(3)D.(1)(4)(2)(5)(3)7.用下图操作可完成甲、乙两个实验甲实验为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乙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实验按照的

4、步骤,如图所示操作,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B.甲实验操作顺序为,如图所示操作,操作在读取体积时仰视了,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C.乙实验各步操作中的玻璃棒都是用来搅拌的D.乙实验的步骤是,其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就停止加热8.小丽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区分C粉和CuO粉末的三种方法B电解水可得到的结论做燃烧实验,观察现象加入稀硫酸,观察现象通入CO并加热,观察现象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水由氢、氧元素组成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C降低NaOH溶液pH的三种方法D粗盐提纯的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加水稀释加入稀盐酸加入硫酸铜溶液溶解时搅拌,加速溶解过滤时起到引流的作用蒸发

5、时搅拌,防止液滴飞溅A.A错误B.B错误C.C错误D.D错误9.将含有少量泥沙的粗盐提纯,并用制得的精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滤时搅拌漏斗中的液体可以加快过滤速度B.蒸发滤液时,要不断用玻璃棒搅动蒸发皿中的液体C.配制氯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液等步骤D.配制氯化钠溶液时需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等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粗盐经过“溶解、过滤、结晶”提纯,得到的是纯净氯化钠B.海水“晒盐”的原理是蒸发溶剂结晶法C.铵态氮肥不宜与熟石灰混合使用D.工业上常用“多级闪急蒸馏法”淡化海水二、双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0分

6、)11.用下图操作可完成甲、乙两个实验甲实验为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25克,乙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实验按照的步骤,如图所示操作,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B.操作中,若将食盐和砝码互换位置,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C.各步骤作中的玻璃棒都是用来搅拌D.乙实验步骤是,其中当蒸发皿出现较多固体时,就应停止加热12.小明已通过基础实验6-“粗盐的提纯”除去了难溶性杂质,查阅资料发现,实验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MgCl2、Na2SO4和CaCl2可溶性杂质,他称取了一定量的“精盐”,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再进行除杂提纯,进一步得到较纯净的NaCl固体,下列做法正确

7、的是()A.操作a、操作b和操作c相同,都为过滤B.若X、Y、Z分别为NaOH、BaCl2、Na2CO3,则溶液N中的溶质为CaCl2C.若Z为Na2CO3,则白色固体一定为BaCO3和CaCO3D.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Na2CO3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17.0分)13.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常常要把混合物进行提纯:含有泥沙的粗盐可通过溶解、_、蒸发等处理,得到初步提纯其中在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当蒸发皿中_时,停止加热14.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同学们以氯化钠为例进行研究(1)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将失去电子、得到电子、构成和组

8、成填在图中的空白处:(2)研究物质的制备:将海水进行_可得到粗盐除去粗盐中含有的SO42-、Ca2+、Mg2+等杂质,常加入过量的过量的Na2CO3溶液、BaCl2溶液、NaOH溶液,三种试剂的加入顺序为_(填序号)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也能生成氯化钠,工业上不用此反应制备氯化钠的原因是_(3)研究变化规律:将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能生成一种碱、氢气和氯气(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15.我国属于海洋大国,浩瀚的海域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1)海底蕴藏着大量的煤、_、天然气等常规化石燃料(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可直接用作气体燃料燃烧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四种

9、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填图中字母)若8gA参加反应,则生成C的质量为_g(3)用海水制的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室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一般步骤是:溶解、过滤、_、计算产率;若要去除粗盐中可溶性的杂质氯化镁和氯化钙,可以依次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两种溶液,写出其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其目的是_,最后通过蒸发结晶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钠16.如图1所示是提纯NaCl的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依次为图2中的_(填序号)(2)若得到NaCl的产量比实际值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_(填序号)A蒸发

10、式受热不均匀,有晶体溅出B蒸发时,看到有晶体析出,立即停止加热C过滤时滤纸有破损,混合液流入滤液中D溶解15g含有泥沙的NaCl样品时,加入的水量不足(3)用上述实验所得纯净的氯化钠,配制9%的氯化钠溶液50g,需要氯化钠_g1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如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1)操作中用玻璃棒的作用是_(2)操作中的一处错误是_(3)操作中,当观察到蒸发皿内出现_时,停止加热(4)本题中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_(填序号)(5)他们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100g10%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填序号)氯化钠固体仍然不

11、纯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18.我们日常生活中,食用的食盐大多来自海水晾晒海水经蒸发结晶后可获得含有少量泥沙和杂质的粗盐(1)取5g粗盐进行提纯,粗盐中除了含氯化钙外,还含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泥沙等杂质,在粗盐提纯的过程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图中的序号)_,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2)甲同学得到的“精盐”明显比其他同学少,原因可能为_A过滤不充分,滤渣洗涤不充分;B蒸发时有液体溅出;C蒸发后的固体转移不彻底(3)上述操作后,得到“精盐”是否为混合物,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取少量“精盐”于洁净的试管中,加适量的水溶解,滴加_试剂,产生的现象是_

12、,则此“精盐”是混合物(4)若将“精盐”中可溶性的杂质完全除去,需用过量Na2CO3溶液;过量BaCl2溶液;过滤;过量NaOH溶液;适量稀盐酸正确操作顺序为_(填写序号)19.碳酸钠用途非常广泛,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化工原料,我国科学家侯德榜于1921年创造了著名的“联合制碱法”,并在天津塘沽兴建了中国最早的制碱厂“其主要生产过程如下:(1)首先制取碳酸氢铵:NH3+CO2+H2O=NH4HCO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2)第二部是用食盐与NH4HCO3反应原料食盐来源于广袤的渤海湾,从海水中提取粗盐该粗盐主要含有氯化钠,还含有少量的氯化钙、氯化镁和硫酸钠为得到纯净的食盐水将粗盐水进行如下净化过程:从粗盐水中析出硫酸钠晶体其原理是_碱A是由蓟县的石灰石资源得到的,则过量的碱A和粗盐水中的物质反应的方程式为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