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云浦字步巴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9785271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邵云浦字步巴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邵云浦字步巴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邵云浦字步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邵云浦字步巴(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篱赏菊 饮之太和来源: 大江晚报 2009-08-07 副刊结合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紫砂研究者一般认为,我国紫砂壶的成熟期在明代中期以后,一直到清三代,紫砂壶都以素面为主,审美上追求泥料的天然本色和形制的古朴肃穆。到了乾嘉时期,西泠印社的陈鸿寿(曼生)亲自设计紫砂壶,并将诗书印与紫砂壶结合以来,成为文人壶的先河,史称“曼生壶”。紫砂壶上刻山水人物花鸟等,历史却更短,根据笔者所见的各类资料和传器,道光时期始有刻人物者,但不甚多,清末以前都是以铭文为主。然而自民初第二度紫砂收藏热潮涌起,收藏者多喜欢紫砂壶有字又有画。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制作者大量提供此类商品壶,粗糙拼凑者多,字画往往不切壶,不切

2、茶,审美价值不高。但是,也有一定数量的精品问世并得以流传。 笔者藏有一把戊午年(1918年)团山泥紫砂柿子壶,制作工手异常老到,字画意境高远超逸,弥漫着成熟沉稳的气息,可谓同时期一流佳器。此壶为清晚期无锡地区书画家邵云浦(字步巴)制作和刻画,一面为隶书四字“饮之太和”,一面为写意“东篱赏菊”图。研究此壶刻画后,可以对步巴有这样的评价:文化造诣深厚,审美情趣高逸。这是因为,步巴深刻领悟了“冲淡之美”,方能作此书画刻绘。 “饮之太和”,语出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第二品“冲淡”:“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3、”“饮之太和,独鹤与飞”,其根本是道家所说的太古之时人与自然的原始和谐。“太和”,意思就是“太古的和谐”,这一美学风格的原型即道家的元古理想。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其中的“独”是道家语境中一个重要概念。老子对道的形容是“独立而不改”,“独立”即是在一般因果系列之上,不与它物相对待,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的意思。从文化人类学的眼光来看,“独立”状态,正是远古时代人的一种自然常态,一种最基本的存在形式。而一旦人类进入社会大分化的文明时世,人们的意识深处开始出现是非、美丑、利害、善恶等“对待”的辨别,天人关系就出现了朝疏离自然方向的发展。 “东篱赏菊”图,化自晋代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陶渊明之所以能够在诗歌史上流传千古,不外乎有两点:第一,他开创了田园诗,师法自然;第二,他创造了诗歌深厚醇正、朴实无华的冲淡之美。二十四诗品的冲淡说,正缘于陶渊明时运“黄唐莫逮,慨独在余”。陶渊明的诗文,饱含着对远古自然的深深追怀,如劝农 “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朴含真”;命子 “悠悠我祖,爰自陶唐”。在大诗人的眼中,远古时代那种纯朴简单、与自然同体的境界,是一种太古的和谐,一种纯粹的大美。 笔者常常感觉,通过对古物的研究和理解,就能跨越时空,与古人成为知己,这恰是收藏的神韵之一。感谢博学的书画家和紫砂一人步巴,给后人留下绝美的艺术创造。东篱赏菊,饮之太和,一份悠长醇厚的冲淡之美,只需你轻轻放下俗世的负累,就能向一把好壶勾取,得于手,悟于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